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有一个长度为 N 的字符串 S,其中的每个字符要么是 B,要么是 E。
我们规定 S 的价值等于其中包含的子串 BB 以及子串 EE 的数量之和。
例如,BBBEEE 中包含 22 个 BB 以及 22 个 EE,所以 BBBEEE 的价值等于 44。
我们想要计算 S 的价值,不幸的是,在我们得到 S 之前,约翰将其中的一些字符改为了 F。
目前,我们只能看到改动后的字符串 S,对于其中的每个 F,我们并不清楚它之前是 B 还是 E。
请你计算,改动前的 S 有多少种可能的价值并将所有可能价值全部输出。
输入格式
第一行包含一个整数 N
第二行包含改动后的字符串 S
输出格式
第一行输出一个整数 K,表示改动前的 S 的可能价值的数量。
接下来 K 行,按照升序顺序,每行输出一个可能价值。
数据范围
1≤N≤2×10^5
输入样例1:
4
BEEF
输出样例1:
2
1
2
输入样例2:
9
FEBFEBFEB
输出样例2:
2
2
3
输入样例3:
10
BFFFFFEBFE
输出样例3:
3
2
4
6
思路与代码
这道题没有模板可以套,所以我们要分类讨论。如果全部都是F的话证明价值从0-n都可以。如果不是就更具体讨论了。具体讨论如下(这里的low地点和high高点分别是最小价值和最高价值):
-  寻找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非F字符的位置: - 使用两个指针 l和r,分别初始化为字符串的开头和结尾。
- while循环找到第一个非 ‘F’ 的字符的位置,分别赋给- l,- r
 
- 使用两个指针 
-  计算低点: - 创建一个 StringBuilder对象str,将其初始化为输入字符串s。
- 从 l到r的范围内遍历字符串。
- 如果当前字符是 ‘F’,则将其修改为 ‘B’ 或 ‘E’,使得相邻字符不相同。
- 如果当前字符与前一个字符相同(即 str.charAt(i) == str.charAt(i - 1)),则增加low计数。
 
- 创建一个 
-  计算高点: - 从 l到r的范围内遍历字符串。
- 如果当前字符是 ‘F’,则将其修改为与前一个字符相同。
- 如果当前字符与前一个字符相同(即 str.charAt(i) == str.charAt(i - 1)),则增加high计数。
 
- 从 
-  计算结束的范围和步长: - 计算从 l到r之间的字符个数(即ends = l + n - 1 - r)。
- 如果 ends大于 0,说明字符串在两端有一些 ‘F’,需要计入high中,此时将high增加ends,并将步长d设置为 1。
 
- 计算从 
-  输出结果: - 计算 high - low的结果除以步长d,并加上 1,得到最终输出的范围。
- 从 low到high按照步长d遍历,输出结果
 
- 计算 
import java.util.Scanner;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canner scanner = new Scanner(System.in);// 读取输入int n = scanner.nextInt();String s = scanner.next();if (s.equals(new String(new char[n]).replace('\0', 'F'))) {// 如果全是F,输出整个范围System.out.println(n);for (int i = 0; i < n; i++) {System.out.println(i);}} else {// 寻找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非F字符的位置int l = 0, r = n - 1;while (s.charAt(l) == 'F') l++;while (s.charAt(r) == 'F') r--;int low = 0, high = 0;StringBuilder str = new StringBuilder(s);// 计算低点for (int i = l; i <= r; i++) {if (str.charAt(i) == 'F') {if (str.charAt(i - 1) == 'B') str.setCharAt(i, 'E');else str.setCharAt(i, 'B');}if (i > l && str.charAt(i) == str.charAt(i - 1)) low++;}// 重置字符串str = new StringBuilder(s);// 计算高点for (int i = l; i <= r; i++) {if (str.charAt(i) == 'F') str.setCharAt(i, str.charAt(i - 1));if (i > l && str.charAt(i) == str.charAt(i - 1)) high++;}// 计算结束的范围和步长int ends = l + n - 1 - r, d = 2;if (ends > 0) {high += ends;d = 1;}// 输出结果System.out.println((high - low) / d + 1);for (int i = low; i <= high; i += d)System.out.println(i);}}
}接着我们结合第一个测试用例来理解这个代码
输入样例1:
4
BEEF
输出样例1:
2
1
2
结合用例理解
执行到这串代码的时候:
while (s.charAt(l) == 'F') {  l++;  
}  
while (s.charAt(r) == 'F') {  r--;  
}
l还是0,r变为2
计算低点
-  执行到计算低点的代码时候,当i=2时,进来low++,所以low=1 
-  然后执行到i=3时,因为已经把F替换为跟前面一个字符不同的字符,所以进不到low++的判断 
计算高点
- 当i=2时,进入到了high判断里,high++了,high=1
计算ends
- 主要是为了计算左右两端的F个数,因为左右两端有多少个 ‘F’ 的原因是我们希望每个 ‘F’ 都能够独立地成为一个分组。在计算高点 high时,我们希望每个 ‘F’ 能够单独计数,因此需要考虑两端的 ‘F’ 个数
- 所以在这里计算出ends=1,然后d就被设置为1,步长为1,高点就再加上1
输出:
- (high - low) / d + 1的计算是为了确定最终输出的分组数量
- 步长 d表示每次增加的索引步长,保证了每个 ‘F’ 只能被计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