读完《程序员修炼之道:从小工到专家》前五分之二的内容,我对“程序员如何成长”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书中开篇便强调“职业主义”,打破了我对“码农”的刻板印象——程序员不应只是被动执行需求的工具人,而应像匠人般对作品负责,像专家般主动掌控职业轨迹。
“DRY原则”(不要重复自己)让我印象深刻。书中以“系统中每一项知识都必须有单一、明确、权威的表示”为核心,点出了我工作中常犯的错误:为图省事复制粘贴代码,导致后期维护时一处修改需同步多处,既低效又易出错。这让我意识到,写代码不仅要“能跑”,更要“易维护”,减少重复就是在为未来减负。
“正交性”理念同样发人深省。书中将正交性比作激光——聚焦、无发散,对应到编程中就是模块间低耦合、高内聚。以往我开发功能时总习惯“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修改一个小功能就要重构大片代码。如今明白,设计时保持模块独立,不仅能提升代码复用率,更能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这些理念并非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可落地的实践指南。它让我明白,从“小工”到“专家”的蜕变,不在于技术栈的堆砌,而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以职业态度对待每一行代码,以工程思维优化每一个设计。未来我会将这些原则融入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打磨自己的“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