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们来详细地讲解一下 **行列式**,这个在线性代数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 1. 行列式是什么?
简单来说,**行列式是一个可以与方阵(行数和列数相等的矩阵)相关联的标量值**。它记作 **det(A)** 或 **|A|**。
行列式包含了关于这个矩阵的许多重要信息。最核心的几何意义是:
> 对于一个 **2x2** 矩阵,其行列式的绝对值代表由矩阵的两个列向量(或行向量)所张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对于一个 **3x3** 矩阵,其行列式的绝对值代表由矩阵的三个列向量所张成的**平行六面体的体积**。
对于更高维的矩阵,这个概念可以推广到**n维空间的超体积**。
### 2. 行列式的性质
行列式有一些非常有用且优美的性质,掌握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计算和理解行列式:
1. **单位矩阵的行列式为 1**: det(I) = 1。
2. **交换两行(或两列),行列式变号**。
* 推论:如果矩阵有两行(或两列)完全相同,则其行列式为 0。
3. **行列式对行(或列)是线性的**:
* **数乘**:将一行乘以标量 k,则行列式变为原来的 k 倍。
* **加法**:如果某一行可以写成两个向量的和,那么整个行列式可以拆分为两个行列式的和。
4. **如果某一行(列)是另一行(列)的倍数,则行列式为 0**。
5. **将一行的倍数加到另一行上,行列式不变**。(这是行列式计算中最常用的技巧)
6. **矩阵转置,行列式不变**: det(A) = det(Aᵀ)。(这意味着所有关于行的性质对列也同样成立)
7. **非常重要的乘法性质**: det(AB) = det(A) * det(B)
8. **可逆性判别**:一个方阵 A 是可逆的 **当且仅当** det(A) ≠ 0。如果 det(A) = 0,则称 A 为**奇异矩阵**,不可逆。
### 3. 如何计算行列式?
行列式的计算方法根据矩阵的阶数(大小)而不同。
#### a) 2x2 矩阵
这是最简单的情况。如果 \( A = \begin{pmatrix} a & b \\ c & d \end{pmatrix} \),那么:
\[
\text{det}(A) = ad - bc
\]
**口诀**:主对角线乘积减去副对角线乘积。
**例子**:
\[
\text{det} \begin{pmatrix} 1 & 2 \\ 3 & 4 \end{pmatrix} = (1)(4) - (2)(3) = 4 - 6 = -2
\]
#### b) 3x3 矩阵
有多种方法,最常见的是**萨鲁斯法则**。
如果 \( A = \begin{pmatrix}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end{pmatrix} \),则:
\[
\text{det}(A) = aei + bfg + cdh - ceg - bdi - afh
\]
**记忆方法**:将矩阵的前两列抄在右边,然后:
* 将 **3条主对角线**(从左到右向下)上的元素相乘并相加。
* 减去 **3条副对角线**(从右到左向下)上的元素相乘的和。
**例子**:
计算 \( \begin{vmatrix}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end{vmatrix} \)
使用萨鲁斯法则:
= (1×5×9) + (2×6×7) + (3×4×8) - (3×5×7) - (2×4×9) - (1×6×8)
= (45) + (84) + (96) - (105) - (72) - (48)
= 225 - 225 = 0
所以这个矩阵是奇异的(不可逆)。
#### c) nxn 矩阵 (n ≥ 3)
对于高阶矩阵,最通用的方法是 **拉普拉斯展开**(按行或按列展开)和 **高斯消元法(化为上三角矩阵)**。
**方法一:拉普拉斯展开**
原理:将一个 n 阶行列式转化为 n 个 (n-1) 阶行列式的和。
* **余子式**:对于元素 aᵢⱼ,其余子式 Mᵢⱼ 是**划去第 i 行和第 j 列**后剩下的 (n-1) 阶矩阵的行列式。
* **代数余子式**: Cᵢⱼ = (-1)ⁱ⁺ʲ Mᵢⱼ
**拉普拉斯展开定理**:行列式等于它的任意一行(或一列)的各元素与其对应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
* 按第 i 行展开: \( \text{det}(A) = a_{i1}C_{i1} + a_{i2}C_{i2} + ... + a_{in}C_{in} \)
* 按第 j 列展开: \( \text{det}(A) = a_{1j}C_{1j} + a_{2j}C_{2j} + ... + a_{nj}C_{nj} \)
**技巧**:选择**零元素最多**的行或列进行展开,可以大大简化计算。
**例子**:计算 \( \begin{vmatrix} 1 & 0 & 2 & 1 \\ 3 & 0 & 0 & 1 \\ -1 & 1 & 0 & 2 \\ 2 & 0 & 1 & 1 \end{vmatrix} \)
我们看到第二列有两个零,所以按第二列展开:
\[
\text{det}(A) = 0 \cdot C_{12} + 0 \cdot C_{22} + 1 \cdot C_{32} + 0 \cdot C_{42} = 1 \cdot C_{32}
\]
\[
C_{32} = (-1)^{3+2} M_{32} = - M_{32}
\]
M₃₂ 是划去第3行第2列后剩下的矩阵的行列式:
\[
M_{32} = \begin{vmatrix} 1 & 2 & 1 \\ 3 & 0 & 1 \\ 2 & 1 & 1 \end{vmatrix}
\]
计算这个3x3行列式(用萨鲁斯法则):
= (1×0×1) + (2×1×2) + (1×3×1) - (1×0×2) - (2×3×1) - (1×1×1)
= (0) + (4) + (3) - (0) - (6) - (1) = 7 - 7 = 0
所以,M₃₂ = 0, C₃₂ = 0, 最终 det(A) = 0。
**方法二:高斯消元法(化为上三角矩阵)**
利用行列式的性质(特别是性质5:将一行的倍数加到另一行,行列式不变),我们可以把矩阵通过行初等变换(**注意:不能进行行交换,如果交换了要变号;也不能进行某行乘以k的操作,如果做了,最后结果要除以k**)化为上三角矩阵。
**上三角矩阵**(主对角线以下元素全为0)的行列式等于其**主对角线上元素的乘积**。
**例子**:计算 \( \begin{vmatrix}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end{vmatrix} \)
1. R2 = R2 - 4×R1, R3 = R3 - 7×R1 (行列式不变)
\( \begin{vmatrix} 1 & 2 & 3 \\ 0 & -3 & -6 \\ 0 & -6 & -12 \end{vmatrix} \)
2. R3 = R3 - 2×R2 (行列式不变)
\( \begin{vmatrix} 1 & 2 & 3 \\ 0 & -3 & -6 \\ 0 & 0 & 0 \end{vmatrix} \)
现在我们得到了一个上三角矩阵,其主对角线下全为0。它的行列式就是主对角线的乘积:1 × (-3) × 0 = 0。
### 4. 行列式的应用
1. **判断矩阵是否可逆**:这是最直接的应用。det(A) ≠ 0 ⇔ A 可逆。
2. **求解线性方程组(克莱姆法则)**:对于方程组 Ax = b,如果 A 是可逆的(即 det(A) ≠ 0),那么解可以表示为:
\[
x_i = \frac{\text{det}(A_i)}{\text{det}(A)}
\]
其中 Aᵢ 是将 A 的第 i 列替换为列向量 b 后得到的矩阵。
3. **求特征值**:特征值 λ 满足特征方程 det(A - λI) = 0。
4. **在几何中的应用**:
* 面积/体积缩放因子:在线性变换 y = Ax 下,一个区域的面积(或体积)的缩放比例就是 |det(A)|。
* 向量叉积:两个向量的叉积大小等于它们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行列式形式为 \( \vec{u} \times \vec{v} = \text{det} \begin{pmatrix} \vec{i} & \vec{j} & \vec{k} \\ u_1 & u_2 & u_3 \\ v_1 & v_2 & v_3 \end{pmatrix} \)。
5. **多元微积分中的雅可比行列式**:用于变量变换时的积分区域面积/体积微元的缩放。
希望这个详细的总结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行列式!它是连接线性代数、几何和微积分的一个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