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国家体育场设计成“鸟巢”的形状,是由瑞士的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建筑设计事务所提出的。中方的施工图设计单位是中国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是李兴纲,纲结构设计师是范重。2006年,“鸟巢”被英国著名杂志《建筑新闻》列入令人惊异的世界十大建筑工程。
这个工程有点过多地采用尚不完全成熟的新技术,致使工程实施的难度增加,需要承担更大的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风险。“鸟巢”的总投资近40亿人民币,用钢45000吨。建筑专家认为:“鸟巢”将不仅为2008年奥运会树立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在世界建筑发展历史上也将具有开创性意义。它有10万个坐席,8万个永久性的,2万个临时性的。建筑形状上来说,它有回归自然的理念——用钢结构表现和编织象征自然的鸟巢。有人曾质疑,为什么用这么多的钢铁来铸造体育场,这似乎与“绿色奥运”主旨不符,有人甚至建议用木材或其它环保材料。但是从建筑安全和持久性来看,恐怕目前还没有其它的材料可以替代钢铁,这也算是“平安奥运”另一个体现和保证吧。所以“鸟巢”的构思和设计应该是来自“绿色奥运”的灵感,它的建筑材料的使用以及建筑技术的先进,也契合了“平安奥运”与“科技奥运”的理想。
8月8日的开幕式是在这里举行的。3个多小时之前的百米飞人大战,牙买加选手伯尔顿也是在这里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9秒69的。过几天,刘翔将在这里证明自己还是不是110米跨栏的世界第一飞人。
“水立方”是国家游泳馆。中方总设计人是赵小均。它绝对是一个中国式的建筑,它表象上具有传统的形式。“水”是整个建筑的主题。设计师希望人们通过这个建筑能体会到与水有关的种种快乐:流动、多变、不确定、宁静、奔涌、潮起潮落。平静的外表与内在的浪漫,让人仿佛置身水和水的气泡之中。“方”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基本的形态,它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纲常伦理为代表的社会生活准则。开赛以来,在这里,多项游泳世界记录被打破,成就了美国游泳选手菲尔普斯成为奥运会历史获得金牌最多的运动员。我国的郭晶晶和吴敏霞还获得了10米女子跳水冠军,并且它很可能成为中国队包揽全部跳水金牌的一个见证地。
这是国家体育馆,是中国男子体操队获得团体冠军和杨威获得男子体操全能冠军的地方。我在这里看过男团体操的冠军决战,感觉这里非常适合体操比赛,座位也非常舒服。可惜我坐在了美国和日本的啦啦队的方阵里,周围是震耳欲聋的英语和日语的尖叫声。
以上文字参考北京作家曾哲的《觉建筑》一书。该书2008年5月由同心出版社出版。尽管对“鸟巢”的争议不断,但是我相信它会像澳大利亚的悉尼的歌剧院一样,将成为现代化北京的一个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