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下午,在北京语言大学艺术系展厅,我主持了题为“故乡与文学”的对话会。60后旅美女作家张人捷、70后旅法女作家林风竹、80后女评论家于一爽、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硕士柳青等就张人捷的长篇小说《十年》、林风竹的长篇小说《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与北京语言大学文学与艺术专业的研究生及教师,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特约嘉宾、著名作家梁晓声因病未能出席,但他对这次对话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并表达了关切。这是一次60后、70后、80后跨代际的文学与思想的对话。
这两部小说都不约而同地表现了旅居海外的中国女性对精神家园的寻找,在异国他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冲撞,让他们饱尝了心灵与情感的震荡。身份的确认、情感的归属、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等等,构成了她们作品的全新的个人经验。在她们的作品中已经没有了过去旅外作家对西方的新奇与渴望,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本土/故土的焦虑,而是站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所产生的完全个人化的内在情感的焦虑。这种焦虑既不是完全的融入,也不是简单的对抗,而是一种理性的平等的自我身份的探寻和确认。
这是关于这次对话的校园海报。
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包括文学、哲学、人生、爱情等等,既有冷静的探讨,也有激烈的争论。
这次对话的录音正在整理,我将陆续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