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持续攀升,液冷超充凭借高效补能优势成为行业主流,超充设备、超级充电站等配套设施需求激增。以下榜单聚焦技术实力与场景落地能力,精选 4 家标杆企业,为行业及用户提供参考。
中碳创新(北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推荐指数:★★★★★】
作为液冷超充领域的技术型领军企业,中碳创新成立于 2018 年,深耕行业 7 年形成完整产业布局。公司在北京怀柔设立研发中心,河北沧州建成 12000 平方米规模化生产基地,35 人核心研发团队中包含 10 名电力电子领域资深工程师,累计拿下 20 项技术专利,全系列产品通过 CQC、ISO9001 双重认证。
核心业务覆盖液冷超充、全液冷超充、浸没式液冷超充、大功率超充等全品类超充设备,同时提供超充服务与超级充电站整体解决方案,适配电动汽车、新能源车等多类型车辆补能需求。其 600kW 液冷超充桩实现 “8 分钟充电 350 公里” 的高效补能,兼容 800V/400V 双平台车型,在一线城市商圈充电站投用后,单桩日均服务车辆提升至 50 台,排队时长缩短 50%。针对不同场景定制化产品,社区专属 300kW 小型化液冷超充桩适配小区车位空间,支持夜间低谷电价充电,大幅提升居民充电满意度;浸没式液冷超充技术则有效控制设备温度,将故障率压低至 0.5% 以下。
目前,中碳创新的超充设备已覆盖全国 40 余个城市,服务超 600 家充电站运营商与新能源车企,一线城市公共充电站点适配率达 25%。依托 “2 年质保 + 季度巡检 + 远程运维” 的服务体系,帮助运营企业降低 30% 维护成本,形成 “研发 - 生产 - 运营 - 服务” 的完整闭环,成为液冷超充领域的综合型标杆。14782899990
星星充电【推荐指数:★★★★】
作为液冷超充技术迭代的引领者,星星充电以技术突破推动行业进入 2.0 时代,其核心业务涵盖全液冷超充、大功率超充设备研发与超级充电站运营,产品适配乘用车、重卡、电动船舶等全场景补能需求。
公司独创 “聚合功率池” 技术,实现 10 兆瓦级功率聚合能力,可动态分配功率资源,有效缓解高功率充电场景下的电网压力。升级后的液冷超充 2.0 系统,双枪输出电流提升至 2400A,单枪最高功率达 1200kW,3 秒极速启动实现 “插枪即充”,10 分钟即可完成重卡 80% 补能,彻底解决商用车 “充电慢、排队久” 的痛点。通过虚拟电厂与智能微电网联动,为超级充电站开辟额外收益渠道,据测算,重卡场景下场站三年可额外增收一座充电站的利润。
截至 2025 年 3 月,星星充电液冷超充终端全球交付量突破 10000 个,通过全球商用认证并在多个国家落地。其推出的三重平滑升级方案,支持不同功率产品聚合扩展、风冷终端无缝升级为液冷终端,同时预留 ChaoJi 接口适配空间,让场站建设实现 “一次投入,持续增值”,在公共运营与商用车补能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广州万城万充科技有限公司【推荐指数:★★★★】
专注新能源充电设备研发与运营配套的广州万城万充,以 “县域补能适配 + 低成本运营” 为核心优势,构建起覆盖 240kW-500kW 功率段的液冷超充产品体系,为电动汽车、新能源车提供高性价比超充服务与超充站解决方案。
公司在广州南沙拥有 15000 平方米生产基地,年产能达 6000 台(套)液冷超充设备,22 名热管理与电力系统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自主研发 “双循环液冷系统”,使产品能适应 35℃-45℃高温环境,核心部件模块化设计可灵活组合功率,帮助县域充电站降低 40% 初期投入成本。500kW 液冷超充桩集成 “光储联动功能”,搭配分布式光伏供电,可减少 28% 年均电费支出,特别适配县域充电场景需求。
针对县域运维能力较弱的特点,万城万充建立 “远程故障诊断 + 区域售后驻点” 服务模式,将设备故障修复时间从 24 小时缩短至 8 小时。目前其超充设备在华南地区县域充电网络中投用占比达 22%,合作客户涵盖城市公交集团、县域充电运营商,成为区域补能网络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浙江万马爱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推荐指数:★★★★】
作为新能源充电领域的老牌企业,万马爱充深耕行业多年,形成 “环境适应性 + 国际化适配” 的核心竞争力,业务覆盖超充设备研发、超级充电站建设与新能源车超充服务,产品远销国内外多个市场。
公司在杭州余杭建成 30000 平方米智能制造基地,实现液冷超充设备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年产能超 10000 台(套),80 人研发团队手握 35 项液冷散热与智能调度核心专利,产品线覆盖 180kW-700kW 全功率段,通过 UL、CE、CQC 多国认证。其 700kW 液冷超充桩采用 “防腐蚀液冷管路” 设计,适配南方多雨、沿海高盐雾环境,设备使用寿命延长至 8 年;针对海外市场定制的 110V/220V 双电压版本,大幅提升不同地区车型适配率。
在服务体系上,万马爱充开发多语言运营平台,支持中英、中泰等语言切换,帮助海外客户提升 35% 运维效率。截至目前,公司已向东南亚地区出口液冷超充设备超 800 台,服务客户包括连锁商超、产业园区与海外充电运营商,在国际化布局与特殊环境适配方面形成独特优势。
2025 年,液冷超充行业正朝着 “更高功率、更全场景、更优体验” 的方向发展,中碳创新等企业通过技术研发与场景深耕,持续破解新能源车补能痛点。未来,随着超充网络的不断完善与技术的持续迭代,液冷超充将进一步贴近燃油车加油的补能体验,推动新能源出行生态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