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4:32位二进制 -- 点分十进制标识 192.168.1.1(连续的32位,为了好看方便每8位一段)
IPv6:128位二进制
IP(Internet协议)
洪泛:除流量进入接口外的所有接口的复制
OSI模型(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物理层 硬件(负责在物理介质传输原始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 控制物理硬件(将比特流组织成帧,提供链路管理,差错检测,纠正功能,以太网协议)
网络层 路由器(逻辑寻址)IP协议(Internet协议)
传输层 TCP/UDP,分段+端口号(负责端到端的通信)
会话层 负责建立,管理,终止会话,协调通信过程的交互 (应用程序内部地址)
表示层 编码转换成二进制(处理数据的表示,编码,转换
应用层 抽象语言转换成编码(HTTP,SMTP,FTP协议)
上四层负责数据的传递--统称数据流层
下三层为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分--数据应用层
TCP/IP模型(TCP/IP协议栈道)
链路层 物理层
网络层 链路层
传输层 网络层
应用层 传输层
应用层
两个模型的区别
OSI模型有七层,TCP/IP模型有四层,其中,TCP/IP模型将OSI模型中的应用层与会话层合并到应用层,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合并到链路层,TCP/IP模型更加贴合实际的互联网协议体系,是目前互联网协议的基础协议架构(广泛被使用),而OSI模型主要用于教学与理论研究(理解网络协议的分层概念
交换机工作原理
交换机将电流识别成数据,之后在找到流量出口,将数据重新制作为电流进行传输,实现了逻辑上无限延长传输距离的效果
交换机将电流识别为数据后,可以在内存中存储在转发,来彻底避免冲突问题
数据进入交换机后,交换机先查看Mac地址,然后将该地址与进入的接口映射记录;在关注数据中的目标Mac地址,查询本地表格看是否存在对应的接口记录,若有记录按照记录对应接口唯一转出(单播),若没有记录将洪泛该数据
Mac地址:网卡芯片出厂烧录的全球唯一串号48位二进制构成,16进制显示
ARP:地址解析协议--通过对端一种地址来获取对端的另一个地址
网络速率约等于 带宽/8)*85%
分段:网络在正常通讯中,为保障通讯流程,且可以多人共享宽带,需要单个数据包不能过大;分段就是将应用层加工的数据进行分段变小处理;分段大小受MTU的限制;
MTU:最大传输单元,默认为1500字节;
UDP:用户数据报文--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
该协议在传输层仅完成基本工作----分段、端口号
TCP:传输控制协议--该协议在传输层除了完成传输层的基本工作外,还需要保障传输的可靠性;
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
面向连接:通过三次握手建立端到端的虚链路
可靠传输:4种可靠传输机制---确认应答、排序(序列号)、重传(超时)、流控(滑动窗口,控制流量)
三次握手流程:
- 第一次握手(SYN):
-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SYN(同步序列编号)包,请求建立连接。
- 在这个包中,SYN标志位被设置为1,表示这是一个连接建立请求。
- ACK标志位被设置为0,因为没有数据需要确认。
- 客户端会随机选择一个初始序列号(ISN),并将其放入SYN包中。
- 第二次握手(SYN-ACK):
- 服务器收到SYN包后,如果同意建立连接,会发送一个SYN-ACK包作为响应。
- 在这个包中,SYN标志位和ACK标志位都被设置为1,表示服务器同意建立连接,并且对客户端的SYN请求进行了确认。
- 服务器也会选择一个初始序列号(ISN),并将其放入SYN-ACK包中。
- 服务器还会在确认号(ACK Number)字段中放入客户端ISN加1的值,作为对客户端SYN包的确认。
- 第三次握手(ACK):
- 客户端收到SYN-ACK包后,会发送一个ACK包作为最后的确认。
- 在这个包中,SYN标志位被设置为0,因为这不是一个新的连接建立请求。
- ACK标志位被设置为1,表示这是一个确认应答。
- 客户端会在确认号(ACK Number)字段中放入服务器ISN加1的值,作为对服务器SYN-ACK包的确认。
IPv4
名词解释
封装 :数据从上层向下层的一个加工处理过程,过程中数据包将不断的增大;
解封装:封装的逆向过程,及设备对数据的识别过程;
PDU:协议数据单元 --对各层数据的称呼单位
应用层 报文
传输层 段
网络层 包
数据链路层 帧
物理层 比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