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工枢纽:AI驱动的校园智能信息助手
| 这个项目属于哪个课程 | 课程链接 |
|---|---|
| 作业要求 | 作业链接 |
| 作业的目标 | 小组组队,完成团队展示及选题,讨论团队计划、贡献分分配规则 |
| Github链接 | 仓库地址 |
1. 团队展示
(1) 队名:超能女人
(2) 队员学号
- 李恺凝 3223004469
- 吴佳童 3223004472
- 戴军霞 3223004815
- 王韵清 3223004816(组长)
- 徐伊彤 3223004818
- 曾钰仪 3223004820
- 张洁 3223004822
(3) 团队项目描述
广工枢纽是一个面向校园生活的智能信息聚合平台,旨在帮助师生快速获取校内的各类通知公告、水电服务、后勤报修、教务信息等内容。项目通过自动化爬虫定期从学校通知网及相关部门网站抓取信息,构建统一的校园知识库,并结合大语言模型API,实现基于自然语言的智能问答与信息检索。我们希望让繁杂分散的校园信息实现了自动化聚合与智能化服务,使师生无需频繁浏览多个网站即可快速获取所需内容。项目同时展示了数据采集、知识整理与大模型应用的完整流程,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与实用价值。
(4) 队员风采
| 队员 | 风格 | 擅长的技术 | 希望的软工角色 | 一句话宣言 |
|---|---|---|---|---|
| 王韵清 | 逻辑缜密,追求数据的秩序与背后的信息价值。 | 熟练运用 Python 完成数据采集、清洗与分析,擅长构建高效的数据管道与信息抽取系统,将杂乱网页转化为有价值的数据资产。熟悉 AI 算法的基础流程与模型调用,能通过LLM接口实现文本生成、智能问答与信息抽取等功能,将数据处理与智能分析高效结合,构建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数据应用。 | 算法开发 | 用代码洞察数据的本质,让信息在我手中变得有序、可用、可思考。 |
| 曾钰仪 | 严谨且注重灵活开发,习惯以清晰的逻辑拆解复杂问题。 | 深耕Python模型开发,擅长利用Pandas/Numpy处理数据挖掘、处理任务,也熟悉自动化脚本编写与第三方API集成。编程兴趣集中在解析开源项目与实用工具开发,尤其热衷于通过代码解决各种场景中的实际问题。 | 算法开发 | 这个能做。 |
| 徐伊彤 | 严谨且兼顾细节美感,注重产品的视觉呈现与使用体验。 | 具备扎实的 Python 编程基础,熟练掌握数据的采集、清洗、整理、读写与可视化分析全过程。熟悉 Pandas、NumPy 等数据处理库,能够高效完成 CSV、JSON、Excel 等多格式文件的数据导入与输出。擅长构建自动化数据处理脚本与高效的数据管道,将原始、杂乱的信息转化为结构化、可用的分析结果。 | 算法开发 | 稳定不翻车,颜值不打折。 |
| 张洁 | 追求细节与极致的用户体验,注重代码的可读性与可维护性。 | 熟练掌握 HTML、CSS、JavaScript,具备扎实的前端基础与良好的代码规范意识。精通 Vue.js 框架,能够独立完成从组件设计到页面构建的完整开发流程,具备在实际项目中搭建高可维护性、模块化前端架构的能力。 | 前端开发 | 用代码构建优雅的界面,用技术提升用户的每一次点击体验。 |
| 吴佳童 | 能与团队协作合作,热衷前端开发领域、研究交互动画、提升用户体验感。 | 熟悉HTML,CSS, JavaScript、 框架 Vue,在项目实践中,我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独立参与后台管理系统和小程序开发,表格增删改查、表单验证、权限控制等核心模块的前端实现,参与需求分析、UI还原、接口联调及上线优化,确保系统在兼顾功能性的同时,具备清晰的交互逻辑。 | 前端开发 | 通过代码将易用与美感呈现于用户。 |
| 戴军霞 | 喜欢深入底层,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 | 熟悉C++/Rust,擅长进行性能剖析与调优,精通并发编程与内存管理,并善于利用高效的算法与数据结构解决性能瓶颈,编程兴趣集中在系统级编程和重计算任务的优化。 | 测试优化 | 代码之下,毫秒必争。 |
| 李恺凝 | 乐于从混乱的需求中梳理出核心脉络,并将其转化为清晰产品蓝图的过程。 | 优势不在于编写底层代码,而在于产品分析、需求挖掘和原型设计。擅长使用思维导图、Figma等工具,将想法可视化,并撰写详尽的产品需求文档确保与开发、测试的高效协作。 | ui设计,项目管理 | 于细微处见真章,于宏观处定方向。 |
(5) 团队的首次合照

(6) 团队的特色描述
- 我们是一支集 数据智能、前端美学、系统性能与产品思维于一体的综合型开发团队。区别于其他团队,我们不仅“做功能”,更注重真实数据驱动、体验导向与系统稳定性的融合。
- 从信息爬取到AI问答、从交互界面到底层优化,每个环节都由专人负责、层层打磨。我们的优势在于 跨层协作,既能深挖数据逻辑,又能打造精致交互,让校园信息系统既聪明又好用。
2. 团队选题
一、项目简介
- “广工枢纽”是一款面向广东工业大学师生的校园智能信息聚合与服务平台。项目通过自动化爬取校内通知、水电服务、图书馆公告、教务信息、校园活动等多源网页数据,构建结构化信息知识库,并结合大语言模型(LLM)实现智能问答、信息检索与内容总结。
- 用户可直接通过前端页面输入自然语言提问,例如“最近图书馆开放时间有调整吗?”、“电费余额怎么看?”系统即可实时返回准确、简洁的总结信息;也可以直接选择关键词或时间点直接查看重点信息。
- 项目旨在让师生不再在多个网站间频繁切换,而是“一问即得、一页全知”,构建一个智能化、集中化、贴近校园生活的数字助理。
二、核心功能
- 校园信息采集系统:定期使用基于 Python 的爬虫与解析模块,自动抓取校园通知、水电服务、公告等信息。
- 数据清洗与知识库构建:利用正则与结构化抽取技术,将零散网页数据转化为可检索的统一知识结构。
- LLM 智能问答接口:通过接入主流大模型 API,实现基于 prompt 的语义检索与自动总结。
- 前端展示与交互体验:采用 Vue.js 构建简洁直观的前端页面,支持关键词搜索、智能问答、时间线浏览等功能。
- 本地轻量部署:无需复杂数据库,仅通过 JSON 文件或本地缓存维护知识库。
三、项目亮点与竞争力
- 真实性:直接面向广工校园生活场景,数据来源真实可验证,需求明确且实用。
- 可用性:前后端分离、轻量化实现,支持快速部署。
- 有价值:将繁杂的校园信息结构化,提升师生信息获取效率,具备推广至其他高校的潜力。
- 有情怀:出发点源自学生视角的“校园信息痛点”,用技术温度解决生活问题,让校园更智能、更便捷。
- 技术融合创新:结合数据采集、自然语言处理与大模型能力,打造校园级“小型知识问答系统”。
四、预期用户与使用场景
- 主要用户:广东工业大学在校学生、教师及校内部门工作人员。
- 预计用户量:首期测试用户约 200-500人,若推广至全校,潜在用户为校内全体师生。
- 典型使用场景:
- 学生查询课程通知、活动安排;
- 老师获取最新校内公告;
- 管理部门集中发布与智能检索。
五、团队目标
通过本项目,我们希望以真实需求为出发点,以AI与前端开发为核心驱动,实现一个可落地、可迭代的校园智能信息平台。让“信息触手可及”,成为校园生活的日常助手。
3. 团队计划
| 周次 | 主要目标 | 具体任务内容 | 责任人 | 时间估计 | 输出成果 |
|---|---|---|---|---|---|
| 第10周 | 项目立项与准备阶段 | 1. 明确项目目标与功能范围,完成《需求规格说明书》初稿。 2. 绘制系统功能框架图与初步界面原型(包括主页、通知页、查询页)。 3. 确定前后端技术栈(Vue.js + Python爬虫 + JSON知识库 + LLM API)。 4. 建立项目仓库(GitHub/Coding),制定统一代码规范与接口标准。 5. 完成开发环境配置与数据采集测试脚本验证。 |
全体成员 | 20h | 1. 需求规格说明书初稿 2. 原型设计初版 3. 仓库与协作平台搭建完成 |
| 第11周 | 深化设计与计划阶段 | 1. 收集潜在用户(学生/老师)对原型的反馈并改进交互逻辑。 2. 绘制系统架构图、数据流图及WBS工作分解结构。 3. 明确模块分工(爬虫模块、清洗模块、知识库模块、问答模块、前端展示模块)。 4. 制定《测试计划文档》,撰写测试目标与初步用例。 |
全体成员 | 25h | 1. 完整原型图 2. 系统架构/WBS图 3. 模块分工与工期表 4. 测试计划文档 |
| 第12周 | Alpha阶段启动(敏捷冲刺) | 1. 按WBS分配任务,制定7天Alpha冲刺目标。 2. 完成数据采集与清洗模块初版(Python爬虫 + 正则提取 + JSON结构化存储)。 3. 前端完成页面框架搭建(Vue + 路由 + 页面切换)。 4. 接入LLM API,实现基础Prompt问答功能。 5. 每日Scrum Meeting,撰写冲刺日志。 |
全体成员 | 每人3h×7天 | 1. Alpha版本核心模块初版 2. 7篇冲刺日志 3. 可运行代码版本 |
| 第13周 | Alpha阶段收尾与整合 | 1. 集成爬虫、知识库与前端展示,实现基础闭环。 2. 完成接口调试与本地部署测试。 3. 撰写《Alpha测试报告》与阶段总结。 4. 展示Alpha Demo,收集组内评审意见。 |
全体成员 | 15h | 1. 可运行Alpha Demo 2. Alpha测试报告 3. 阶段总结文档 |
| 第14周 | 用户反馈与改进 | 1. 向部分学生开放Alpha Demo试用,收集使用反馈。 2. 优化LLM回答逻辑与知识检索精度。 3. 更新UI细节与关键词检索交互体验。 4. 撰写并发布《Alpha博客》。 |
全体成员 | 18h | 1. 用户反馈汇总表 2. 改进版测试计划 3. Alpha博客发布版 |
| 第15周 | 项目反思与优化 | 1. 进行项目Postmortem分析,总结开发中出现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2. 撰写《项目反思报告》与Alpha博客“事后分析篇”。 3. 确定Beta阶段优化方向(包括数据更新机制、前端搜索优化等)。 |
全体成员 | 10h | 1. 事后分析报告 2. 团队反思总结 3. Beta阶段计划草案 |
-
项目管理方式:采用敏捷开发,每周例会+每日简报。
-
工具体系:
- 代码托管:GitHub
- 协作平台:飞书文档、Git Issues
- 设计工具:Figma
- 开发工具:VSCode + PyCharm
-
最终目标:交付一个可查询广工校园信息、具备AI问答能力的前端网页系统。
-
时间估计采用公式:
\[T = \frac{O + 4M + P}{6}
\]
- 其中:
- O = 最乐观估计时间
- M = 最可能估计时间
- P = 最悲观估计时间
- T = 修正后的实际时间估计
每个任务的时间应由负责成员提交三种估计,再由PM计算修正值并调整总计划。
4. 团队成员贡献分分配规则
| 评价维度 | 权重 | 说明 |
|---|---|---|
| 任务完成度 | 30% | 是否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分配任务 代码/文档/设计成果是否符合要求、具备可交付性 |
| 技术贡献与创新 | 30% | 承担任务的技术深度与复杂度,是否在关键功能或核心模块中做出实质性贡献 是否提出创新思路或优化方案 |
| 团队协作与责任意识 | 20% | 是否积极参与讨论与代码评审 主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保持高效沟通与正向反馈 能否对团队目标负责 |
| 综合评价(互评) | 20% | 项目完成后由组员互评得出,综合考虑成员的投入程度、可靠性及整体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