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在北京798艺术区的映艺术中心看了欧美8位艺术家的展览。这些作品被称为“新媒体艺术”,主题为All(所有一切)和Between(介于之间)。这些艺术家来自美国、英国、西班牙、德国和瑞士。策展人是Alison Dalwood。据中方策展人介绍,这些人大都是在中国还很陌生,在西方也是比较年轻的一帮艺术家。他们亲自动手参加布展,就像是做活的工人一样,这到是与中国的艺术家有很大的不同。也许是第一天开展,他们都在展厅中站立,甚至耐心地为有兴趣的观众讲解自己的艺术想法和意图。
上面这个作品叫“神奇的书写板”,上面随意写着各种世界上常用的符号、文字和地名等。我的理解是:符号和标记已经成为现今世界的全部,它已经超越甚至背离了具体的物体。按照艺术家的思路,我们可以写出无数个这样的书写板,它们帮助我们记忆,却消除了我们的直觉,最后把我们埋葬。
这是在一张塑料泡膜上排列的几种物品,中间是一个压扁的地球仪,四周分别是避孕套和各类的瓶盖。它是装置,却拍成了图片。我们很难用表意的方法理解这个作品,只有凝视和联想。他们称其为“跨视觉”。是一种视觉艺术行为。展示的是一种“空间性、瞬时性、叙事性,以及所谓具体性、内在性和真实性”。他们提出艺术的“转译性”,表达了“转译”在艺术中的作用,也更为明确地的表达相机的象征作用。既相机本身就是“真实”和它所号称的“真实性”之间的转译者。或者说他们把摄影器材上升到“通用视觉转译”的高度,图片的共性就是对某些对象、地点或事件唯一的真实的标记。用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的话说就是“存在的证明”。这些用塑料、橡胶、油漆和钢铁组成的艺术,也许就是我们今天生存的世界的转译?
这些艺术家们试图对抗镜头媒体与生俱来的“真实性”,强调转译的表达空间:拍摄行为(照片或影象)所包含活动的质感和强度,对物体或景象作为媒介的赞成与反对,对器材本身作为催化剂的迎合与抵抗,以及那些让物体被选中和拍摄的广义诠释。所以这些作品更类似一个视觉反馈系统,用真实的东西去对抗它们本身的涵义。
这是两张与伊拉克战争有关的图片。这些图片用传统的理解方式,我们可能一无所获。它的意义可能更多的是存在于这个图片之外,以及它延伸的可能性。它存在于作品表面和观众之间。艺术家不在乎观众是否完全理解甚至认可他们使用的隐喻和装置,他们最终的目的是让观众获得一种尝试着去破译这些空间的感受。
一个美国老人面对的是一台电视机还是电视机中的伊拉克小孩?也许这个男孩是在看这个美国老头,或者两者互为观看对象?也许两者根本不可能真正获得对视的可能?宁静的午后,悠闲的时光,两个不同的空间在一个时间相碰,尴尬、茫然,甚至沙发都在拼命地表达着意义。但这些都无所谓,空间感和观众与图片之间的距离才是作品的真正思考的意义。
这一组图片叫“你能看到的和你看不到的”,用艺术家的解释来推演,图片显示的并不是让你关心那个灰色围墙后面是什么?那一堆黑塑料袋里装的是什么?还有那远处一片浓雾之后的房屋里发生了什么?它需要你有一种空间的感受,思考是图片之外的东西,而图片只是给你一个“转译”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