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绿光网站建设工作室夸克搜索入口
web/
2025/9/26 4:06:20/
文章来源:
福州绿光网站建设工作室,夸克搜索入口,如何做产品网站网页,wordpress菜单显示用户科技云报道原创。
在论坛上#xff0c;国外某企业的真实案例引发了热议。一开始该企业只顾技术创新#xff0c;积极上云#xff0c;不顾成本。
直到有一天#xff0c;高层介入喊停#xff1a;“这个云不能再上了#xff0c;成本已经远大于收益了”。该企业因为成本失控…科技云报道原创。
在论坛上国外某企业的真实案例引发了热议。一开始该企业只顾技术创新积极上云不顾成本。
直到有一天高层介入喊停“这个云不能再上了成本已经远大于收益了”。该企业因为成本失控导致上云进度延迟两年严重影响企业技术创新。
随着企业上云越来越普及企业会发现用云成本也水涨船高似乎与当初云计算诞生时宣称的“降低IT成本”理念背道而驰。
正因如此云时代如何有效控制成本、质量和效率成为企业用云管云的新课题。与之对应的云成本优化FinOps一词也变得越来越流行。
在Google Trends上“FinOps”关键字的搜索量在2019年到2023年的四年间增长了410倍。在国外有18000多人把FinOps技能列在了自己的LinkedIn简历里。
CNCF发布的云原生2023年趋势预测报告中10个热点趋势中有4个与FinOps相关分别是FinOps、GreenOps、GitOps和削减成本。 今天就来聊聊什么是FinOps以及企业该如何实践FinOps
FinOps用最低成本创造最大价值
FinOps的历史并不悠久公有云早期用户Adobe和Intuit在2012年首次描绘出了FinOps的雏形。FinOps本质上是一个理论框架没有特定的技术栈其方法论来自各个云厂商最佳实践的整合和抽象从组织流程、识别浪费、优化措施等方面给出建议。
FinOps定义了一系列云财务管理规则和最佳实践通过助力工程和财务团队、技术和业务团队彼此合作进行数据驱动的成本决策使组织能够获得最大收益。
FinOps基金会的这张图被引用了很多次图里简单列出了FinOps理论的原则、目标和参与方等。 图片来源FinOps基金会中译版
FinOps理论的最终目的是要最低的成本来创造最大的价值并指出了成本优化的三个阶段
●成本感知节点关注成本可视化、成本分摊等
●成本优化阶段可聚焦目标制定然后通过费率优化和用量优化来节省成本
●运维阶段通过持续优化流程、规范和资源运营手段等实现持续成本优化。
同时FinOps理论还有一些成熟度评估模型来评估企业做得好不好。
这三个方面牵扯广、执行难是一个需要拉动企业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因此成功的前提是组织目标的高度对齐全员经营意识的建立组织坚定的执行力和不断提升的执行效率实践的本身就是对组织效率的大练兵。
FinOps如何实施
知名IT软件企业Flexera对云计算决策者进行年度调研已经持续12年在3月8日发布的《Flexera 2023年云计算现状报告》中显示8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管理云支出。
近一半45%受访者表示由于经济不确定性他们预计的云使用量和支出要比原计划中的略高或大幅度提高。
因此云成本管理的关注度也许并不令人意外。如今的经济波动意味着尽管云的使用和支出依然保持强劲增长但企业对与之相关的费用越来越敏感。
那么涉及到云成本优化时到底该如何降本增效呢
企业要做到降本增效无非是两个途径一是减量减少浪费。国外有调查报告显示现在至少有35%的云资源是被浪费掉的。二是减价从计费模式切入优化。
确立了路径之后企业具体该如何实施呢有业内专业给出了以下步骤
第一全体动员。让该参与的这种角色或者组织或者团队加入进来。
第二构建精确的IT资源全景地图。通过CMDB的方式构建一个企业全局的资源图谱便于各个团队之间的沟通或者在谈某个项目或某一个环境的降本增效时确保大家的信息是对齐的。
第三合理的标签。成本的分摊是通过在IT资源全景地图上基于系统的层次架构、技术架构、业务架构等来分摊在这其中有一套标签体系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把它当成日常重要的工作来做。
第四有效的IT资源利用率监控。很多时候企业做IT资源的可观测性大家比较关注系统可用性监控或是性能监控不太重视资源利用率的监控。如果连利用率监控都监控不准的话那么就没法判断哪些资源是浪费的。
值得注意的是面向FinOps的利用率监控和传统的运维监控不太一样。传统的运维监控比较关注平均利用率而FinOps更加关注峰值。如果不按照峰值去算容量的话那么降本增效之后系统大概率就崩溃了。
除了减量减价的优化方式还有一些被忽视的“省钱之道”也需要受到企业关注例如
●选择适合自己的多云架构。并非所有的业务都适合上云有的业务上了云之后可能更贵。同时需关注多云的最大公约数保证既能跨云又不会被某一个云厂商锁定。
●善用托管服务。比如有的企业数据中心上云后将原有数据中心的机器托管给服务商基于原有的机器去上云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
知名互联网企业的FinOps实践
尽管FinOps在国内提及不多但早在2020年12月中国信通院就牵头成立FinOps产业推进方阵推进规模化实践。
在那些率先拥抱云原生的互联网大厂内部云成本优化的种子其实早就生根萌芽形成了最佳实践的方法论。FinOps的出现让大厂们的优化经验得到了更体系化的表达。
以字节跳动为例他们内部已有相关实践例如云账单分析多云架构下对不同厂商定价策略的审视推荐、广告、搜索的在离线任务混合部署等。目前字节跳动在云成本优化上的最佳实践将通过火山引擎对外提供服务。
阿里集团也搭建了自己的混合云资源管理平台HCRM推进自身成本数字化从无到有的建设重新疏通集团内部的云资源计费和结算链路。
在腾讯内部云业务成本中心承担着FinOps团队的职责需要背上资源优化的考核指标从平台侧、业务侧着手甚至可以向上汇报通过GM的层级去推动。
以腾讯为例其内部构建了丰富的成本和利用率绩效看板每天晾晒绩效做得好或不好都会及时披露。
腾讯内部的成本看板主要包括两个维度第一个是哪个帐号买了哪些资源第二个是哪些业务使用了这些资源包括一些分摊细节。
此外还有面向平台和业务的利用率、成熟度等成熟度指标看板主要了解资源大盘的整体情况看投入使用部分用得好不好同时盘活闲置资源、减少浪费。
平台侧提供的FinOps能力从以下几个角度助力业务和平台达成目标
业务优化在云控制台上提供了资源优化专项页面基于业务的资源用量历史进行预测构建业务资源画像并给出资源优化建议。
规格建议通过对比业务资源的申请量和使用量可以告诉业务可以节省的成本数据然后业务可以通过系统的控制台直接做优化。
弹性建议比如某个工作日资源使用非常高但周末基本没有流量这时候周末就要缩容这些业务也可以通过控制台自己优化。
平台优化云平台在进行业务调度时提供了众多基于资源画像的调度能力。
调度优化提出了面向真实利用率的动态调度能力管理员设定节点目标利用率只要利用率还未达标调度器就可以调度更多业务进来。
混部能力引入差异化 SLA允许高优在线业务和低优近离线业务混部压榨每一分算力同时离线服务可以在发生资源竞争时立即让渡资源需求实现对在线业务零干扰。
据悉腾讯内部的在线业务通过调度优化手段把资源利用率拉到48%再加上离线混部部分集群资源利用率可以达到65%以上。
整体来看腾讯CPU规模达到了5000万核而云成本优化总节省30亿元。
企业何时下场FinOps
尽管互联网大厂们已做出表率在FinOps实践中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这是否意味着眼下所有的企业都应该进入到FinOps的实践中
事实上企业对上云的关注点是循序渐进的第一阶段企业关注的更多是隐私、稳定以及行业监管政策第二阶段则是云与业务、研发、管理等体系的适配关注效率的提升第三阶段才会来到成本优化的层次。
目前大多数国内企业还处在业务迁上云原生的时期当企业面对业务压力时成本管控的优先级自然会先“放一放”当业务趋于稳定应用的容器化、架构的现代化接近完成也就是时候将关注点转到成本优化上来。
但现状如此并不代表这就是理想的状态。
有业内专家直言云成本优化应该从上云的第一天就开始规划并且不断优化。
“很多企业在上云的过程中只是把过去的经验简单粗暴的套用在新技术栈上。也有众多团队武断地认为成本优化和业务稳定性是相背离的二者只能取其一”该专家表示。
结语
FinOps是大势所趋而且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早期阶段。对于企业来说早期的实践和转变总会带来阵痛实践者需要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而 FinOps未来如何帮助企业把云“用好”还需要全行业的不懈努力和探索。
【关于科技云报道】
专注于原创的企业级内容行家——科技云报道。成立于2015年是前沿企业级IT领域Top10媒体。获工信部权威认可可信云、全球云计算大会官方指定传播媒体之一。深入原创报道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web/81992.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