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对计组重拾兴趣,想到了一些问题,本来想着会不会存在一些漏洞的,但是查阅资料发现还是自己太年轻了,架构师们早就想到了这些问题。这里简单记录一些与 GPT
的对话。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思考或查阅资料学习
与 GPT
的对话
我有一个问题:现代处理器的 cache line 基本为 64 byte,那么对于x86-64架构的的I-Cache而言,指令的长度是不确定的,所以一个 cache line 可能包含一条不完整的指令
ChatGPT 说:
你的问题非常好,涉及到了现代处理器缓存(Cache)的工作原理,特别是关于 指令缓存(I-Cache) 和 缓存行(Cache Line) 的一些细节。让我详细解释一下。
- 指令缓存和缓存行
现代处理器的 指令缓存(I-Cache)确实是以 缓存行(Cache Line)为单位来管理的。通常,每个缓存行的大小是 64 字节。也就是说,每次从内存加载数据到指令缓存时,处理器会加载 64 字节的数据到缓存中。
但是,问题在于指令的长度是不固定的。这就意味着,不同的指令可能占用不同的字节数,从几字节到几十字节不等。所以,理论上,一个 缓存行 可能包含:
一条完整的指令。
多条指令。
一条不完整的指令(如果指令跨越了缓存行的边界)。
2. 指令长度不定和缓存行
在 x86-64 架构(以及其他类似的架构)中,指令的长度是变动的,因为 x86 指令集 使用了可变长度的指令格式。这意味着一条指令的长度可能从 1 字节到几十字节不等。不同的操作码(opcode)和操作数(operand)长度决定了指令的总长度。
例如:
一条简单的操作可能只需要 1 字节(比如 NOP 或 MOV)。
一条复杂的操作,可能需要 10 字节、20 字节,甚至更多。
这就导致了 一个缓存行内可能包含不完整的指令 的问题。
- 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对于这种情况,处理器设计上有一些特殊的机制来确保 不完整的指令 不会影响到指令的正确性和缓存的有效性:
指令边界检测:在指令缓存中,处理器会维护指令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并且在 指令边界 上做出特殊处理。如果指令跨越了缓存行的边界,处理器会确保下一个缓存行加载时能够继续获取跨越边界的完整指令。一般来说,当处理器需要读取指令时,它会首先判断该指令是否跨越了缓存行的末尾,并继续从下一个缓存行中取出后续的字节来完成指令的读取。
缓存行中的“碎片”:如果一个缓存行中包含 不完整的指令(例如,指令的一个部分在缓存行的尾部,而指令的剩余部分在下一个缓存行),这时,处理器会依然能检测到指令边界,并且会在需要时从下一个缓存行中取出剩余部分。这种情况被称为“跨缓存行的指令”,并且会在 指令解码阶段 进行正确的处理。
预取和缓存行的加载:为了减少这种指令边界的问题,现代处理器还使用了 指令预取 技术,在执行当前指令时提前将接下来的指令加载到缓存行中。如果遇到跨行指令,预取机制会提前将下一个缓存行加载进来,尽量减少等待时间。
- 缓存行是否可以包含不完整的指令?
是的,缓存行 可以包含不完整的指令,尤其是在跨缓存行的情况下。但这并不会影响 CPU 的正常工作,因为现代处理器设计了机制来确保跨越缓存行的指令会被完整地取出并解码。
解码阶段的处理:解码器会通过查找指令边界,确保每条指令的完整性,即使它跨越了多个缓存行。
指令对齐:在某些架构上,可能会有特定的指令对齐要求,某些指令可能会要求从特定的内存地址开始(例如,某些指令要求按 4 字节或 8 字节对齐),但是现代的处理器大多能够灵活处理指令跨越缓存行的情况。
总结
现代处理器的指令缓存(I-Cache)确实是以 缓存行 为单位进行管理,且一个缓存行通常是 64 字节。由于 x86-64 架构中的指令长度是可变的,确实存在 缓存行中包含不完整指令 的情况。处理器会通过 指令边界检测 和 指令预取机制 来确保跨缓存行的指令能被完整加载和正确执行,因此不会影响程序的正常运行。
如果你有更多的细节问题,或者其他关于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疑问,随时告诉我!
您说:
有没有一种可能:一条指令的前面部分在一个cache line中,但是后面部分在内存中还没有被加载到I-Cache中,此时如何处理呢
ChatGPT 说: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深度,涉及了现代处理器 指令缓存(I-Cache) 和 指令加载 的边界处理。你提到的情况是:一条指令的前面部分已经加载到缓存行中,但后面部分仍然没有加载到缓存中,处于 未命中的状态。
这种情况在实践中是 可能发生的,并且处理器有一系列的 机制 来确保它能够正确处理这种 跨缓存行的指令 情况。
- 指令缓存未命中的处理
首先,指令缓存的设计目标是尽量减少 CPU 等待内存访问的时间。但是,指令的长度是变长的,如果一条指令跨越了一个缓存行的末尾,后续部分没有立即加载到缓存中,就会发生你描述的这种情况——前半部分在缓存中,后半部分不在缓存中。
当 CPU 解码指令时,它需要完整的指令。如果一条指令的后一部分还没有加载到缓存中,处理器会遇到以下几个步骤:
a. 指令执行中的指令缺失
如果 CPU 正在执行指令时,发现 当前指令还没有完全加载到缓存(例如,前半部分已经在缓存中,而后半部分尚未加载),它会 暂停当前指令的执行,等待后续指令从内存中加载到缓存。
b. 缓存行的加载
当 CPU 遇到缓存未命中的情况(即后续指令部分不在缓存行内),它会 发起对主内存的访问,加载下一块可能包含后续指令的缓存行。这个操作可能会引入 延迟,因为内存的访问速度通常比 CPU 的运算速度要慢。
c. 指令拼接与解码
在这种情况下,CPU 会通过其 解码器 确保指令的完整性。假设指令跨越了两个缓存行,它会先 读取当前缓存行的前半部分指令,然后 等待或读取后续缓存行 中的后半部分指令,最终将这两部分合并成完整的指令并开始执行。
具体来说,如果 CPU 已经解码了指令的前半部分,它将等待完整的指令数据(包括缓存未命中的后续部分),并重新解码该指令,确保不会因为缓存行的划分导致指令错误。
- 处理器如何优化跨行指令加载
现代处理器为了解决 跨缓存行的指令问题,通常采用了以下几种优化技术:
a. 预取与多级缓存
大多数现代处理器会利用 指令预取 来减少这种等待时间。预取机制会尝试提前从内存加载后续的缓存行,即使在当前的指令还没有完全执行时,也会将接下来的指令预加载到 指令缓存中。这意味着,当 CPU 执行当前指令时,下一条指令可能已经加载到缓存中,从而避免了跨缓存行指令的未命中。
b. 指令重排序
一些处理器采用 指令重排序(Out-of-Order Execution)技术,允许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当前指令无法继续执行(因为后续部分尚未加载),也可以在其他指令可执行时先执行。这种技术在 指令缓存未命中 或 缓存行延迟 时特别有效,能够减少处理器的空闲时间。
c. 缓存行和指令对齐
虽然指令长度是可变的,但某些处理器设计中会要求指令按照一定的对齐规则存储。例如,要求指令从某些特定的内存地址开始,以减少跨越缓存行边界的情况。虽然这并不能完全避免跨行指令,但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减少这种问题的发生。
-
如何避免这个问题影响性能?
尽管这种 跨行指令 的问题会带来一定的延迟,但现代处理器通过多种手段(如预取、重排序和多级缓存)尽量避免这种延迟对性能的影响。对于程序设计者来说,通常不需要关注这种底层实现的细节,操作系统和硬件的调度已经为大多数应用程序隐藏了这种细节。 -
总结
当一条指令的前半部分在一个缓存行中,而后半部分还未被加载到指令缓存时,处理器会遇到 缓存未命中 的情况。此时,处理器会:
暂停当前指令的执行,等待后续指令的加载。
从主内存中加载下一部分缓存行,然后将其与当前缓存行的指令拼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指令。
通过 指令预取、重排序和多级缓存 等技术来尽量减少这种情况对性能的影响。
虽然这种情况会带来一些延迟,但现代处理器的优化机制大大减少了其对性能的影响。
如果你有其他相关问题或想更深入了解某些技术,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