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一、目标
- 二、计划
- 三、完成情况
- 四、意外之喜(最少2点)
- 1.计划内的明确认知和思想的提升标志
- 2.计划外的具体事情提升内容和标志
- 五、总结
- 六、后面准备怎么做?
一、目标
通过参加考试,训练学习能力,而非单纯以拿证为目的。
1.在复习过程中,训练快速阅读能力、掌握三遍读书法、运用番茄工作法。
2.从底层逻辑角度理解知识点,避免死记硬背。
3.通过考试验证学习效果。
二、计划
3月26日 - 5月24日,整个备考周期为两个月左右。
周一至周六,每日21:00 - 22:00,每天安排1小时的学习时间
科学规律的,要结合番茄工作法、快速阅读、三遍读书法、思维导图等学习方法规划执行
本次总结为15章节的第三遍阅读,对应的导图,以及导图中提出的问题和思考。
三、完成情况
1.宏观思维导图
2.过程中的团队管理和其它方面的思考
运维:现象的验证过程,管理(硬件、网络、软件),评价(恒定标准),维护(故障预测、解决、规避),新旧切换。
四、意外之喜(最少2点)
1.计划内的明确认知和思想的提升标志
第二篇结束,从可行性设计、需求分析、架构设计、系统设计、开发与测试、运行维护;这个大致流程的重要环节形成了明确的结构化。
运行维护是验证,那么前五章就是运行维护的准备工作,只有前期准备充足了,后续的运行维护才能更加顺畅。
2.计划外的具体事情提升内容和标志
实战,从题和问题中再进行深入的思考过程,增强实战中运用知识的环节和流程,使得系统分析师的能力进一步运用。
五、总结
第三遍阅读,在前面的基础上,加上团队的学习关系构建,更好,更快,更强。
六、后面准备怎么做?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1.每一个章节涉及到的课后题,每一题对应考察的知识点,以及为什么那么考察? 正确选项为什么正确,错误选项为什么错误?
2.历年真题,得做2套以上熟悉过程
3.整理2个项目,从系统分析师的视角的全过程,其中包括不限于:每个项目,第二篇技术篇每一章都需要用到什么输出什么? 以此为脉络,期间都用到了那些第一篇基础中的内容?
抓住初衷,从获得能力的视角当做第一目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