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台北,好友台湾恒兆出版公司的总编辑郑花束女士以及一家旅游杂志的女主编请我与深圳作家千夫长一起吃饭。两个台湾女人领着两个蒙古男人来到了一家奇特的餐厅——“伍角船板”。黄昏里,餐厅怪异夸张的外形让我惊奇。餐厅主体结构是两个狂舞的女孩的立体雕像。女孩头上只有鼻子和头发,没有眼睛、耳朵和嘴巴。据说这象征了拒绝纷纷扰扰的外界的心情,也细诉了女主人喜欢孤独的天性。餐厅正门上写的八个大字吸引了我——“小女人的建筑大梦。”
餐厅的建造人和老板是一位女性,叫谢丽香。她生长在台湾南部,八岁时就懂得收集比自己高一倍的树枝在后山盖树屋,甚至把家里的番薯用小刀雕刻成电话、椅子等小家具。儿时的她就表露了艺术的天分,并幻想着长大以后盖各式各样的大房子。结婚生子之后,她本可以安心做一个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但是血液里埋藏了多年的艺术的梦想开始蠢蠢欲动。三十二岁那年,她学习陶艺。三十四岁时,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向朋友借了两百万元(当时相当于人民币50多万元),开始实施她盖房子的梦想。为了节省原材料钱,她到附近的海边捡拾漂流木。她就是用这些木头和自己学的制陶和雕塑的手艺,几年时间就在家乡盖起了四间大房子,不久她又将房子盖到了台北。谢丽香说:她盖房子的最初想法不是做餐厅,只是想表达她对建筑的理念和想象。而开餐厅是迫于现实的考量,就是不想让空间闲置。她曾慨叹:“每一根漂流木都有它的故事。”它认为这些东西都是上天赐给她的灵感和礼物。“伍角船板”的建筑材料几乎都取于大自然。变形砖、黑头砖、大角砖、老木头、老石板和漂流木,这些被工匠认为是无用的废料,在她眼里却是宝贝,并被她铸造在房间的适当的位置,显出它们化腐朽为神奇的光彩。
一个异想天开的儿时梦想,一场艰苦卓绝的个人奋斗,让她终于成为台湾岛内家喻户晓的女人,她的“伍角船板”餐厅也成了台湾最具特色的去处。
餐厅里充满了弯曲的线条的构图。墙壁、椅子等等,像是海洋深处的珊瑚、海藻或者热带森林中的树干和枝叶。令人仿佛置身奇特的梦幻之中。
伴着清水和鱼,在童话般的世界里用餐也是很多人的梦想。
这些女人体都是用水泥、木头、铁和陶土雕塑而成。那鲜艳的红色和激情的舞蹈,仿佛让我们来到了台湾原始的原住民的生活中间。
特色菜:辣味苍蝇头、干贝海胆焗生蚝、船板鲜奶泥、养生醉鸡腿。所谓“苍蝇头”是这里的招牌菜之一,就是以细切的韭菜花末、豆豉、绞肉拌炒,尝起来咸香中带点辣味,相当下饭。呵呵。
奇特的男用小便池,让人实在不忍玷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