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报告基于《智能购物平台调查问卷数据及其可视化》收集的195份有效数据,通过科学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围绕用户基础特征、烹饪行为习惯、智能功能需求等维度展开深入研究。在两个星期的调研过程中,我从问卷设计、数据收集到分析洞察,系统性地探索了用户对智能购物平台的真实期待,旨在为智能购物平台的功能设计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依据
一、调研设计与实施
1.1 调研背景与目的
本次调研作为数据采集与融合技术课程实践项目,旨在运用科学的调研方法,深入探索用户在日常购物与烹饪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我们重点关注用户在食材选购、烹饪辅助等方面的核心诉求,力求为智能购物平台的功能设计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依据。
1.2 问卷设计:如何问出"真问题"?
在问卷设计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不问"你想不想要",而要问"你遇到了什么"。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将问卷划分为五个核心维度:
-用户基本信息:除性别、年龄、职业外,特别关注家庭结构,识别独居者与多口之家的需求差异
-烹饪行为习惯:通过"上周你做了几次饭?什么情况下会选择外卖?"等场景化问题,获取真实行为数据
-食材选购行为:设置"请回忆上次购买食材时最困扰你的环节"等开放式问题,捕捉深层需求
-智能功能需求:采用"如果平台能自动帮你配好菜,你会使用吗?"等通俗表述,测试功能接受度
-信息呈现偏好:通过展示不同形式的菜谱,了解用户对图文、视频、语音等形式的偏好
1.3 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
我们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通过"问卷星"平台线上线下同步发放问卷,共回收195份有效问卷。数据分析结合Excel、可视化工具及文本挖掘方法,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二、用户画像:谁在期待智能购物平台?
2.1 基本人口特征
数据显示,女性用户占比52.31%(102人),男性占比47.69%(93人),性别分布均衡。但深入分析发现:女性更关注食材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男性更在意烹饪的便捷性和成功率。
2.2 年龄分布与消费特征
18-25岁用户占比38.97%,26-35岁用户占28.21%,两者合计达67.18%。这一数据反映了平台的核心用户群体年轻化特征,他们既愿意为"省时省力"付费,又对个性化服务有更高要求。
2.3 职业结构与需求差异
上班族(34.87%)、自由职业者(30.77%)和学生(25.64%)构成三大核心用户群体。分析显示:上班族求"快"、自由职业者要"灵活"、学生群体重"性价比",理解这些差异是实现精准服务的基础。
三、痛点挖掘:厨房里的"血泪史"
3.1 配菜难题: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看着美食视频流口水,自己一做就废"是多数用户的真实写照。数据显示:
- 55.38%的用户"总是遇到"菜品搭配不当的问题
- 49.74%的用户因配菜不当造成食材浪费
- 仅39.49%的用户表示"从未遇到"配菜困难
一位28岁的程序员在开放性问题中写道:"买了三样菜,浪费了两样,最后吃了外卖。"这反映出配菜知识缺乏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沉重的决策负担。
3.2 预处理困境:被忽略的烹饪障碍
用户在食材预处理环节面临多重挑战:
- 59.49%的用户认为预处理"耗时较长"
- 55.9%的用户反映"腌制时间掌握不佳"
- 49.23%的用户认为"切菜不均匀影响菜品口感"
许多用户因"切洋葱流泪""处理肉类麻烦"而放弃某些菜品,这说明情感体验在烹饪过程中同样重要。
3.3 分量把控:单身经济的核心痛点
"一棵白菜吃一周""一块肉冻半年"成为单身用户的普遍困扰。数据显示:
- 58.46%的用户"经常面临"食材买多浪费或买少不够的情况
- 用户最关注的因素依次为:新鲜度(70.26%)、价格(68.21%)、烹饪难易度(63.59%)
一位独居女生坦言:"超市的包装都是为家庭设计的,我每次都要为'怎么吃完'发愁。"
四、需求洞察:智能平台的机会点
4.1 健康饮食:从概念到落地
用户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具体化:
- 19.49%的用户"一直有"根据健康状况调整饮食的习惯
- 31.79%的用户最希望获取高纤维食材信息
- 24.10%的用户关注低脂肪食材
健康需求已从"要健康"的模糊概念,转变为"高纤维促排便""低脂肪要减肥"等具体目标。
4.2 小份套餐:信任是关键
尽管71.79%的用户对小份套餐表示有兴趣,但普遍存在"担心不新鲜""性价比低"的顾虑。这表明建立信任比推出产品更重要,需要透明的供应链信息和保质期承诺来消除用户疑虑。
4.3 智能功能:要智能,更要"懂我"
用户对智能功能展现出较高接受度:
- 66.15%的用户希望"根据菜谱自动生成配菜方案"
- 67.18%的用户认为"购物车关联推荐"实用
一个有趣的发现是:许多用户希望平台能记录"饮食黑名单",如不爱吃香菜、对某些食材过敏等,体现了个性化需求的深化。
4.4 信息呈现:多感官体验时代
30.77%的用户偏好"多种形式结合"的菜谱呈现方式。语音功能需求集中在烹饪关键节点:放调料、判断火候、下一步操作等手忙脚乱的时刻,反映用户需要手眼并用的解决方案。
五、优化建议:从洞察到行动
5.1 智能配菜系统
具体实施方案:
- 基于用户口味偏好、现有食材、烹饪时间生成个性化菜谱
- 提供"懒人模式""宴客模式""减脂模式"等场景化方案
- 配套详细的食材清单和一键购买链接
5.2 小份食材套餐
执行要点:
- 明确标注"当日新鲜""最佳食用期"建立信任
- 设计合理价格体系,消除"小份反而贵"的顾虑
- 提供食材多种做法建议,避免单调重复
5.3 多媒体菜谱体系
创新方向:
- 开发"语音进度条",支持随时打断、重复播放
- 设计"极简模式",只呈现关键步骤提示
- 加入"常见失败原因"提示,帮助用户提前避坑
六、研究局限与未来方向
6.1 研究局限
样本主要来源于城市用户,对农村地区覆盖不足
未深入探讨价格敏感度等经济因素影响
部分功能需求有待原型测试验证
6.2 未来研究方向
不同城市级别用户的需求差异比较
季节因素对购物偏好影响机制
社交功能在购物平台中的价值评估
结语:
这次调研给我最深的启示是:科技的温度,不在于有多先进,而在于能解决多具体的问题。 当一位用户说"如果平台能告诉我这颗白菜怎么分三次吃完,我就下单",我们意识到,智能购物平台的真正价值,就藏在这些具体而微的需求里。智能的不是技术,是理解——理解那个在超市里迷茫的用户,理解那个在厨房里手忙脚乱的背影,理解那些被浪费食材背后的无奈。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说:"我不需要平台有多智能,我需要它懂我。"
通过本次课程调研,我们不仅掌握了问卷设计、数据收集与可视化分析的专业方法,更深刻体会到用户需求研究在产品设计中的关键作用。智能购物平台的发展,既需要技术支撑,更需立足于用户真实场景,在细节中体现人性化关怀。
调研成员:刘璇完成时间:2025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