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金融业务加速数字化、信创替代逐步深化的背景下,容器化与云原生架构正成为基金公司提升 IT 效能、保障业务连续性的关键技术路径。作为国内较早推进容器化改造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某头部公募基金公司选择 KubeSphere 容器平台,实现了跨芯片架构、跨业务网络的多集群统一管理,走出了一条兼具效率与安全的云原生落地路径。
客户简介
该基金公司是国内前二十家成立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公司治理完善、股权结构稳定,拥有基金管理资格证书、特定(定向)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资格、受托管理保险资金业务资格、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资格、公募 REITs 业务资质等。
作为一家专注于公募基金业务的金融机构,该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居于行业前列。随着业务线上化、交易高频化趋势增强,公司亟需构建一套敏捷、稳定且符合信创要求的 IT 基础设施,以支撑业务快速迭代与系统可靠运行。
挑战与需求
在项目启动前,该基金公司面临三重挑战:
- 业务容器化改造复杂度高:既要支持新业务快速容器化部署,又要逐步迁移原有系统,实现平滑过渡;
- 安全隔离要求严格:交易网系统与办公网系统需实现网络隔离,但运维管理需保持统一;
- 异构芯片集群管理难题:在信创背景下,需同时管理海光、鲲鹏等不同架构的服务器资源。
为什么选择 KubeSphere?
在多方评估后,该基金公司最终选型 KubeSphere,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量:
- 原生支持多集群与异构架构:可统一纳管不同芯片架构的 Kubernetes 集群,契合信创演进路径;
- 开箱即用的可观测能力:集成监控、日志、告警功能,降低运维复杂度;
- DevOps 能力提升发布效率:通过标准化流水线,实现开发、测试、部署闭环管理;
- 开源开放,符合技术自主可控要求。
实施过程:从非核心到核心的渐进式改造
.png)
该基金公司采取了“分步实施、由外至内”的策略:
- 第一阶段(2024 年上半年):在办公网部署基于海光服务器的 KubeSphere 集群,承载办公网业务;
- 第二阶段(2024 年下半年):扩容交易网集群,逐步接入部分交易网业务,并通过独立管理网络实现双网统一管理;
- 第三阶段(2025 年–2026 年):建设灾备集群,并引入华为鲲鹏服务器,形成“双网双芯”高可用架构。
成果与价值
项目实施后,该基金公司在运维效率与业务支撑方面取得显著提升:
- 部署时间缩短:通过 DevOps 流程标准化,发布效率大幅提升;
- 故障恢复时间减少:借助日志与监控链路定位问题,快速响应异常;
- 用户体验提升:系统稳定性增强,业务访问延迟降低;
- 架构未来就绪:为后续鲲鹏芯片扩容与灾备建设打下基础。
客户声音
“KubeSphere 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既能满足信创要求,又能实现高效运维的路径。”
——该基金公司技术负责人表示
“它的多集群管理能力和开箱即用的运维功能,让我们在推进容器化的过程中,既能保障业务安全,又能控制技术复杂度。”
展望未来
随着业务体系进一步云原生化,该基金公司将持续深化容器化改造,逐步将新增各类信创业务系统纳入统一平台管理体系。
同时,公司计划在未来两年完成灾备集群建设,实现容器业务双活架构部署,并探索多云环境下的资源调度与弹性扩展。
在这一过程中,KubeSphere 将继续为该基金公司提供多集群异构管理能力与完善的可观测体系,帮助其在信创生态中探索技术发展与保障业务连续性,支撑公司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长期目标。
结语
该基金公司的实践展示了金融行业在信创与云原生融合背景下的可行路径:通过分阶段实施与平台化治理,既保障了业务安全,又实现了运维效率与资源利用率的同步提升。
作为企业级云原生平台,KubeSphere 正持续助力各行业客户在多云、异构与信创环境下构建稳定、可控、可持续演进的 IT 基础设施,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