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双碳” 目标深化推进与能源成本持续高企的当下,“降本增效” 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命题。然而,多数企业在能效管理中仍面临 “数据孤岛难打通、调度决策靠经验、能效提升难落地” 的困境 —— 明明知道能源有浪费,却找不到具体环节;即便优化了部分设备,整体能耗仍居高不下;最终,“能效提升” 停留在报表数字上,难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务收益。
作为聚焦企业能源管理的智能化解决方案,MyEMS 以 “数据驱动 + AI 调度” 为核心,打破了传统能效管理的瓶颈,从数据洞察到落地执行形成闭环,真正让企业的能效提升变成 “真金白银” 的收益。
一、MyEMS 的核心逻辑:先 “看清” 能耗,再 “算准” 调度
能效优化的前提,是 “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MyEMS 的第一步,便是解决企业 “数据看不清、问题找不准” 的痛点,为 AI 调度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
1. 全维度数据采集:打破 “信息孤岛”,构建能源数据全景图
传统能效管理中,企业的能源数据(电、水、气、热)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台账里,设备运行数据(如空压机压力、空调负荷、生产线功率)与环境数据(温度、湿度、生产订单波动)相互割裂,无法形成统一的分析维度。
MyEMS 通过模块化的硬件接入(如智能电表、传感器、PLC 接口)与软件集成能力,可实现 “全场景、多维度” 的数据采集:
- 能源数据: 实时采集各车间、各设备的 electricity(用电)、天然气、蒸汽等能耗数据,精确到分钟级,定位 “哪个环节耗能量最大”;
- 设备数据: 抓取高能耗设备(如空压机、制冷机、锅炉)的运行参数(负载率、进出口温度、压力),判断 “设备是否在低效运行”;
- 环境与生产数据: 对接 MES 系统、气象数据,获取生产订单量、车间温度、外部光照等信息,分析 “能耗波动与生产需求的关联”。
通过这一环节,MyEMS 将原本分散的 “数据碎片” 整合成可视化的能源数据全景图,企业管理者可通过 dashboard 直观看到:“上午 10 点,3 号车间的空压机负载率仅 40% 但仍满功率运行,导致单位产品电耗比行业均值高 15%”—— 能耗浪费的 “病灶” 一目了然。
2. 数据治理与洞察:AI 建模分析,找到 “最优能效路径”
数据采集后,MyEMS 并非简单呈现 “能耗数字”,而是通过 AI 算法进行深度治理与洞察:
- 异常检测: 基于历史数据构建 “正常能耗基线”,当某设备的能耗偏离基线 ±10% 时,系统自动报警(如 “2 号制冷机今日能耗比昨日同期高 20%,疑似换热器结垢”),避免隐性浪费;
- 能效归因: 通过机器学习分析 “能耗 - 设备 - 生产” 的关联关系,例如:“当生产订单增加 30% 时,空压机负载率需提升至 75% 才能实现‘单位能耗最低’,而非盲目满负荷运行”;
- 潜力测算: 针对不同设备、不同时段,测算能效优化的潜力,例如 “若调整注塑车间的用电时段,将高能耗工序转移至电价低谷期,每月可节省电费 8 万元”。
至此,MyEMS 完成了从 “数据采集” 到 “洞察决策” 的第一步 —— 不仅告诉企业 “哪里浪费”,更指明 “如何优化”,为后续的 AI 调度提供精准的 “行动指南”。
二、AI 优化调度:MyEMS 的 “核心武器”,让能效提升落地
如果说数据洞察是 “战略规划”,那么 AI 优化调度就是 “战术执行”。MyEMS 的 AI 调度系统并非 “一刀切” 的强制控制,而是基于实时数据、生产需求、能源价格等多维度变量,动态生成最优运行方案,实现 “能效与生产的平衡”。其核心可概括为 “三板斧”:
1. 精准负荷预测:“按需供能”,避免 “过度消耗”
能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供能与需求不匹配”—— 例如,车间还未开工,空调已提前 2 小时启动;生产订单减少,空压机仍满负荷运行。
MyEMS 的 AI 负荷预测系统,基于历史能耗数据、生产计划、气象条件(如夏季降温负荷更高)、设备特性等因素,实现 “未来 24 小时 / 1 小时” 的精准负荷预测:
- 例:某电子工厂通过 MyEMS 预测,次日上午 9 点 - 11 点为生产高峰,车间制冷负荷需达到 80%;而下午 2 点 - 4 点订单减少,负荷仅需 50%。
- 调度动作:系统自动调整空调机组的运行台数 —— 上午启动 3 台机组,下午仅启动 2 台,同时优化送风温度,避免 “供能过剩”。
通过 “按需供能”,该工厂的制冷系统能耗降低 18%,每月节省电费约 6 万元。
2. 设备协同调度:“错峰运行 + 能效排序”,优化整体能耗
企业的高能耗设备(如空压机、锅炉、注塑机)往往不是孤立运行的,单一设备的优化难以带动整体能效提升。MyEMS 的 AI 调度系统,通过 “设备协同” 实现 “整体能耗最低”。
其核心逻辑是 “错峰运行 + 能效排序”:
- 错峰运行: 结合能源价格(如峰谷电价)、电网负荷(如工业用电高峰时段可能面临限电),动态调整设备运行时段。例如,将高能耗的 “模具加热” 工序安排在电价低谷期(0 点 - 6 点),高峰时段(8 点 - 22 点)仅运行必要的生产设备;
- 能效排序: 对同类型设备进行 “能效等级排序”,优先启动能效高的设备。例如,某汽车零部件工厂有 5 台空压机,其中 2 台为新型节能设备(能效比 3.2),3 台为老旧设备(能效比 2.5)。MyEMS 的 AI 系统会根据实时负荷需求,优先启动新型设备,仅在负荷超过 2 台设备的承载能力时,再启动老旧设备,避免 “低效设备优先运行” 的浪费。
某机械制造企业引入 MyEMS 后,通过设备协同调度,将高能耗工序转移至低谷期,同时优先运行高效设备,整体用电能耗降低 22%,每月节省电费 12 万元。
3. 动态实时调整:应对 “突发波动”,保持最优状态
生产过程中,订单临时增减、设备突发故障、能源价格波动等 “意外情况” 时有发生,固定的调度方案难以适应变化。MyEMS 的 AI 调度系统具备 “动态调整” 能力,可根据实时数据快速响应:
- 例:某食品加工厂在生产过程中,1 台空压机突然故障,导致车间压缩空气压力下降。若按传统方式,需紧急启动备用空压机(能效较低),但 MyEMS 的 AI 系统快速计算:
1.现状:剩余 4 台空压机中,3 台负载率已达 70%,1 台负载率 50%;
2.生产需求:当前包装工序对压缩空气压力要求可适当降低(从 0.8MPa 降至 0.7MPa);
3.调度动作:系统先调整剩余 4 台空压机的压力参数,同时将包装工序的速度微调(不影响生产效率),避免启动低效备用机。
最终,该工厂不仅避免了 “应急高能耗”,还维持了生产稳定,故障期间的压缩空气系统能耗反而降低 5%。
三、财务收益看得见:从 “数据优化” 到 “真金白银” 的转化
企业最关心的,始终是 “能效提升能带来多少收益”。MyEMS 通过 AI 调度实现的能效优化,最终会转化为三大类可量化的财务收益:
1. 直接能源成本下降:最直观的 “省钱”
这是能效提升最直接的收益。通过负荷预测、设备协同、动态调整,企业的电、水、气等能源消耗显著降低,能源账单 “立竿见影” 地减少。
- 案例:某汽车零部件工厂(年产值 5 亿元)引入 MyEMS 前,年用电量约 1200 万度,电费约 1080 万元(电价 0.9 元 / 度)。引入 MyEMS 后,通过 AI 调度优化:
1.高能耗设备错峰运行,节省电费 15%;
2.设备协同调度,降低整体能耗 12%;
3.动态调整避免浪费,额外节省 3%。
- 收益:综合能耗降低 30%,年电费减少 324 万元,相当于企业净利润提升 0.65 个百分点(按行业平均净利率 5% 计算,相当于增加 12.5% 的净利润)。
2. 设备运维成本降低:“延长寿命 + 减少维修”,间接省钱
过度运行、负荷波动过大,是导致设备损耗快、维修频繁的重要原因。MyEMS 的 AI 调度系统让设备 “平稳运行、高效工作”,间接降低运维成本:
- 延长设备寿命:通过优化负载率(如空压机负载率控制在 60%-80% 的 “最佳区间”),设备的磨损速度降低,使用寿命延长 2-3 年。例如,某工厂的空压机原本 5 年需更换核心部件,引入 MyEMS 后可延长至 7 年,节省更换成本约 20 万元 / 台;
- 减少维修次数:AI 系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提前预警异常(如 “轴承温度过高,需及时润滑”),避免 “小故障演变成大维修”。某化工厂通过 MyEMS,高能耗设备的维修次数下降 35%,年维修费用减少 18 万元。
3. 政策红利捕获:“补贴 + 减排”,额外赚钱
当前,国家及地方政府对 “绿色工厂”“能效达标企业” 有明确的政策补贴(如一次性补贴 20-100 万元),同时碳交易市场的逐步完善,也让 “减排” 成为新的收益来源。
MyEMS 通过精准的能耗数据记录与能效提升,帮助企业轻松获取政策红利:
- 例:某纺织企业通过 MyEMS 实现年减排 CO₂约 500 吨,不仅符合 “绿色工厂” 标准,获得地方政府补贴 30 万元;还可在碳交易市场出售碳配额,按当前碳价 60 元 / 吨计算,额外收益 3 万元 / 年。
四、低门槛落地:让更多企业享受到 AI 能效红利
不少企业担心:“AI 调度听起来很复杂,是否需要大规模改造现有设备?实施成本高不高?”
MyEMS 的模块化设计,很好地解决了 “落地门槛” 问题:
- 兼容性强: 可对接企业现有电表、PLC 系统、MES 系统,无需更换设备,仅需加装少量传感器(如针对老旧设备),降低改造成本;
- 分步实施: 企业可先从 “数据洞察” 入手,逐步推进 “AI 调度”,例如先优化某一个车间的空压机,再扩展到整个工厂,降低试错成本;
- 操作简单: 系统提供可视化的操作界面,车间工人无需专业的 AI 知识,仅需按系统提示执行调度方案,降低运维难度。
某中小型机械加工厂(年产值 1 亿元),仅投入 20 万元引入 MyEMS 的 “数据洞察 + 部分 AI 调度功能”,6 个月便收回成本,年综合收益超 35 万元。
五、结语:MyEMS—— 企业能效提升的 “财务转化器”
在能源成本日益成为企业 “第三大成本” 的今天,MyEMS 不再是简单的 “能效管理工具”,而是企业的 “财务转化器”—— 它通过数据洞察找到能耗浪费的 “病灶”,通过 AI 调度实现能效优化的 “落地”,最终将 “能效提升” 转化为 “电费节省、运维降低、政策补贴” 等可量化的财务收益。
从 “数据” 到 “洞察”,从 “调度” 到 “收益”,MyEMS 让企业的能效管理不再 “纸上谈兵”,而是真正成为降本增效的 “核心引擎”。在双碳与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MyEMS 正帮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 “绿色能效” 变成 “真金白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