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遥感数据处理前一定看看数据的大致情况,用快速统计工具看看有没有坏点或者哪个波段数据异常,比如某个波段数据丢失,或者异常离群值!!!
等你处理了一周的数据到最后发现出问题后就知道有多重要了。
QAQ

如上图,在1300nm附近的数据异常高,详细查以下是95波段有几个异常离群值,99.99%都在3000以下,就它们几个特殊是其他像素的几十倍,这明显不正常,这一般都是传感器瞬时故障、宇宙射线击中探测器、数据传输错误等原因造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坏点,危害极大:
- 统计分析失真
- 导致拉伸效果极差,幅图像在视觉上看起来一片漆黑,无法分辨任何细节。
- 辐射定标与大气校正产生严重错误。做辐射定标时一个6万的异常值会被定标成一个物理上完全不存在的、极高的辐射亮度值;由大气校正依赖于整幅影像的统计特性。异常值会严重干扰这些模型的参数估计,可能导致校正后的反射率出现大面积错误,甚至产生无效值(如大于1的反射率)。
- 让数据无法使用,这是显然的。
但ENVI的坏点处理工具一般都是处理无数据的坏点,对于这种坏点的处理效果几乎没有。
我试了好几种方法,效果最好的还是用掩膜过滤掉这种坏点
- 用快速统计工具确定坏点所在波段,以及确定掩膜范围。以我的数据为例,超过2313的值都是异常的,所以掩膜范围是1-2314。

- 搜索Build Raster Mask,输入要制作掩膜的影像。
- 设定掩膜的过滤范围,既该范围以内的数据才能通过。一定要设定在坏点所在的那几个波段,这样才能避免影响到没坏点的波段。



- 导出数据时在Mask选项中,选择制作好的掩膜过滤以下就好了



这样坏点就被过滤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