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网站网络营销的平台做设计常用网站
web/
2025/10/2 23:27:29/
文章来源:
阿里巴巴网站网络营销的平台,做设计常用网站,网站拒绝被百度收录,最简单的做网站的软件目录 1. OSI/RM参考模型1.1. 物理层1.2. 数据链路层1.3. 网络层1.4. 传输层1.5. 会话层1.6. 表示层1.7. 应用层 2. TCP/IP参考模型3. 理解OSI七层模型 网络体系结构是线代网络技术的整体蓝图。
1. OSI/RM参考模型
开放互联参考模型#xff08;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目录 1. OSI/RM参考模型1.1. 物理层1.2. 数据链路层1.3. 网络层1.4. 传输层1.5. 会话层1.6. 表示层1.7. 应用层 2. TCP/IP参考模型3. 理解OSI七层模型 网络体系结构是线代网络技术的整体蓝图。
1. OSI/RM参考模型
开放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OSI/RM
诞生由国际化标准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 于1979年提出1983年形成OSI/RM正式文件——ISO 7498标准。应用一种作为解决主机之间的网络通讯的宏观分析参考模型数据的传输流程如下图。是一个逻辑上的定义一个规范它把网络从逻辑上分为了7层。
OSI/RM模型的设计逻辑
一种分层的体系结构每一个开放系统都是由一些连续的子系统组成逻辑上N1层的实体功能依赖N层的实体提供出来的功能接口SAP来实现。 实体软件元素进程或硬件元素IO芯片等。SAPService Accessing Point实体提供的功能接口。实体与SAP的关系一个实体可以提供多个SAP但是一个SAP只能由一个实体提供且最多被一个实体调用。对等实体同一层级的实体。
封装 数据在从高层向低层传送的过程中每层都对接收到的原始数据添加信息通常是附加一个报头和报尾。
网络协议 网络中的数据交换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标准或约定。是控制两个或多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集合。
组成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形式。语义根据需要发出哪种控制信息、依据情况完成哪种动作以及做出哪种响应。时序关系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服务原语 上层使用下层实体的服务需要经过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就是服务原语。
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 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的单位。
PDUProtocol Data Unit 协议数据单元同层实体间传送的数据单位。
1.1. 物理层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简述物理上实现两台主机间数据传输一层。概念为数据链路层实体提供建立、传输、释放所必须的物理连接并提供透明的比特流传输数据单位是比特bit01构建在物理传输介质和硬件设备连接之上。物理层协议定义的特性 机械特性 规定接口的外形、大小、引脚数和排列、固定位置。电气特性 规定接口电缆上各条线路出现的电压范围。功能特性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规程特性 指明各种事件出现的顺序。 DTE和DCE 数据终端设备Data Terminal EquipmentDTE 具有一定数据处理能力的数据收发设备如路由器、PC。不提供时钟。数据通信设备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DCE 在DTE和传输线路之间提供信号转换、编码并负责建立、保持、释放通信链路的连接的设备如CSU/DSU、NT1、广域交换机。提供时钟。
1.2.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简述将物理传输转为逻辑传输的传输线路。概念将比特封装成帧并通过交换机进行MAC寻址转发具有流量控制的功能。 功能 链路的建立、拆除和分离数据传输的介质可以是长期的但实体之间的连接是有有效期的。在有效期内两实体间可以进行n次数据通信但每次通信都需要经历链路的建立、通信和关闭的过程。帧定界和帧同步采用的传输协议不同帧的规格也不通所以需要这个功能。顺序控制对帧的收发顺序进行控制。差错检测、恢复多用方阵码校验和循环码校验来检查误码帧丢失用序号检测通过反馈重发来恢复。链路标识、流量/拥塞控制。 LLC和MAC 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只在使用IEEE 802.3格式才使用。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以太帧。
1.3. 网络层
网络层Network Layer
概念传输的数据是包IP根据IP进行路由转发从而找到目标主机。 功能 路由选择。中继、激活和终止网络连接。链路复用。差错检测和恢复。流量/拥塞控制。
1.4. 传输层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概念传输的数据是段port通过端口寻址实现了服务进程到服务进程之间的消息交流。传输层负责两个节点之间的传输包括可靠传输TCP和不可靠传输UDP。 功能 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数据分段、传输和组装。差错控制、流量/拥塞控制。
1.5. 会话层
会话层Session Layer
概念允许不同主机上的用户建立会话各种服务对话控制、令牌控制、同步功能。建立和释放会话的步骤 将会话地址映射为传输层地址。进行数据传输。释放链接。
1.6. 表示层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概念不同计算机之中的数据表达方式可能不同表示层则负责统一标准转换编码、解码、加密、解密、压缩。比如完成EBCDIC码大型计算机和ASCII码PC的转换。功能 数据语法转换、语法表示、数据加密解密、数据压缩解压。
1.7. 应用层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概念两个应用进程之间的交互HTTP、HTTPS最接近用户的那层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这些服务按照提供的特性分组并成为服务元素CASE、SAFE。
2. TCP/IP参考模型
OSI/RM与TCP/IP模型的对比
OSI是标准但过于复杂不实用因此诞生了TCP/IP四层协议经过实践后发现数据链路层拆分为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更为合适所以出现了五层模型。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该层与OSI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相对应。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允许两台主机上的对等实体进行对话该层定义了两个端到端协议——TCP和UDP。
网络层/网际层Network Layer 负责为经过逻辑互联网络路径的数据进行路由选择。
数据链路层/网络接口层Data Link Layer 在TCP/IP模型中没有明确规定。
3. 理解OSI七层模型
此章节参考B站视频互联网数据传输原理 OSI七层网络参考模型讲得不错。
应用层 两个应用进程之间的交互HTTP、HTTPS最接近用户的那层。但应用层的Http等协议只是逻辑上联通了各个终端设备物理上进行信息交流连通的是——物理层。
物理层 计算机能发出去的信息只有0和1比特bit而发出这些比特需要一些媒介比如光光纤、电电线、电磁波。信号发出去之后会经过不同的网络拓扑此刻便需要中继器、集线器之类的设备。但信号跑到哪台设备是需要定向的因此需要高级一些的网络模型——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跳到跳 数据到了这层会被封装成帧数据 MAC地址物理地址网卡上的48位/64位地址而交换机二级交换机就可以通过MAC寻址MAC广播寻址。但是仅靠MAC寻址并不明智如一张网卡销售到了中国另外一张网卡销售到了美国那就很难通过一个个交换机去找到目标网卡因此需要IP逻辑地址路由来寻址——网络层。
网络层端到端 网络层中的数据是包含有IP。包在路由器之间根据IP地址进行路由转发地址管理路由选择是这一层的核心。通过MACIP就可以到达对方的主机但是还需要找到目标进程这时候就需要加上端口来寻址了——传输层。
传输层进程到进程 传输层中的数据是段。通过端口寻址实现了服务进程到服务进程之间的消息交流。传输层负责两个节点之间的传输包括可靠传输TCP和不可靠传输UDP。
会话层 网站服务会管理和控制登录状态还会负责同步服务——“断电”恢复。
表示层 不同计算机之中的数据表达方式可能不同表示层则负责统一标准转换编码、解码、加密、解密、压缩。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的数据统称为应用数据/应用负载/上层数据/报文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web/85889.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