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OI Day1:
NOIP2022被T2送走,NOIP2023被T3送走,万万没想到,SDOI Day1还能被T1送走,考场上提前了7分钟发卷,我光速浏览T1,感觉T1可做,想了一会觉得想出了无解条件先写一下,然后发现想错了,要有4种情况,觉得应该是在计算中得出无解,于是直接开始想题,过了一会发现好像可以列一个绝对值函数直接去分四种情况讨论,然后再去拟合取值范围,但是一套下来要20多种分类讨论,觉得不太可能,于是先去看看T2,然后审错题了以为自己会32分暴力,感觉比较难就先看第三题了,感觉第三题比较可做,就在T3上砸了至少半个小时然后发现好难啊!然后回去看第一题,觉得就是这么个思路,开写!……距离结束还有一个小时多点,我发现确实写不出来啊啊啊啊啊(其实是我代码实现能力不行)然后赶紧去写T2暴力,发现审错题了,没时间想了赶紧写个12分暴力,接着T3暴力写挂了,然后抱着一丝丝希望去写T1正解,然后没写出来,赶紧打爆力然后又没写出来,遗憾离场期望得分12+?取决于T1数据强度,出考场之后听说T1思路对了,我真的想一头撞死。希望被Day1创死的Day2翻盘,Day1没被创死的Day2别被翻盘
SDOI Day2:
本来考完了不想再写这些东西了,但是回来的路上想了想觉得还是写一下比较好……
早上起来吃早饭,来了个类似 lly 的17套餐,然后和 oyy 等人聊了一下关于 Day1 的事情,吃完饭到考场外,一如既往的进入考场,先开了个大防止比赛时上厕所。作为最先进入考场的人之一,进考场先写了下数学题的板子快读什么的,然后又是经典的提前10分钟发卷,这次没有过多犹豫,先读了3遍第一题,感觉有点不可做,像是个什么神秘树上背包DP什么的,看了一眼发现特殊性质B白给送15分,前三个点白送25分,加起来差不多40分,吸取了 Day1 的教训我直接开写暴力,开考40分钟左右拿下40分,随后开始看T2,感觉T2题干写的极其邪教,而且概率期望会不了一点,看数据范围,看这个样子感觉出题人给了不少部分分,仔细想一想发现 \(m=0\) 显然送分,数据范围小还 \(k=0\) 的暴力枚举,然后考虑特殊性质A+\(k=0\) 发现是个树形的拓扑计数,我当时直接裂开,考前当时把拓扑计数放在了题单里没做,这下输麻了,考场上现想,想到了奇怪的球盒模型的树形DP,大致是个 \(f_x=f_x\times f_{to}\times\dbinom{siz_x+siz_{to}}{siz_{to}}\),算完之后跟一个 \(siz_x+=siz_{to}\),最后在dfs 结束的时候加上本身的 1 个节点大小,这个对于文化课选手来说刚刚好,随后去看T3,别问……问就是看了4遍题没看懂,于是接着看 T1 的那个特殊性质,认真思考……半个小时过去发现好像在数据很小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一个暴力树形 DP 碾过去,于是开始为了10pts肝150行代码,然后调到了距离考试结束 1h 才调出来,接着看 T2 的其他部分分,发现那个以 1 为根且 \(m=n-1\) 的可做,然后距离考试结束20分钟推出柿子,距离考试结束15分钟写完代码发现柿子推错了,遂摆烂,期望得分:50+15+0
后记:
整体来说SDOI本来就是我OI生涯的最后一站,反正没有希望就是个重在参与,无论打了多少分我都能心平气和的接受,虽然Day2打的比Day1高就像是玩了一款开放世界冒险游戏,自2020年9月20日开始到现在的OI生涯也算是圆满的画上了句号,如果还有未来,希望能在 ACM 赛场上再见,愿与诸君在另一片天空下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