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矿山设备工厂作为典型的高能耗制造场景,其生产流程涉及大型机床加工、热处理、焊接、装配等环节,对电力、热力、燃料的需求旺盛。近年来,在 “双碳” 目标与能源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力下,工厂不仅需要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提升能源自给能力,更需通过国际公认的能源管理标准(如 ISO 50001)规范管理流程。而 MyEMS(My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我的能源管理系统) 作为一款聚焦工业场景的智能化能源管理平台,正通过 “数据驱动 + 全流程优化”,成为工厂实现 “30% 能源自给率” 与 “ISO 50001 认证” 的核心支撑工具。
一、先识 “痛点”:建筑矿山设备工厂的能源管理困境
在引入 MyEMS 之前,多数建筑矿山设备工厂面临三大核心问题,直接制约能源自给率提升与认证落地:
1.能耗数据 “黑箱化”: 传统管理依赖人工抄表,数据滞后(如每日 / 每周统计)、分类模糊(无法区分生产设备、辅助设施、办公区域能耗),难以定位高耗能环节;
2.可再生能源 “碎片化”: 部分工厂尝试安装光伏、余热回收设备,但缺乏与负荷的联动调度,导致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低(如光伏电 “发得多、用得少”,余电浪费);
3.ISO 50001 认证 “流程断层”: ISO 50001 要求建立 “能源方针 - 策划 - 实施 - 检查 - 改进” 的闭环体系,但人工管理难以实现数据追溯、目标量化与持续优化,认证准备周期长、通过率低。
二、MyEMS 助力 30% 能源自给率:从 “节能降耗” 到 “自给补充”
能源自给率的核心逻辑是 “减少总能耗需求(节能)+ 增加可再生能源供给(自给) ”,MyEMS 通过四大模块协同,将这一逻辑落地为可执行的方案:
1. 第一步:建立精准能耗基线,锁定 “节能空间”
要实现 30% 自给率,首先需明确 “当前用多少、哪里能省”——MyEMS 通过全场景数据采集,为工厂搭建动态能耗基线:
- 数据采集范围: 对接工厂的智能电表、水表、热表、燃气表,以及生产设备的能耗传感器(如机床、热处理炉、空压机),实时采集 “车间 - 产线 - 设备” 三级能耗数据,覆盖电力、热力、燃料等所有能源类型;
- 数据分类分析: 自动将能耗分为 “生产能耗(核心负荷)”“辅助能耗(空调、照明、水泵)”“损耗能耗(管网热损失、线路损耗)”,通过趋势图、饼图直观展示高耗能环节(如某型号机床能耗占比达 35%,空压机房待机能耗占 12%);
- 动态基线更新: 结合生产计划(如订单量、设备开机率)调整基线,避免 “非生产因素(如停产检修)” 干扰能耗分析,确保节能目标更精准(如设定 “单位产品能耗≤50kWh / 台” 的基线)。
通过这一步,工厂可快速识别 10%-15% 的节能空间(如淘汰高耗能老旧设备、优化空压机房开机时间),为自给率提升 “减负”。
2. 第二步:集成可再生能源,提升 “自给比例”
建筑矿山设备工厂通常拥有闲置屋顶(如车间屋顶、仓库屋顶)、空旷厂区,适合部署光伏、小型风能设备;同时,生产中的热处理、焊接环节会产生大量余热 ——MyEMS 通过 “可再生能源监测 + 负荷联动调度”,最大化自给能源占比:
- 实时监测可再生能源出力: 对接光伏逆变器、风能控制柜、余热回收装置的传感器,实时采集发电量、余热温度、可利用热量等数据,在系统界面动态显示 “可再生能源实时供给量” 与 “工厂实时负荷”;
- 负荷智能匹配: 当光伏发电量高峰时(如正午),MyEMS 自动优先将电能分配给高能耗设备(如机床、热处理炉),减少电网用电;当发电量过剩时,引导余电存储至储能电池(或并网赚取收益);当余热充足时,自动切换供暖 / 原料预热系统,替代燃气锅炉;
- 自给率动态核算: 系统自动统计 “可再生能源总供给量 ÷ 工厂总能耗量”,生成日 / 周 / 月自给率报表,当自给率低于目标(如 30%)时,及时预警(如提示 “光伏板清洁不及时,出力下降 8%”)。
以某中型建筑矿山设备工厂为例:引入 MyEMS 后,部署 500kW 屋顶光伏,结合 200kW 余热回收系统,通过负荷调度,光伏年发电量占工厂用电的 18%,余热满足 12% 的热力需求,总自给率达 30%,完全达成目标。
3. 第三步:优化能源使用流程,减少 “无效消耗”
除了 “节能” 与 “自给”,MyEMS 还通过 “流程优化 + 异常预警”,减少能源浪费:
- 设备能耗异常预警: 当某台机床能耗突然超出基线 15% 时,系统自动推送预警(如 “设备轴承磨损,导致能耗上升”),运维人员及时检修,避免持续浪费;
- 生产工艺能耗优化: 通过分析 “不同工艺参数下的能耗与产品质量”,MyEMS 提出优化建议(如 “热处理温度从 950℃ 降至 920℃,能耗降低 8%,且不影响产品硬度”);
- 辅助设施智能控制: 对接车间照明、空调系统,根据生产排班自动开关(如 “夜班仅开启作业区域照明,空调温度设定为 24℃”),辅助能耗降低 20%。
三、MyEMS 支撑 ISO 50001 认证:满足 “闭环管理” 核心要求
ISO 50001 能源管理体系的核心是 “PDCA 循环(策划 - 实施 - 检查 - 改进) ”,MyEMS 通过数据化、流程化的功能设计,完美匹配认证的每一个环节,降低认证难度:
1. 策划阶段:明确能源基准与目标(ISO 50001 核心要求)
ISO 50001 要求工厂建立 “能源基准”(即当前能源使用水平)与 “可测量的能源目标”(如 30% 自给率)——MyEMS 提供的 “三级能耗基线”“历史能耗数据报表”,正是认证所需的 “能源基准证明”;同时,系统可将 “30% 自给率”“单位产品能耗下降 10%” 等目标拆解为可监测的指标(如 “光伏月发电量≥4 万 kWh”“机床单台能耗≤50kWh”),确保目标量化、可追溯。
2. 实施阶段:确保能源管理流程落地(ISO 50001 关键环节)
ISO 50001 要求工厂制定能源管理方案,并确保执行 ——MyEMS 通过以下功能支撑实施:
- 能源管理方案数字化: 将 “光伏运维计划”“设备节能改造方案”“余热回收利用流程” 录入系统,明确责任人、执行时间、验收标准;
- 实时监控执行效果: 系统实时跟踪方案执行情况(如 “光伏板每月清洁 1 次,清洁后出力提升 10%”),避免方案 “纸上谈兵”;
- 人员培训记录管理: ISO 50001 要求员工具备能源管理意识,MyEMS 可存储 “能源管理培训记录”“员工节能操作考核结果”,作为认证审计依据。
3. 检查阶段:提供可追溯的监测数据(ISO 50001 审计重点)
ISO 50001 要求定期监测、测量能源绩效,并保留记录 ——MyEMS 自动生成以下关键报表,直接满足审计需求:
- 能源消耗总量及分类统计报表(电、热、燃料);
- 可再生能源供给量及自给率报表;
- 能源目标达成情况分析报表(如 “单位产品能耗较基准下降 12%,达成目标”);
- 设备能耗异常处理记录(预警时间、处理措施、效果)。
这些报表数据可导出为 PDF/Excel 格式,审计时无需人工整理,数据完整性、准确性远高于传统管理方式。
4. 改进阶段:支撑持续优化(ISO 50001 循环核心)
ISO 50001 强调 “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有效性”——MyEMS 通过 “数据分析 + 改进建议”,推动工厂不断提升能源管理水平:
- 定期生成 “能源管理体系评审报告”,分析 “自给率未达标的原因”“能耗异常的高频环节”;
- 基于历史数据,提出改进方案(如 “增加 100kW 储能电池,解决光伏夜间供电缺口,自给率可提升 3%”);
- 跟踪改进方案的实施效果,形成 “改进 - 验证 - 再改进” 的闭环,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持续符合 ISO 50001 要求。
四、实际案例:某建筑矿山设备工厂的 “认证 + 自给” 落地效果
某位于山东的建筑矿山设备工厂(年产 500 台套矿山破碎机、塔吊部件),2023 年引入 MyEMS 前,面临 “能耗数据混乱、自给率仅 8%、ISO 50001 认证准备受阻” 的问题。引入 MyEMS 后:
- 能耗管理: 通过基线分析,淘汰 3 台老旧高耗能机床,优化空压机房运行,生产能耗下降 15%;
- 可再生能源: 部署 600kW 屋顶光伏,结合 250kW 余热回收系统,通过 MyEMS 调度,光伏年发电量 55 万 kWh(占用电的 20%),余热满足 10% 热力需求,总自给率达 30%;
- ISO 50001 认证: MyEMS 提供的能耗基线、目标跟踪、报表记录,帮助工厂仅用 6 个月完成认证准备,2024 年初顺利通过 ISO 50001 审核;
- 经济效益: 能源成本同比下降 22%,每年节省电费 + 燃气费约 80 万元。
五、总结:MyEMS 是工厂能源管理的 “数字化引擎”
对于建筑矿山设备工厂而言,30% 能源自给率是 “降本减碳” 的硬指标,ISO 50001 认证是 “管理升级” 的软实力 ——MyEMS 并非单纯的 “数据统计工具”,而是整合了 “能耗监测、可再生能源集成、流程优化、认证支撑” 的综合解决方案。它通过 “数据驱动决策”,让工厂从 “被动节能” 转向 “主动管理”,从 “依赖传统能源” 转向 “自给 + 电网协同”,最终实现 “能源自给达标” 与 “国际认证落地” 的双重目标,为高耗能制造企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