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志当存远。燃心砺志,奋进不辍。愿诸君得此鸡汤,如沐春风,学业有成。若觉此言甚善,烦请赐赞一枚,共励学途,同铸辉煌
ConcurrentHashMap常简写为CHM,尤其是在讨论并发编程时。
在ConcurrentHashMap的源码中,有一个名为`sizeCtl`的关键字段,用于控制表的初始化和扩容。ConcurrentHashMap中sizeCtl的作用,包括其不同的取值状态
(如负数表示初始化或扩容中,正数表示初始容量等),以及它在并发控制中的具体应用。1. sizeCtl的作用,为什么需要它?
2. 值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比如初始化时如何从0到-1,再变为阈值;扩容时如何变成负数,线程数如何影响这个值。
3. 源码中的具体操作,比如CAS的使用,如何确保线程安全。
4. 可能的值变化流程图或状态转换图,帮助用户直观理解。
5. 和类似机制的对比,比如与HashMap的不同之处,突出ConcurrentHashMap的并发优化。
6.sizeCtl在扩容完成后的更新过程,或者初始化失败后的处理。实际应用中:性能调优或调试时,sizeCtl的值变化异常,需要解释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ConcurrentHashMap内部机制以优化性能.
前言
sizeCtl 是 Java 并发编程中一个关键但容易混淆的概念。以下是详细解释:
sizeCtl 是 ConcurrentHashMap内部用于协调并发操作的核心状态控制变量,用于管理哈希表的初始化和扩容。它是一个 volatile int 类型的变量,通过 CAS(Compare and Swap)操作保证线程安全(无锁化)。
一、sizeCtl 的核心作用
-
控制哈希表的初始化
-
确保只有一个线程执行哈希表(
Node[] table)的初始化。 -
通过 CAS 将
sizeCtl标记为-1,阻止其他线程重复初始化。
-
-
管理扩容操作
-
触发扩容(当元素数量超过阈值时)。
-
记录当前参与扩容的线程数量(通过负数表示)。
-
协调多线程协作扩容(如协助迁移桶数据)。
-
-
存储容量阈值
-
在未初始化时,存储用户指定的初始容量。
-
初始化完成后,存储扩容阈值(容量 * 负载因子,默认为 0.75)。
-
二、sizeCtl 的取值含义
| 值范围 | 含义 |
|---|---|
-1 | 哈希表正在 初始化(仅允许一个线程操作)。 |
<-1 | 哈希表正在 扩容,值为 -(1 + 扩容线程数)。例如 -2 表示有 1 个线程在扩容。 |
0 | 默认初始状态,表示哈希表尚未初始化。 |
>0 | 若表未初始化,表示用户指定的 初始容量; 若已初始化,表示当前扩容阈值。 |
三、sizeCtl 的值变化流程
1. 初始化阶段
-
初始状态:
sizeCtl = 0(默认值)。 -
触发条件:首次插入元素时,若
table == null。 -
变化流程:
1.线程尝试通过 CAS 将
sizeCtl从0改为-1。2.若 CAS 成功,当前线程执行初始化,其他线程自旋等待。
3.初始化完成后,计算阈值(如
初始容量 * 0.75),设置sizeCtl = 阈值。
2. 扩容阶段
-
触发条件:元素数量超过
sizeCtl的值(当前阈值)。 -
变化流程:
1.主导扩容的线程将
sizeCtl更新为-(1 + 扩容线程数)。例如,第一个线程设置sizeCtl = -2。2.其他线程检测到
sizeCtl < 0时,可能协助扩容(增加扩容线程数,如sizeCtl -= 1)。3.扩容完成后,计算新阈值(新容量 * 0.75),设置
sizeCtl = 新阈值。
3. 动态调整示例
初始状态 → sizeCtl = 0
初始化 → sizeCtl = -1 → 初始化完成 → sizeCtl = 12(初始容量16,阈值12)
触发扩容 → sizeCtl = -2 → 其他线程协助 → sizeCtl = -3 → 扩容完成 → sizeCtl = 24(新容量32,阈值24)
四、源码关键逻辑解析
1. 初始化逻辑
// 源码片段(JDK 8+)
private final Node<K,V>[] initTable() {Node<K,V>[] tab; int sc;while ((tab = table) == null || tab.length == 0) {if ((sc = sizeCtl) < 0) {// 其他线程正在初始化,当前线程让步Thread.yield();} else if (U.compareAndSwapInt(this, SIZECTL, sc, -1)) {// CAS 成功,当前线程执行初始化try {// 分配初始容量,设置阈值 sc = n - (n >>> 2)sizeCtl = sc;} finally {// 完成初始化}break;}}return tab;
}
2. 扩容逻辑
// 扩容触发点(addCount() 方法)
private final void addCount(long x, int check) {// ... 省略其他逻辑while (s >= (long)(sc = sizeCtl) && (tab = table) != null) {if (sc < 0) {// 协助扩容:更新 sizeCtl 的线程数if (U.compareAndSwapInt(this, SIZECTL, sc, sc - 1)) {transfer(tab, nextTab); // 数据迁移break;}} else if (U.compareAndSwapInt(this, SIZECTL, sc, -2)) {// 主导扩容:设置 sizeCtl = -2transfer(tab, null);break;}}
}
五、关键设计思想
-
无锁化并发控制
通过 CAS 和自旋代替锁,减少线程阻塞,提升吞吐量。 -
状态与容量复用
用sizeCtl一个变量同时表示状态(初始化、扩容)和容量阈值,减少内存占用。 -
多线程协作扩容
允许多个线程同时迁移不同区间的桶数据,加速扩容过程。
六、常见问题解答
-
为什么扩容时
sizeCtl是负数?
负数的高位为 1,通过符号区分状态(扩容/初始化)和正数容量,避免引入额外字段。 -
如何防止重复初始化或扩容?
所有操作基于 CAS 原子性检查,只有成功修改sizeCtl的线程才能执行操作。 -
扩容完成后如何更新阈值?
扩容完成后,根据新容量计算阈值(新容量 * 负载因子),并更新到sizeCtl。 -
默认阈值是多少?
默认初始容量为 16,阈值为 12(16 * 0.75) -
如何保证扩容安全?
通过sizeCtl的 CAS 操作和扩容线程数标记,确保多线程协作的一致性。
七、总结
sizeCtl 是 ConcurrentHashMap 实现高效并发操作的核心机制:
-
状态管理:统一控制初始化、扩容、阈值存储。
-
线程协作:通过 CAS 和负数标记协调多线程工作。
-
性能优化:避免全局锁,分散竞争热点。
理解 sizeCtl 的行为对调试高并发场景下的哈希表问题(如 初始化冲突、扩容卡顿)至关重要。实际开发中可通过监控 sizeCtl 的值变化,分析系统并发负载状态。
八、额外学习之 初始化冲突
1. 问题场景
当多个线程首次调用
put方法插入数据时,发现哈希表table未初始化,会触发并发初始化竞争。2. 源码逻辑(
initTable方法)private final Node<K,V>[] initTable() {Node<K,V>[] tab; int sc;while ((tab = table) == null || tab.length == 0) {if ((sc = sizeCtl) < 0) { // sizeCtl < 0 表示其他线程正在初始化Thread.yield(); // 当前线程让步(避免CPU空转)// CAS 抢占初始化权} else if (U.compareAndSwapInt(this, SIZECTL, sc, -1)) { try {// 执行初始化逻辑(分配 table 数组)table = new Node[sc]; // sc 初始为用户设置的容量sizeCtl = (int)(sc * 0.75); // 更新为扩容阈值} finally {// 初始化完成}break;}}return tab; }3. 冲突解决机制
CAS 原子操作:只有第一个线程能成功将
sizeCtl从0或正数改为-1,其他线程在while循环中检测到sizeCtl < 0时,通过Thread.yield()暂时让出 CPU。自旋等待:其他线程在
while循环中不断检查table是否初始化完成,直到table不为空。4. 问题案例
若初始化逻辑耗时较长(如复杂计算),可能导致其他线程长时间自旋等待,但
ConcurrentHashMap的初始化操作(分配数组)本身是轻量级的,因此实际影响较小。
九、额外学习之 扩容卡顿
1. 问题场景
当哈希表元素数量超过阈值(
sizeCtl)时,触发扩容(通常是翻倍)。若多个线程同时触发扩容或迁移数据,可能因资源竞争导致短暂卡顿。2. 源码逻辑(
transfer和addCount方法)// addCount() 中触发扩容的逻辑 private final void addCount(long x, int check) {// ... 省略计数逻辑while (s >= (long)(sc = sizeCtl) && (tab = table) != null) {if (sc < 0) { // 已有线程在扩容if ((rs = resizeStamp(tab.length)) == (sc >>> RESIZE_STAMP_SHIFT)) {// 协助扩容:CAS 增加扩容线程数if (U.compareAndSwapInt(this, SIZECTL, sc, sc + 1)) {transfer(tab, nextTab); // 数据迁移break;}}} else if (U.compareAndSwapInt(this, SIZECTL, sc, (rs << RESIZE_STAMP_SHIFT) + 2)) {// 当前线程成为扩容主导者transfer(tab, null);break;}} }// transfer() 中的分段迁移逻辑 void transfer(Node<K,V>[] tab, Node<K,V>[] nextTab) {int n = tab.length, stride;// 计算每个线程负责迁移的区间(stride)stride = (NCPU > 1) ? (n >>> 3) / NCPU : n;for (int i = 0; i < n; ++i) {// 迁移第 i 个桶的数据到新数组 nextTab} }3. 卡顿原因分析
锁竞争:迁移桶数据时需要对原桶加锁(
synchronized),若多个线程竞争同一桶锁,会导致等待。资源消耗:扩容涉及大量内存分配(新数组)和数据迁移(复制链表/树),占用 CPU 和内存带宽。
线程协调开销:更新
sizeCtl中的线程数需要频繁 CAS 操作。4. 优化机制
分段迁移:每个线程负责迁移不同区间的桶(
stride步长),减少锁竞争。多线程协作:通过
sizeCtl记录扩容线程数,其他线程可协助迁移,加速扩容。渐进式扩容:迁移过程中,旧桶访问会触发协助迁移,避免集中式卡顿。
十、初始化冲突、扩容卡顿调试与诊断案例
1. 初始化冲突诊断
现象:应用启动时大量线程卡在
initTable的while循环中。日志分析:
通过 JVM 参数-XX:+PrintCompilation观察initTable方法的 JIT 编译情况,确认是否存在长时间自旋。2. 扩容卡顿诊断
现象:TPS 突然下降,响应时间飙升,伴随
transfer方法栈堆积。排查工具:
Arthas:
watch ConcurrentHashMap transfer '{params, returnObj}'监控迁移耗时。JFR(JDK Flight Recorder):分析线程阻塞点和 CPU 占用。
设计总结
机制 目标 实现手段 无锁初始化 避免全局锁竞争 CAS 修改 sizeCtl+ 自旋等待协作式扩容 分散迁移压力,加速扩容 分段迁移( stride) + 多线程协助(CAS)状态复用 减少内存占用 sizeCtl同时表示状态和阈值渐进式访问触发 避免集中式迁移卡顿 在读写操作中逐步触发迁移( helpTransfer)
实际开发建议
避免伪共享
CounterCell和Node对象通过@Contended注解填充缓存行,减少伪共享(JDK 8+)。合理设置初始容量
new ConcurrentHashMap<>(initialCapacity);初始容量过小会导致频繁扩容,过大则浪费内存。
监控扩容阈值
通过反射获取sizeCtl值,实时监控扩容状态:Field sizeCtlField = ConcurrentHashMap.class.getDeclaredField("sizeCtl"); sizeCtlField.setAccessible(true); int sizeCtl = (int) sizeCtlField.get(map);
总结
ConcurrentHashMap通过精细的状态控制(sizeCtl)和协作式并发设计,解决了初始化冲突和扩容卡顿问题。理解其源码机制,有助于在高并发场景下优化性能,并快速诊断潜在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