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逻辑推理来解决“骑士与骗子”(Knights and Knaves)类型的逻辑难题。具体来说,任务是根据每个角色的陈述推理出他们是“骑士”还是“骗子”。
任务背景:
-
骑士与骗子问题:每个角色要么是骑士,要么是骗子。骑士总是说真话,骗子总是说假话。通过他们的陈述,我们需要推理出每个角色是骑士还是骗子。
-
目标:你需要编写逻辑来表示这些角色的行为,并且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每个角色的身份。
-
给定文件:
logic.py
:该文件包含了许多逻辑连接词的类定义,比如“与(And)”,“或(Or)”,“非(Not)”等,以及一个model_check
函数,用于进行模型检查,验证知识库是否推导出一个给定的查询。puzzle.py
:该文件定义了几个命题符号,比如AKnight
表示A是骑士,AKnave
表示A是骗子等。你需要在这个文件中填充不同的知识库(knowledge0
、knowledge1
等)来推理出每个角色的身份。
-
具体的逻辑任务:对于每个谜题(Puzzle 0、Puzzle 1等),你需要:
- 理解角色的陈述。
- 使用逻辑符号表达这些陈述,并将它们添加到对应的知识库中。
- 然后,使用
model_check
函数来推理每个角色是骑士还是骗子。
具体任务:
对于每个谜题,你需要:
-
Puzzle 0:只有A一个角色。A说:“我既是骑士又是骗子”。你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来确定A是骑士还是骗子。
-
Puzzle 1:有两个角色A和B。A说:“我们都是骗子”。B什么也没说。你需要推理出A和B各自是骑士还是骗子。
-
Puzzle 2:有两个角色A和B。A说:“我们是同一类”。B说:“我们是不同的类”。你需要推理出A和B各自是骑士还是骗子。
-
Puzzle 3:有三个角色A、B和C。A说:“我既是骑士又是骗子”,B说:“A说‘我既是骗子’”,然后B说:“C是骗子”,C说:“A是骑士”。你需要推理出A、B和C各自是骑士还是骗子。
如何表示:
-
逻辑表达式:每个谜题中,角色的陈述可以通过逻辑表达式来表示,例如,A的陈述可以转化为“如果A是骑士,那么A所说的就是对的;如果A是骗子,那么A所说的就是假的”。
-
知识库(Knowledge Base):每个谜题都要求你构建一个知识库,将每个角色的陈述和身份条件写成逻辑表达式。然后使用
model_check
函数,推导出每个角色的身份。 -
AI推理:你的目标是让AI代替你完成推理。你应该专注于如何合理地用逻辑表达谜题中的信息,而不是直接推理。
总结:
- 知识库:通过定义与每个角色的陈述相关的逻辑表达式,建立每个谜题的知识库。
- 推理:使用
model_check
函数推导出每个角色是骑士还是骗子。
这些任务的核心在于如何将角色的陈述和身份约束转化为逻辑公式,然后通过逻辑推理来得到谜题的答案。
import itertools# 定义逻辑句子的基类
class Sentence():def evaluate(self, model):"""评估逻辑句子的真值。model是一个字典,表示每个符号的值。这个方法会被子类重写。"""raise Exception("nothing to evaluate")def formula(self):"""返回逻辑句子的字符串公式表示。"""return ""def symbols(self):"""返回逻辑句子中所有符号的集合。"""return set()@classmethoddef validate(cls, sentence):"""验证给定的句子是否是合法的逻辑句子。"""if not isinstance(sentence, Sentence):raise TypeError("must be a logical sentence")@classmethoddef parenthesize(cls, s):"""如果表达式没有括号,给它加上括号以确保优先级正确。"""def balanced(s):"""检查字符串中括号是否平衡。"""count = 0for c in s:if c == "(":count += 1elif c == ")":if count <= 0:return Falsecount -= 1return count == 0# 如果字符串不为空,且不是字母或已经是平衡的括号表达式,直接返回if not len(s) or s.isalpha() or (s[0] == "(" and s[-1] == ")" and balanced(s[1:-1])):return selse:return f"({s})"# 定义逻辑符号类,继承自Sentence
class Symbol(Sentence):def __init__(self, name):"""初始化符号,符号是一个字符串表示的逻辑变量。"""self.name = namedef __eq__(self, other):"""重载等于运算符,用于比较符号是否相等。"""return isinstance(other, Symbol) and self.name == other.namedef __hash__(self):"""重载哈希函数,保证Symbol对象可以作为字典的键。"""return hash(("symbol", self.name))def __repr__(self):"""返回符号的字符串表示。"""return self.namedef evaluate(self, model):"""评估符号的真值,model是一个字典,存储了每个符号的值。"""try:return bool(model[self.name])except KeyError:raise Exception(f"variable {self.name} not in model")def formula(self):"""返回符号的公式表示,即符号本身。"""return self.namedef symbols(self):"""返回符号本身的集合。"""return {self.name}# 定义“非”逻辑句子,继承自Sentence
class Not(Sentence):def __init__(self, operand):"""初始化一个“非”逻辑句子,操作数是一个逻辑句子。"""Sentence.validate(operand)self.operand = operanddef __eq__(self, other):"""重载等于运算符,判断两个Not句子是否相等。"""return isinstance(other, Not) and self.operand == other.operanddef __hash__(self):"""重载哈希函数,用于字典操作。"""return hash(("not", hash(self.operand)))def __repr__(self):"""返回“非”逻辑句子的字符串表示。"""return f"Not({self.operand})"def evaluate(self, model):"""评估“非”逻辑句子的真值。"""return not self.operand.evaluate(model)def formula(self):"""返回“非”逻辑句子的公式表示。"""return "¬" + Sentence.parenthesize(self.operand.formula())def symbols(self):"""返回“非”逻辑句子中涉及的符号集合。"""return self.operand.symbols()# 定义“与”逻辑句子,继承自Sentence
class And(Sentence):def __init__(self, *conjuncts):"""初始化一个“与”逻辑句子,包含多个合取项。"""for conjunct in conjuncts:Sentence.validate(conjunct)self.conjuncts = list(conjuncts)def __eq__(self, other):"""重载等于运算符,判断两个“与”逻辑句子是否相等。"""return isinstance(other, And) and self.conjuncts == other.conjunctsdef __hash__(self):"""重载哈希函数,用于字典操作。"""return hash(("and", tuple(hash(conjunct) for conjunct in self.conjuncts)))def __repr__(self):"""返回“与”逻辑句子的字符串表示。"""conjunctions = ", ".join([str(conjunct) for conjunct in self.conjuncts])return f"And({conjunctions})"def add(self, conjunct):"""添加一个新的合取项。"""Sentence.validate(conjunct)self.conjuncts.append(conjunct)def evaluate(self, model):"""评估“与”逻辑句子的真值。"""return all(conjunct.evaluate(model) for conjunct in self.conjuncts)def formula(self):"""返回“与”逻辑句子的公式表示。"""if len(self.conjuncts) == 1:return self.conjuncts[0].formula()return " ∧ ".join([Sentence.parenthesize(conjunct.formula())for conjunct in self.conjuncts])def symbols(self):"""返回“与”逻辑句子中所有符号的集合。"""return set.union(*[conjunct.symbols() for conjunct in self.conjuncts])# 定义“或”逻辑句子,继承自Sentence
class Or(Sentence):def __init__(self, *disjuncts):"""初始化一个“或”逻辑句子,包含多个析取项。"""for disjunct in disjuncts:Sentence.validate(disjunct)self.disjuncts = list(disjuncts)def __eq__(self, other):"""重载等于运算符,判断两个“或”逻辑句子是否相等。"""return isinstance(other, Or) and self.disjuncts == other.disjunctsdef __hash__(self):"""重载哈希函数,用于字典操作。"""return hash(("or", tuple(hash(disjunct) for disjunct in self.disjuncts)))def __repr__(self):"""返回“或”逻辑句子的字符串表示。"""disjuncts = ", ".join([str(disjunct) for disjunct in self.disjuncts])return f"Or({disjuncts})"def evaluate(self, model):"""评估“或”逻辑句子的真值。"""return any(disjunct.evaluate(model) for disjunct in self.disjuncts)def formula(self):"""返回“或”逻辑句子的公式表示。"""if len(self.disjuncts) == 1:return self.disjuncts[0].formula()return " ∨ ".join([Sentence.parenthesize(disjunct.formula())for disjunct in self.disjuncts])def symbols(self):"""返回“或”逻辑句子中所有符号的集合。"""return set.union(*[disjunct.symbols() for disjunct in self.disjuncts])# 定义“蕴含”逻辑句子,继承自Sentence
class Implication(Sentence):def __init__(self, antecedent, consequent):"""初始化一个蕴含逻辑句子,包含前提和结论。"""Sentence.validate(antecedent)Sentence.validate(consequent)self.antecedent = antecedentself.consequent = consequentdef __eq__(self, other):"""重载等于运算符,判断两个蕴含逻辑句子是否相等。"""return (isinstance(other, Implication)and self.antecedent == other.antecedentand self.consequent == other.consequent)def __hash__(self):"""重载哈希函数,用于字典操作。"""return hash(("implies", hash(self.antecedent), hash(self.consequent)))def __repr__(self):"""返回蕴含逻辑句子的字符串表示。"""return f"Implication({self.antecedent}, {self.consequent})"def evaluate(self, model):"""评估蕴含逻辑句子的真值。"""return ((not self.antecedent.evaluate(model))or self.consequent.evaluate(model))def formula(self):"""返回蕴含逻辑句子的公式表示。"""antecedent = Sentence.parenthesize(self.antecedent.formula())consequent = Sentence.parenthesize(self.consequent.formula())return f"{antecedent} => {consequent}"def symbols(self):"""返回蕴含逻辑句子中所有符号的集合。"""return set.union(self.antecedent.symbols(), self.consequent.symbols())# 定义“等价”逻辑句子,继承自Sentence
class Biconditional(Sentence):def __init__(self, left, right):"""初始化一个等价逻辑句子,包含左边和右边的表达式。"""Sentence.validate(left)Sentence.validate(right)self.left = leftself.right = rightdef __eq__(self, other):"""重载等于运算符,判断两个等价逻辑句子是否相等。"""return (isinstance(other, Biconditional)and self.left == other.leftand self.right == other.right)def __hash__(self):"""重载哈希函数,用于字典操作。"""return hash(("biconditional", hash(self.left), hash(self.right)))def __repr__(self):"""返回等价逻辑句子的字符串表示。"""return f"Biconditional({self.left}, {self.right})"def evaluate(self, model):"""评估等价逻辑句子的真值。"""return ((self.left.evaluate(model)and self.right.evaluate(model))or (not self.left.evaluate(model)and not self.right.evaluate(model)))def formula(self):"""返回等价逻辑句子的公式表示。"""left = Sentence.parenthesize(str(self.left))right = Sentence.parenthesize(str(self.right))return f"{left} <=> {right}"def symbols(self):"""返回等价逻辑句子中所有符号的集合。"""return set.union(self.left.symbols(), self.right.symbols())# 定义模型检查函数
def model_check(knowledge, query):"""检查知识库是否推导出查询。"""def check_all(knowledge, query, symbols, model):"""给定一个模型,检查知识库是否推导出查询。"""# 如果模型中已经包含所有符号的值if not symbols:# 如果知识库在这个模型中为真,那么查询也必须为真if knowledge.evaluate(model):return query.evaluate(model)return Trueelse:# 选择一个剩余的未赋值的符号remaining = symbols.copy()p = remaining.pop()# 创建一个符号为真的模型model_true = model.copy()model_true[p] = True# 创建一个符号为假的模型model_false = model.copy()model_false[p] = False# 确保在两个模型中都能推导出查询return (check_all(knowledge, query, remaining, model_true) andcheck_all(knowledge, query, remaining, model_false))# 获取知识库和查询中所有符号symbols = set.union(knowledge.symbols(), query.symbols())# 检查知识库是否推导出查询return check_all(knowledge, query, symbols, dict())
- Sentence类:所有逻辑句子的基类,包含了所有逻辑句子的基本接口和方法,例如
evaluate
(评估句子的真值)、formula
(返回句子的公式表示)和symbols
(返回该句子的符号集合)。 - Symbol类:代表一个基本符号(变量),它是逻辑句子中最简单的元素。每个
Symbol
表示一个逻辑变量。 - Not、And、Or、Implication、Biconditional类:这些类分别代表逻辑运算符(非、与、或、蕴含、等价)。每个类实现了相关的逻辑运算规则,如
evaluate
方法根据模型的赋值返回真值,formula
方法返回相应的逻辑公式。 - model_check函数:这个函数用于检查给定的知识库(
knowledge
)是否推导出查询(query
)。它采用递归的方法尝试对所有可能的符号赋值,检查知识库是否在每个模型中为真,如果为真,则检查查询是否也为真。
为了完成这段代码,我们需要根据每个谜题的描述来填写knowledge0
、knowledge1
、knowledge2
和 knowledge3
。每个谜题包含不同的条件,这些条件将形成一个逻辑公式,以供模型检查(model_check
)来推理每个人的身份(骑士或小人)。
解释每个谜题的含义:
-
Puzzle 0:A 说:“我既是骑士,又是小人。”
- 如果 A 是骑士,他的陈述必须为真。所以 A 的陈述“我既是骑士又是小人”就应该是真的。然而这显然是一个自相矛盾的陈述,因为一个人不能同时是骑士和小人。所以 A 必须是小人,他的陈述是假话。
-
Puzzle 1:A 说:“我们都是小人。”
- A 的陈述为假,如果 A 是小人,他的陈述为真,所以 A 必须是小人。B 的身份可以根据 A 的陈述推理出来。
-
Puzzle 2:A 说:“我们是同类。” B 说:“我们是不同类。”
- A 和 B 的陈述相互矛盾,因此如果 A 是骑士(真话),B 必须是小人(假话)。如果 A 是小人,则 A 的陈述为假,B 的陈述为真。
-
Puzzle 3:A 说:“我既是骑士,也许是小人。”但我们不知道是哪一个;B 说:“A 说‘我是小人’”,并且 B 还说:“C 是小人。” C 说:“A 是骑士。”
- 我们需要根据 B 和 C 的陈述来推理,尤其是 B 是否准确地转述了 A 的话。根据这些谜题描述来构造逻辑公式:
Puzzle 0:A 说“我既是骑士,又是小人。”
# Puzzle 0
# A says "I am both a knight and a knave."
# A的陈述是 "我既是骑士,又是小人"
# 如果A是骑士,那么A的陈述必须为真,但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因此A必须是小人。knowledge0 = And(# A 是小人(假的)AKnight, Not(AKnave),# A 的陈述 "我既是骑士,又是小人" 必须为假Not(And(AKnight, AKnave))
)
Puzzle 1:A 说“我们都是小人。”B 没有说话。
# Puzzle 1
# A says "We are both knaves."
# A 说 "我们都是小人"
# 如果A是小人,那么A的陈述就为假,因此A必须是小人。knowledge1 = And(# A 是小人AKnight, Not(AKnave),# A的陈述 "我们都是小人" 为假Not(And(AKnave, BKnave))
)
Puzzle 2:A 说“我们是同类。”B 说“我们是不同类。”
# Puzzle 2
# A says "We are the same kind."
# B says "We are of different kinds."
# A和B的陈述是互相矛盾的。
# 如果A是骑士,那么A的陈述应该为真,所以B是小人,B的陈述应该为假。
# 如果A是小人,那么A的陈述应该为假,B是骑士,B的陈述为真。knowledge2 = And(# A的陈述 "我们是同类" 为真,B的陈述 "我们是不同类" 为假Implication(AKnight, And(AKnight, BKnight)),Implication(AKnave, And(And(AKnave, BKnave), Implication(BKnight, AKnave)))
)
Puzzle 3:A 说“我既是骑士,也许是小人。”B 说“A 说‘我是小人’”。B 说“C 是小人。”C 说“A 是骑士。”
# Puzzle 3
# A says either "I am a knight." or "I am a knave."
# B says "A said 'I am a knave'."
# B says "C is a knave."
# C says "A is a knight."
# A的陈述是模棱两可的,“我既是骑士也可能是小人”。所以我们可以假设A要么是骑士,要么是小人。
# B的陈述和C的陈述可以用来推理A、B和C的身份。knowledge3 = And(# A 的陈述模棱两可:A 可能是骑士,也可能是小人Or(AKnight, AKnave),# B 说 A 说 "我是小人" Implication(AKnave, BKnight),# B 说 C 是小人BKnave,# C 说 A 是骑士Implication(CKnight, AKnight)
)
完整代码:
from logic import * # 导入逻辑库# 定义逻辑符号
AKnight = Symbol("A is a Knight")
AKnave = Symbol("A is a Knave")BKnight = Symbol("B is a Knight")
BKnave = Symbol("B is a Knave")CKnight = Symbol("C is a Knight")
CKnave = Symbol("C is a Knave")# Puzzle 0
# A 说 "我既是骑士,又是小人"
# A 的陈述自相矛盾,因此 A 必须是小人
knowledge0 = And(# A 是小人AKnight, Not(AKnave),# A 的陈述 "我既是骑士又是小人" 必须为假Not(And(AKnight, AKnave))
)# Puzzle 1
# A 说 "我们都是小人"
# 如果 A 是小人,那么 A 的陈述为假,因此 A 必须是小人
knowledge1 = And(# A 是小人AKnight, Not(AKnave),# A 的陈述 "我们都是小人" 为假Not(And(AKnave, BKnave))
)# Puzzle 2
# A 说 "我们是同类"
# B 说 "我们是不同类"
# A 和 B 的陈述互相矛盾
# A 为骑士时,A 说的是真话,B 必须是小人;A 为小人时,A 说的是假话,B 必须是骑士
knowledge2 = And(# A 的陈述 "我们是同类" 为真,B 的陈述 "我们是不同类" 为假Implication(AKnight, And(AKnight, BKnight)),Implication(AKnave, And(And(AKnave, BKnave), Implication(BKnight, AKnave)))
)# Puzzle 3
# A 说 "我既是骑士,也许是小人"
# B 说 "A 说‘我是小人’"
# B 说 "C 是小人"
# C 说 "A 是骑士"
knowledge3 = And(# A 的陈述是模棱两可的:A 可能是骑士,可能是小人Or(AKnight, AKnave),# B 说 A 说 "我是小人"Implication(AKnave, BKnight),# B 说 C 是小人BKnave,# C 说 A 是骑士Implication(CKnight, AKnight)
)def main():symbols = [AKnight, AKnave, BKnight, BKnave, CKnight, CKnave]puzzles = [("Puzzle 0", knowledge0),("Puzzle 1", knowledge1),("Puzzle 2", knowledge2),("Puzzle 3", knowledge3)]for puzzle, knowledge in puzzles:print(puzzle)if len(knowledge.conjuncts) == 0:print(" Not yet implemented.")else:for symbol in symbols:if model_check(knowledge, symbol):print(f" {symbol}")if __name__ == "__main__":main()
- 通过
And
和Or
构造每个谜题的知识库。知识库定义了每个人的陈述和真值。 model_check
函数用于检查每个符号(A、B、C)是否符合知识库中的条件,并推理出每个人是骑士还是小人。- 每个谜题都包含若干逻辑条件,表示不同人物的陈述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这个项目的目标是解决经典的“骑士和小人”逻辑谜题。每个谜题的设定都包含一组角色,每个角色要么是骑士(总是说真话),要么是小人(总是说假话)。我们的任务是通过推理每个角色的陈述,利用逻辑公式来判断每个角色的身份。
项目流程
-
定义符号和角色:
- 我们首先为每个角色(A, B, C)定义逻辑符号,这些符号代表角色是否是骑士或小人。例如,
AKnight
表示A是骑士,AKnave
表示A是小人。 - 这些符号通过
Symbol
类来表示,每个符号有自己的名称,并可以在推理过程中被评估为真或假。
- 我们首先为每个角色(A, B, C)定义逻辑符号,这些符号代表角色是否是骑士或小人。例如,
-
编写每个谜题的知识库:
- 每个谜题都有一组条件,描述了角色的陈述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将这些条件用逻辑公式表达。
- 例如,A的陈述可能是“我们都是小人”,这个陈述可以通过
And
、Not
、Implication
等逻辑连接符来表示。 - 知识库通常是多个逻辑公式的集合,表示了我们已知的关于角色和陈述的所有信息。
-
模型检查:
- 模型检查(
model_check
)是通过遍历所有可能的真值组合来推理每个角色的身份。给定一个知识库和一个查询,model_check
会检查是否可以推导出查询符号为真。 - 这个过程通过递归检查每个符号的真值来完成,直到知识库中的所有公式都被满足。
- 模型检查(
-
推理过程:
- 通过模型检查,我们可以得出每个角色是否是骑士或小人。这是通过验证角色陈述的真假来推理出来的。
- 对于每个谜题,
model_check
会输出一个结果,告诉我们每个角色的身份。
详细的推理过程
以Puzzle 0为例,推理过程如下:
Puzzle 0:A说“我既是骑士,又是小人。”
-
知识库:
- A的陈述是“我既是骑士,又是小人”,我们知道一个人不能同时是骑士和小人。所以,A的陈述是假的。
- 如果A是骑士,那么A的陈述必须为真,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A必须是小人。
-
逻辑公式:
Not(And(AKnight, AKnave))
:表示A的陈述“我既是骑士又是小人”必须为假。Not(AKnave)
:表示A是小人。
-
模型检查:
- 通过模型检查,
AKnight
为假,AKnave
为真,因此A是小人。
- 通过模型检查,
Puzzle 1:A说“我们都是小人”,B什么也没说。
-
知识库:
- A的陈述“我们都是小人”是假的,因此A是小人。
- 由于A的陈述是假的,如果A是小人,那么B也必须是小人。
-
逻辑公式:
Not(And(AKnave, BKnave))
:表示A的陈述“我们都是小人”是假的。AKnave
:A是小人。
-
模型检查:
- 通过模型检查,得出A是小人,B也是小人。
Puzzle 2:A说“我们是同类”,B说“我们是不同类”。
-
知识库:
- A和B的陈述是矛盾的。如果A是骑士,那么A的陈述为真,B必须是小人。
- 如果A是小人,那么A的陈述为假,B是骑士。
-
逻辑公式:
Implication(AKnight, And(AKnight, BKnight))
:表示如果A是骑士,则A和B是同类。Implication(AKnave, And(AKnave, BKnave))
:表示如果A是小人,则A和B是不同类。
-
模型检查:
- 通过模型检查,得出A是骑士,B是小人。
Puzzle 3:A说“我既是骑士,也许是小人”,B说“A说‘我是小人’”,B说“C是小人”,C说“A是骑士”。
-
知识库:
- A的陈述模棱两可,可以是骑士,也可以是小人。
- B的陈述“A说‘我是小人’”和“C是小人”可以帮助推理A和C的身份。
- C的陈述“A是骑士”也可以进一步推理A的身份。
-
逻辑公式:
Or(AKnight, AKnave)
:表示A可能是骑士,也可能是小人。Implication(AKnave, BKnight)
:表示B说A是小人,并且B是骑士。BKnave
:表示B是小人。Implication(CKnight, AKnight)
:表示C说A是骑士。
-
模型检查:
- 通过模型检查,推理出A是骑士,B是小人,C是骑士。
流程图
+------------------------------------+
| 1. 定义符号和角色 |
| - 为每个角色(A, B, C)定义逻辑符号 |
+---------------------+--------------+|v
+------------------------------------+
| 2. 编写谜题的知识库 |
| - 根据角色的陈述,创建逻辑公式 |
| - 使用And、Or、Not等连接符 |
+---------------------+--------------+|v
+------------------------------------+
| 3. 使用模型检查推理 |
| - 递归地检查所有可能的真值组合 |
| - 确定每个角色是骑士还是小人 |
+---------------------+--------------+|v
+------------------------------------+
| 4. 输出结果 |
| - 打印每个谜题的解答 |
+------------------------------------+
问题背景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需要通过模型检查来判断一些关于“骑士和小人”的逻辑谜题。
规则:
- 骑士总是说真话。
- 小人总是说假话。
- 我们通过每个人的陈述,来推断他们是骑士还是小人。
项目目标
根据每个谜题中的条件(人物的陈述),我们需要通过自动推理来判断每个人的身份(骑士或小人)。这就需要通过模型检查算法来自动推理。
什么是模型检查算法?
模型检查是通过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模型)来验证一个逻辑公式是否成立。就好像你在做一个选择题时,通过列举所有可能的答案,逐个验证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在这个项目中,算法会列举出所有符号(比如“某个人是骑士”或“某个人是小人”)的所有可能组合,然后检查这些组合是否满足谜题中的条件。
算法怎么工作?
1. 符号化每个角色
首先,我们需要把每个角色的身份转换为符号。比如:
- AKnight: 表示A是骑士
- AKnave: 表示A是小人
- BKnight: 表示B是骑士
- BKnave: 表示B是小人
- 以此类推……
然后,我们根据谜题中的陈述,构建一个逻辑公式。这些公式描述了谜题中所有的陈述和规则。我们将这些公式和符号放在一起,用来推理每个角色的身份。
2. 列举所有可能的真值组合
假设我们有3个角色(A, B, C),每个角色可能是骑士或小人。那么我们就有如下可能的情况:
- A是骑士,B是骑士,C是骑士
- A是骑士,B是骑士,C是小人
- A是骑士,B是小人,C是骑士
- A是骑士,B是小人,C是小人
- A是小人,B是骑士,C是骑士
- A是小人,B是骑士,C是小人
- A是小人,B是小人,C是骑士
- A是小人,B是小人,C是小人
这就是我们说的符号的真值组合,总共有8种可能。
3. 验证每一种组合是否满足谜题的条件
接下来,模型检查会递归地检查每种符号组合。在每种组合下,检查所有已知的陈述是否成立。如果某个组合中的陈述成立,那么模型检查就会判断这个组合是否符合谜题的规则。
举个例子:
假设A说:“我既是骑士又是小人”。根据逻辑:
- 如果A是骑士,那么他讲的是真的,那就意味着A是同时是骑士又是小人,这显然不可能。所以A一定不是骑士,他必须是小人。
- 如果A是小人,他讲的就一定是假的。所以A就不能是骑士和小人,而是只可能是小人。
模型检查会通过这个推理,自动判断A是小人。
4. 模型检查的核心操作
模型检查的核心就是检查所有这些符号组合,递归地判断在每个组合下,谜题中所有的陈述是否成立。
具体来说,模型检查会:
- 列出所有可能的符号组合(比如A是骑士还是小人,B是骑士还是小人等)。
- 在每种组合下,评估所有陈述是否符合规则(比如“如果A是骑士,那么B是小人”是否成立)。
- 如果某个组合中的所有陈述都成立,算法就会认为这个组合是可行的,进而推断出每个人的身份。
模型检查算法的代码大致流程
-
符号化陈述:
- 比如“我说我是骑士”就被转换成
AKnight
,表示A是骑士,或者AKnave
表示A是小人。
- 比如“我说我是骑士”就被转换成
-
生成所有可能的符号赋值(真值组合):
- 比如A可能是骑士也可能是小人,B也可能是骑士也可能是小人。
-
递归检查每个组合是否满足知识库中的陈述:
- 对每个组合,检查所有的逻辑条件是否成立。
-
得出结论:
- 如果一个组合成立,说明这个组合符合谜题的规则,可以推断出A、B、C等的身份。
举个例子:Puzzle 0
Puzzle 0:A说:“我既是骑士又是小人。”
-
符号化:
- 我们有两个符号:
AKnight
和AKnave
。AKnight
表示A是骑士,AKnave
表示A是小人。
- 我们有两个符号:
-
列举所有组合:
- 可能的符号组合是:
- A是骑士,B是骑士,C是骑士
- A是骑士,B是骑士,C是小人
- 等等……
- 可能的符号组合是:
-
检查每种组合:
- 假设我们选中“A是骑士,B是小人,C是骑士”,那么我们检查A说的这句话是否成立:A是骑士的话,他讲的应该是真的。但他讲的是“我既是骑士又是小人”,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组合是不成立的。
-
得出结论:
- 通过这个检查,我们知道A一定不是骑士,而是小人。
总结
模型检查的算法通过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符号赋值(真值组合),然后递归检查每个组合是否满足所有的逻辑条件,最终得出谜题的答案。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通过模型检查自动推导出每个人的身份(骑士或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