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证”是指
 A.疾病的体征与症状
 B.对疾病的症状与体征的分析
 C.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D.对疾病全过程规律的认识
 E.对疾病的症状与体征的调查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2.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是
 A.恒动观念
 B.同病异治
 C.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
 E.辨证论治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3.阴邪盛而导致的实寒证,其治疗方法是
 A.寒者热之
 B.实者泻之
 C.热者寒之
 D.阴病治阳
 E.虚者补之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4.“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指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补阴扶阳
 D.阴中求阳
 E.阳中求阴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5.“寒者热之”的治病方法是阴阳哪种关系的具体应用
 A.相互转化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交感
 E.消长平衡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6.“肝火犯肺”属于
 A.相侮
 B.子病犯母
 C.相乘
 D.母病及子
 E.相克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7.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A.金和木
 B.金和火
 C.水和火
 D.土和金
 E.木和土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8.下列关于五行生克规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金为木之所胜
 B.木为水之子
 C.木为土之所胜
 D.水为火之所胜
 E.火为土之子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9.肺“通调水道”主要依赖于
 A.肺主肃降
 B.肺主一身之气
 C.肺朝百脉
 D.肺主宣发和肃降
 E.肺司呼吸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10.五脏六腑之大主是指
 A.脾
 B.肺
 C.肾
 D.肝
 E.心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11.肾所藏之精是
 A.先后天之精
 B.先天之精
 C.后天之精
 D.生殖之精
 E.脏腑之精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12.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通调水道
 B.泌别清浊
 C.贮尿排尿
 D.受纳腐熟
 E.传化糟粕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13.布散于肌肤、孔窍,主要起滋润作用的是
 A.血
 B.津
 C.液
 D.气
 E.精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14.出现畏寒喜暖,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
 A.温煦作用
 B.固摄作用
 C.防御作用
 D.气化作用
 E.推动作用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15.下列哪一项是“夺血者无汗”的理论依据
 A.失血伤脉
 B.失血伤精
 C.失血伤津
 D.失血伤气
 E.失血伤营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16.被称为“十二经脉之海”的经脉是
 A.带脉
 B.督脉
 C.冲脉
 D.阴维脉
 E.任脉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17.行于腹面正中线的经脉是
 A.任脉
 B.督脉
 C.手少阴心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太阴脾经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18.某人形体偏胖,面色萎黄,食量较小,喜饮热水,性格内向,动作迟缓,容易疲劳。属于
 A.偏阳质
 B.偏阴质
 C.气郁质
 D.阴阳平和质
 E.阴虚质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19.嗜食肥甘厚味,易形成
 A.心气虚体质
 B.肝郁体质
 C.火旺体质
 D.痰湿体质
 E.脾气虚体质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20.具有黏滞特性外感病邪是
 A.风邪
 B.暑邪
 C.寒邪
 D.湿邪
 E.燥邪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21.瘀血形成之后可致疼痛,其特点为
 A.隐痛
 B.掣痛
 C.刺痛
 D.胀痛
 E.灼痛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22.六淫中易侵犯人体上部和肌腠的外邪是
 A.风邪
 B.燥邪
 C.湿邪
 D.暑邪
 E.寒邪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23.可解释“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病理变化的是
 A.气不化津
 B.气不摄津
 C.津停气阻
 D.气随津脱
 E.津不化气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24.“阳胜则阴病”的病机是指
 A.阳热亢盛,外感寒邪
 B.阳热偏盛,阴寒内生
 C.阴液亏虚,阳气上逆
 D.阳热亢盛,损伤阴液
 E.阳热亢盛,热极生寒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25.重病后期,邪已驱除,但正气耗伤,有待恢复的转归称为
 A.正虚邪恋
 B.正胜邪退
 C.邪正相持
 D.邪胜正复
 E.邪去正虚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26.“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遵循养生基本原则中的
 A.动静结合
 B.延缓衰老
 C.顺应自然
 D.预防疾病
 E.形神兼养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27.下列不属于既病防变方法的是
 A.早期诊断
 B.阻截病传途径
 C.先安未受邪之地
 D.人工免疫
 E.早期治疗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2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治法属于
 A.避免病邪侵入
 B.早期诊断治疗
 C.提高抗邪能力
 D.控制疾病传变
 E.防止疾病发生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29.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A.辨证论治
 B.四诊合参
 C.整体观念
 D.援物比类
 E.辨病论治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30.用以分辨疾病病位与病势的浅深的是
 A.虚实
 B.寒热
 C.气血
 D.阴阳
 E.表里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31.以下哪项不是面色发黑所属病证
 A.痰湿
 B.寒证
 C.水饮
 D.肾虚
 E.血瘀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32.舌淡白胖嫩而有齿痕多提示
 A.阳虚
 B.阴虚
 C.血虚
 D.精亏
 E.津伤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33.闻诊有“听”和“嗅”两层含义,下列不属于“听”范畴的是
 A.嗳气
 B.语音
 C.口气
 D.咳嗽
 E.呼吸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34.恶寒发热多见于
 A.疟疾
 B.外感表证
 C.半表半里证
 D.阳明病
 E.里实热证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35.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尤甚,称为
 A.绝汗
 B.大汗
 C.战汗
 D.自汗
 E.盗汗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36.患者症见渴喜热饮,饮量不多或口渴欲饮,水入即吐,小便不利,多为
 A.热盛伤津
 B.痰饮内停,水津不能上承
 C.瘀血
 D.热入营血
 E.消渴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37.口苦常见于
 A.食积内停
 B.胃气上逆
 C.胃热
 D.脾胃气虚
 E.肝胆实热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38.嗜睡的主要病机是
 A.阳虚阴盛
 B.阴盛格阳
 C.阳盛阴虚
 D.阳气不足
 E.阴阳两虚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39.用不轻不重指力切脉,按到肌肉者叫做
 A.浮取
 B.单按
 C.总按
 D.中取
 E.沉取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40.患者行经或经后小腹隐痛、腰酸痛,多属
 A.寒凝气滞
 B.痰湿阻滞
 C.脾虚湿注
 D.气血亏虚,胞脉失养
 E.气滞血瘀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41.脉来极细而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称为
 A.濡脉
 B.微脉
 C.弱脉
 D.虚脉
 E.涩脉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C
 42.主肝胆病、痛证、痰饮证的脉象为
 A.紧脉
 B.促脉
 C.结脉
 D.滑脉
 E.弦脉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43.沉脉的主病是
 A.里证
 B.寒证
 C.实证
 D.虚证
 E.表证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44.右侧少腹部按之疼痛,重按突然放手后疼痛剧烈的,多见于
 A.虫积
 B.肠痈
 C.气胀
 D.燥屎内结
 E.血瘀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45.患者咳嗽声音重浊,痰白清稀,兼鼻塞不通,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紧,其证为
 A.肺阴虚
 B.肺气虚
 C.痰浊阻肺
 D.风热犯肺
 E.风寒犯肺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46.脾阳虚证的辨证要点有
 A.呕吐
 B.脉弦
 C.腰膝酸软
 D.淡红舌
 E.畏寒肢冷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47.辨别病变性质的纲领是
 A.虚实辨证
 B.寒热辨证
 C.表里辨证
 D.阴阳辨证
 E.八纲辨证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48.肝胃不和证可见
 A.胸胁灼痛,咳嗽咯血
 B.胸胁胀痛,腹胀纳呆
 C.胸胁胀痛,胃脘胀满
 D.脘腹胀满,尿少水肿
 E.颧红胁痛,腰膝酸软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49.所谓“实”的首选含义是
 A.饮食停滞
 B.邪气盛实
 C.体质壮实
 D.正气旺盛
 E.阳气偏盛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
 50.血寒证的辨证要点是
 A.局部冷痛
 B.全身虚弱
 C.畏寒
 D.闭经
 E.出血
 错误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未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