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配置虚拟IP的核心步骤取决于具体场景,主要包括本地单机多IP配置和高可用集群下的虚拟IP管理两种模式。
一、本地虚拟IP配置(单服务器多IP)
-
基于Linux系统:
- 确认网络接口:使用
ip addr或ifconfig查看当前网卡名称(如eth0、ens33)。1 - 添加虚拟IP:
- 临时配置:通过命令
sudo ifconfig eth0:1 192.168.1.100 netmask 255.255.255.0 up快速创建虚拟IP(重启后失效)。 - 永久配置:编辑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0文件(CentOS)或/etc/network/interfaces(Ubuntu),设置IPADDR和NETMASK,重启网络服务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1
- 临时配置:通过命令
- 路由配置:添加路由规则
route add -host <虚拟IP> dev <网卡别名>,确保流量正确指向虚拟IP。
- 确认网络接口:使用
-
基于Windows系统(如Windows Server 2008):
- 进入“网络和共享中心”→“更改适配器设置”→右键虚拟网卡→“属性”→“IPv4设置”,手动输入IP、子网掩码和网关。2
二、高可用集群虚拟IP配置(如Keepalived)
- 工具依赖:需安装
keepalived并配置/etc/keepalived/keepalived.conf文件。 - 关键配置项:
- 虚拟路由器ID:定义唯一标识
vrrp_instance。 - 主备角色:设置
state(MASTER/BACKUP)和优先级priority。 - 虚拟IP绑定:通过
virtual_ipaddress指定需绑定的IP列表。
- 虚拟路由器ID:定义唯一标识
- 健康检测:配置脚本或命令(如心跳检测)触发故障转移,确保虚拟IP自动切换至备用节点。
三、注意事项
- 避免IP冲突:虚拟IP需与物理网络段隔离(例如通过NAT或独立子网)。3
- 持久化配置:临时IP需通过脚本或开机任务实现自动加载。
- 权限与验证:操作需
root权限,配置后建议通过ping或ip addr验证连通性。
Keepalived、L2TP服务器、ifconfig命令 可进一步扩展相关技术细节
配置 Linux 服务器的虚拟 IP 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配置本地虚拟 IP 地址,用于在同一网卡上添加多个 IP 地址;二是配置高可用的虚拟 IP 地址,用于实现服务器的故障转移。
-
配置本地虚拟 IP 地址:
步骤如下:- 确定服务器网卡设备,可以使用
ifconfig -a或ip addr命令查看。 - 编辑网络配置文件,一般位于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目录下,文件名一般以ifcfg-<设备名>命名,如ifcfg-eth0。 - 复制原有配置文件为虚拟 IP 配置文件,如
ifcfg-eth0:0,并修改设备名为虚拟设备名。 - 修改虚拟 IP 的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等配置,主要修改
IPADDR、NETMASK字段。 - 重启网络服务,使用
service network restart命令或重启服务器。 - 使用
ifconfig或ip addr命令验证虚拟 IP 是否配置成功。
- 确定服务器网卡设备,可以使用
-
配置高可用的虚拟 IP 地址(例如使用 keepalived + LVS 实现):
步骤如下:- 安装 keepalived,并编辑主配置文件,一般位于
/etc/keepalived/keepalived.conf。 - 在主配置文件中配置虚拟 IP 地址,包括创建虚拟路由器 ID
vrrp_instance,指定虚拟 IP 和网卡端口等。 - 配置实例状态
state,一般使用MASTER和BACKUP,用于指定故障转移时的主备角色。 - 配置检测脚本
script,用于判断服务器状态,可使用ping、arping、HTTP GET等方式。 - 启动 keepalived 服务,使用
systemctl start keepalived命令或其他启动命令。 - 验证虚拟 IP 地址是否成功配置,可以使用
ip addr命令查看。
- 安装 keepalived,并编辑主配置文件,一般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