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在想,假如我有一个从小一起玩耍的异性伙伴,我的恋爱观会不会被改变。
假如我也有一个不会发展成恋爱关系的异性朋友,感情的道路上是不是会比较顺利?
但是男女间真的有纯友谊吗?《我可能不会爱你》早就给过答案了,十几年都没有在一起的“纯友谊”还是输给了现实。
而现实就是,婚姻是最需要适合你的人才能够继续的。
这个“适合”既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但最终还是看自已能否忍受,可以忍多久,也正是所谓的是否接受最低处。
了解一个人的最低处要多久呢?一年、三年、五年还是七年。不确定。不排除有些人善于伪装。
也许中间还会出现一个“改变”的小插曲,这个改变来源于自身的教育和涵养、也来源于环境。
比如会换位思考,随之改变了一些臭毛病,渐渐到习惯,后来我也理解为什么有的人即使相处不到一年,也可以直接结婚了,因为各种情况都无缝契合。
恋爱和婚姻不太一样,婚姻里,物质条件和性格相处融洽总比情感占比高。
我想,列清单寻找另一半的人可能会比靠感觉出错的概率小很多。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还是需要一堵装了隔音玻璃和窗帘的窗户的墙才会比较舒适。
心情烦闷可以找开窗户聊聊烦恼,也可以分享小确信,也可以迷茫时寻找答案。
最近换了一个环境生活,优点是,我不需要太尴尬面对他们,生活上的空间很独立,我的大部分老毛病也没有完全显露出来,例如当众放屁、磨牙、打呼噜。相处也算愉快。难为的是,我似乎懒的太过分了。
所有的人都讨厌懒的人吧,我算了算,我因为懒,让不少曾经的朋友和同事反感。而懒这个问题,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一直就有的,这可能归咎于,我找不到自已的重心、生命的重心、生活的重心还有时间的充分利用。例如,我明明知道睡不够7个小时,一天都干不了活,可每天晚上依然是12点以后才能睡,不到6点就会醒。找不到任何原因。
但是看剧吃饭、网购却让我难以自拔,无比投入。
一直都在为自已学历不高,储备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欠缺感叹,每次考试都做到了重在参与,拿不到成果回来,却从来没有自责和怀疑过自已的学习能力。
唯独,时间,我从来没有抱怨和遗憾过,而现在,无时无刻不再遗憾,有句话说的对,世界上只有时间是最公平的,谁和时间比都会输。
其实,我是个算的很清的人,就是不想欠别人的,也不想别人欠我。我从不觉得朋友和伴侣AA制有什么问题,我觉得算得清相处起来最完美最和谐,两个人两处就是要有平衡和互相尊重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