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最初的想法到可运行的软件,软件开发过程是十分繁杂的,既不想被细节淹没,又希望留有控制力,与软件开发公司沟通要如何做才能事半功倍呢?

1,共享业务语义
所谓业务语义,就是需求背后所思所想,包含了一个功能所涉及行业知识的方方面面。有时与开发方的知识背景是如此不同,同样的一个词在彼此看来可能完全是两个意思,随着开发进度推进,一个微小的歧义也可能无限放大最后固化到软件本身,这让最终产物总有一些无法言明的别扭感。
在开发早期同步一份业务语义的清单,让开发方与自己共同思考需求与业务,带来的积极变化是不可言喻的。
2,重视需求输入
每一个需求点的输入都应该彻底、清晰,并在开发方的反馈与中间产物中确认自己的输入确实被准确理解和接收了。需求越早确定,风险也就越小,最迟在界面设计完成的时候,就应该可以清晰地看到需求是如何实现的。
另外,一个模糊的输入接踵而来的必然是反复确认,越到后期变更成本就越大,在需求输入之前自己也应该把要做的事情构想清楚。
3,确定可行性
轻易不要挑战市面上从来没出现过的基础功能,但如果这是必经之路,那么务必先让开发方确定好可行性,最好是提供一段可执行的程序能进行验证。一个优质的软件开发公司应该会有意识的在早期帮助客户排除技术上的风险,如果开发方没有给到自己这些信息,作为需求方也要有意识的推动开发方确定可行性。
4,前置验收压力
验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过分依赖最后一步验收是十分危险的信号,此时软件基本已经开发完毕,任何稍微大点的改动都可能需要几个人周的工作量,真是费时又费财。
我们不妨把验收压力前置,在开发方生产界面设计、验收测试用例的时候,就不断将产物与需求做对比,确保每一个关键中间产物都能够完整覆盖原始需求。这样一来,最终验收就被简化成了与之前产出的中间产物的校对过程,压力和风险都变小了许多。
5,关注进度风险
软件开发公司的开发过程应该尽量透明,不该是一个黑盒,需求方有权利知道当前开发进度以及可能遇到的风险,除了给到开发方压力外,还应该想办法共同解决引起进度堵塞的问题。如果开发方没有提供进度与风险的同步机制,我们也应尝试着对此提出要求。有时工程问题是可以换思路解决的,千万不要当最后才知道项目失败的人。
最后,做企业、无小事,但是水到则渠成,希望每一位创业人都能做出如己所愿的软件成品,如果觉得说得在理,还请点个赞、收个藏、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相关阅读:
如何找到优质的软件开发公司
或一科技,专注提供 Web 系统解决方案与服务,核心团队来自阿里,秉承客户第一理念,对齐国际技术标准,详见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