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是能超高速自动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电子机器;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取名为ENIAC),在短短的50多年时间,已经历了四代: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现在广泛使用的微机属第四代计算机。
计算机工作的基本特点:计算机具有自动进行各种操作的能力、高速处理的能力、超强的记忆能力、很高的计算精度与可靠的判断能力。
当今,计算机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科学计算及研究、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自动控制、辅助设计、辅助制造和辅助测试、逻辑加工等。
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巨型化、微型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
计算机内部使用二进制(逢二进一,基数为0,1),其原因是:二进制二个基数0、1足以表示计算机主要处理器件的状态(可行性、可靠性),在物理上最易实现;二进制处理方法简单(简易性);用二进制可方便进行逻辑运算(逻辑性)。
十进制转换二进制:整数部分用除基(2)取余法(余数反向写),小数部分用乘基(2)取整法。如:
(131.3125)10=0101)2 或写为:131.3125D0101B
7. 二进制转换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11111.101)2
=(127.625)10
二进制与八进制(逢八进一,基数为0-7)的转换:一位八进制基数可表示三位二进制数,由此构成两种进制间的转换。如:
(416.25)8=(100001110.010101)2 或 416.25Q=100001110.010101B
二进制与十六进制(逢十六进一,基数为0-9、A-F)的转换:一位十六进制基数可表示四位二进制,由此构成两种进制间的转换。如:
(A78F.2B)16=(10100111100011112 或 A78F.2BH=1010011110001111
微型计算机主要使用ASCII码:标准ASCII码采用7位二进制编码(0-127),用1个字节表示,最高位为0,通常用作奇偶校验位;在ASCII码中,有33个控制字符,95个常用字符(共128个字符);数字排在大写字前,大写字母排在小写字母前,在PC机中使用扩展ASCII码(8位二进制编码:0-255),其中前128个字符为标准ASCII码。
BCD码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1个十进制数字。如2345的BCD码为0010 0011 0100 0101
汉字编码分输入码(汉字输入方法)、机内码(计算机存储、处理汉字使用的编码)、输出码、交换码(各种汉字间相互转换的基础代码)。
汉字交换码用GB2312-80国标码:将汉字分为一级汉字(按拼音顺序排列)、二级汉字(按偏旁部首排列)。用十进制表示的国标码即区位码。区位码无重码。
计算机信息表示的单位
⑴ 最小单位:位(Bit),即一个二进制位表示的信息量。
⑵ 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称B。是指一个8位二进制数所表示的信息量,通常一个字符占一个字节的信息量,一个汉字占2个字节的信息量。
⑶ 常用单位:有K字节(KB,简称K)、兆(M)字节(MB,简称M)、G字节(GB,简称G)及T字节(TB,简称T)等。其换算关系为:
1K(KB)=1024B(210B),1M(MB)=1024K(220B),1G(GB)=1024M(230B)1T(TB)=1024G(240B)
字长:计算机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位数。字长越长,功能越强。通常,字长为8的倍数,不同型号的计算机字长可能不相同;所谓16位机、32位机、64位机等是指字长的位数;字长是计算机主要性能指标之一。
16.指令:计算机进行基本操作的命令,即二进制命令代码。通常指令包括二部分:操作码、操作数(地址码)。
指令系统:所有指令的集合。即计算机机器语言。不同型号的计算机,其指令系统不尽相同。
程序:完成某一任务有限指令的有序集合。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两个部分:计算机硬件系统及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是指构成计算机的物理设备,亦称设备系统或简称硬件。硬件系统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个部分,运算器(运算器即算术逻辑部件,负责完成算术运算及逻辑运算)、控制器、存储器构成计算机主机,输入设备及输出设备合称为计算机的外围设备;通常,将运算器、控制器集成在一快芯片上,称CPU。微型计算机硬件包括微处理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CPU 即微机中央处理器,通常说的微机型号就是指CPU的型号;CPU的规格型号及主频是微机的最主要的性能指标。CPU工作频率(主频),为外频与倍频的乘积。微型机的CPU也可称为MPU(微处理器)。目前国内使用的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