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
1. 不同的编译程序关于数据空间的存储分配策略可能不同,但大部分编译中采用的方案有两
种:静态存储分配方案和动态存储分配方案,而后者又分为(1)和(2)。 2. 规范规约是最(3)规约。
3. 编译程序的工作过程一般划分为5个阶段:词法分析、(4)、语义分析与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及(5)。另外还有(6)和出错处理。 4.表达式x+y*z/(a+b)的后缀式为(7)。 5.文法符号的属性有综合属性和(8)。
6.假设二位数组按行存放,而且每个元素占用一个存储单元,则数组a[1..15,1..20]某个元素a[i,j]的地址计算公式为(9)。
7.局部优化是局限于一个(10)范围内的一种优化。
答案(1) 栈式动态存储分配(2) 堆式动态存储分配 (3) 左(4) 语法分析(5) 目标代码生成 (6) 表格管理 (7) xyz*ab+/+ (8) 继承属性 (9) a+(i-1)*20+j-1 (10) 基本块
8 词法规则通常可以用____正规式________,正规文法、____自动机________描述;语法规则通常用___2型文法___来描述;语义规则通常用__属性文法_____来描述。
9 编译原理的工作过程一般划分为: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五个阶段。
1.( )称为规范推导。
2.编译过程可分为(),(),(),()和()五个阶段。
3.如果一个文法存在某个句子对应两棵不同的语法树,则称这个文法是()。
4.从功能上说,程序语言的语句大体可分为()语句和()语句两大类。
5.语法分析器的输入是(),其输出是()。
6.扫描器的任务是从()中识别出一个个()。
7.符号表中的信息栏中登记了每个名字的有关的性质,如()等等。
8.一个过程相应的DISPLAY表的内容为()。
9.一个句型的最左直接短语称为句型的()。
10.常用的两种动态存贮分配办法是()动态分配和()动态分配。
11.一个名字的属性包括( )和( )。
12.常用的参数传递方式有(),()和()。
13.根据优化所涉及的程序范围,可将优化分成为(),()和()三个级别。
14.语法分析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分析法,另一类是()分析法。
15.预测分析程序是使用一张()和一个()进行联合控制的。
16.常用的参数传递方式有(),()和()。
17.一张转换图只包含有限个状态,其中有一个被认为是()态;而且实际上至少要有一个()态。
18.根据优化所涉及的程序范围,可将优化分成为(),()和()三个级别。
19.语法分析是依据语言的()规则进行。中间代码产生是依据语言的()规则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