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要求:
Java:方法、for循环、if eles语句、StringBuilder类
Python: 方法、for循环、if else语句、字符串拼接
题目:
「外观数列」是一个数位字符串序列,由递归公式定义:
- countAndSay(1) = "1"
- countAndSay(n)是- countAndSay(n-1)的行程长度编码。
行程长度编码(RLE)是一种字符串压缩方法,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将连续相同字符(重复两次或更多次)替换为字符重复次数(运行长度)和字符的串联。例如,要压缩字符串 "3322251" ,我们将 "33" 用 "23" 替换,将 "222" 用 "32" 替换,将 "5" 用 "15" 替换并将 "1" 用 "11" 替换。因此压缩后字符串变为 "23321511"。
给定一个整数 n ,返回 外观数列 的第 n 个元素。
示例 1:
输入:n = 4
输出:"1211"
解释:
countAndSay(1) = "1"
countAndSay(2) = "1" 的行程长度编码 = "11"
countAndSay(3) = "11" 的行程长度编码 = "21"
countAndSay(4) = "21" 的行程长度编码 = "1211"
示例 2:
输入:n = 1
输出:"1"
解释:
这是基本情况。
提示:
- 1 <= n <= 30
思路解析:
- 理解问题: - 首先,理解外观数列的定义。它从一个单独的字符 "1" 开始,后续每一项都是对前一项的行程长度编码(RLE)。
- 行程长度编码(RLE)是将连续的相同字符替换为它们出现的次数和该字符的串联。
 
- 初始化: - 对于基本情况,即 n = 1,直接返回字符串 "1"。
- 对于其他情况,我们需要一个循环来迭代地从 n = 2构建到n。
 
- 对于基本情况,即 
- 迭代构建: - 在循环中,我们需要两个变量:一个是 prev(存储前一项的外观数列),初始化为 "1";另一个是curr(存储当前项的外观数列),初始化为空字符串。
- 还需要一个变量 count来跟踪prev中连续相同字符的数量,初始化为 1。
- 遍历 prev字符串,每次迭代时检查当前字符与前一个字符是否相同。如果相同,count加 1;如果不同,将count和前一个字符添加到curr中,并重置count为 1。
- 在遍历完 prev后,别忘了处理最后一个字符的计数,因为循环中可能没有捕获到它。
- 最后,将 curr设置为新的prev,以便下一次迭代。
 
- 在循环中,我们需要两个变量:一个是 
- 返回结果: - 当循环结束时,prev将包含外观数列的第n个元素。
- 返回 prev即可。
 
- 当循环结束时,
- 编写代码: - 根据上述思路,编写代码实现外观数列的生成。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迭代的方式构建出外观数列,并返回第 n 个元素。
Java代码示例:
public class CountAndSay {  public String countAndSay(int n) {  if (n == 1) {  return "1";  }  String prev = "1"; // 外观数列的前一项  for (int i = 2; i <= n; i++) {  StringBuilder curr = new StringBuilder(); // 当前项,使用StringBuilder更高效  int count = 1; // 连续字符的计数  // 遍历前一项字符串  for (int j = 1; j < prev.length(); j++) {  if (prev.charAt(j) == prev.charAt(j - 1)) {  count++; // 连续字符,计数加1  } else {  // 字符不连续,将前一个字符的计数和字符本身添加到当前项中  curr.append(count).append(prev.charAt(j - 1));  count = 1; // 重置计数  }  }  // 处理最后一个字符的计数  curr.append(count).append(prev.charAt(prev.length() - 1));  // 更新前一项为当前项  prev = curr.toString();  }  // 返回外观数列的第n个元素  return prev;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untAndSay solution = new CountAndSay();  System.out.println(solution.countAndSay(4)); // 输出: 1211  System.out.println(solution.countAndSay(1)); // 输出: 1  }  
}Python代码示例:
def countAndSay(n: int) -> str:  if n == 1:  return "1"  prev = "1"  # 初始化prev为外观数列的第一个元素  for i in range(2, n + 1):  curr = ""  # 用于构建当前外观数列元素的字符串  count = 1  # 初始化计数为1,用于计算连续字符的数量  # 遍历prev字符串,统计连续字符的数量并构建curr字符串  for j in range(1, len(prev)):  if prev[j] == prev[j - 1]:  count += 1  else:  curr += str(count) + prev[j - 1]  # 将前一个字符的计数和字符本身添加到curr中  count = 1  # 重置计数  # 处理最后一个字符的计数  curr += str(count) + prev[-1]  # 更新prev为curr,以便下一次迭代  prev = curr  return prev  # 示例  
print(countAndSay(4))  # 输出: "1211"  
print(countAndSay(1))  # 输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