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娱乐app网站开发网站开发的预算
网站娱乐app网站开发,网站开发的预算,建筑工程摘要300字,免费咨询专业解答文章目录 Ethernet的组成以太网和 Wi-Fi以太网应用场景以太网的发展历程以太网数据链路层CSMA/CD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推荐阅读 以太网#xff08;Ethernet#xff09;是一种局域网#xff08;LAN#xff09;技术#xff0c;用于在局域网范围内传输数据。它是最常… 文章目录 Ethernet的组成以太网和 Wi-Fi以太网应用场景以太网的发展历程以太网数据链路层CSMA/CD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推荐阅读 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局域网LAN技术用于在局域网范围内传输数据。它是最常见、最广泛使用的局域网技术之一允许多台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交换机等通过共享传输介质如双绞线或光纤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 Ethernet的组成
拓扑结构 以太网通常采用总线型或星型拓扑结构最常见的是星型拓扑其中所有设备连接到一个集线器HUB或交换机Switch。 网络拓扑结构还有网状型、环型、树型、混合型等。数据帧格式 数据传输采用帧Frame的形式每个帧包含了源和目标MAC地址、数据和纠错信息等。MAC地址 每个以太网设备都有唯一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中的设备。CSMA/CD协议 以太网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协议用于管理共享介质上的数据传输。传输速率 以太网支持不同的传输速率最初是10 Mbps10BASE-T后来发展到100 MbpsFast Ethernet1 GbpsGigabit Ethernet甚至更高的速率10Gbps、25 Gbps、40 Gbps、100 Gbps等。物理介质 以太网可以在多种物理传输介质上运行包括双绞线、光纤和同轴电缆等。以太网电缆的传输速率主要有以下七种
类型速率Cat 5高达 350 MHz 和 100 MbpsCat 5e 增强型高达 350 MHz 和 1 GbpsCat 6高达 550 MHz 和 1 GbpsCat 6a 增强型高达 550 MHz 和 10 GbpsCat 7高达 600 MHz 和 10 GbpsCat 7a高达 1 GHz 和 40 GbpsCat 8高达 2 GHz 和 25 或 40 Gbps
光纤和双绞线仍然是当前主流的有线传输介质同轴电缆已经非常少见。
交换技术 交换机是用于在局域网内传输数据的设备它根据目标设备的MAC地址来转发数据帧。 交换机的交换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存储转发Store-and-Forward直通式转发Cut-Through Forwarding自适应转发Adaptive Forwarding混合式转发Fragment-Free
以太网和 Wi-Fi
与 Wi-Fi 相比以太网具有三个主要优势更快、更稳定、 更安全。现在以太网通常用于固定设备的连接如台式计算机、服务器、网络打印机等。
与以太网相比Wi-Fi具有灵活性、可移动、高速率等特点。Wi-Fi更适合移动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以及需要灵活布局或移动的场景。
这两种技术在不同的情况下各有优势而在现代企业、家庭、商业网络中它们通常会相互配合使用以提供更全面的网络覆盖和更多样的连接选择。
以太网应用场景
以太网广泛应用于办公室、家庭网络、数据中心等环境中用于连接各种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路由器和交换机等。
以太网作为一种通用的局域网技术已成为连接设备并在局域网内传输数据的主要方式。其不断发展的速率和技术使其适用于各种不同规模和需求的网络环境。
以太网的发展历程
1983年以太网被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标准化为IEEE 802.3标准。该标准定义了有线以太网“数据链路”层的物理层和MAC(媒体访问控制)部分。
以太网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可分为两个部分;
逻辑链路控制(LLC) “逻辑链路控制”为以太网上的数据在设备之间传输建立路径。媒体访问控制(MAC) “媒体访问控制”使用分配给网络接口卡(NIC)的硬件地址来识别特定的计算机或设备以显示数据传输的源和目的地。
CSMA/CD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以太网通过使用一种称为CSMA/C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的算法在该数据链路层传输数据包。
以太网采用CSMA/CD作为标准以减少数据冲突提高数据传输成功率。
该算法首先检查网络上是否有流量。如果没有找到它将发送第一个信息看看是否会发生冲突。
如果第一个比特是成功的那么它将发送其他比特同时仍然监控是否存在冲突。
如果发生冲突算法计算等待时间然后重新开始整个过程直到数据传输完成。 现在网络发展越来越快诞生了很多新的通信技术但以太网作为一种能容纳不同协议的技术在现在或者未来仍然会在网络架构中占据一席之地。
推荐阅读 局域网协议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 局域网协议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局域网协议VLAN技术介绍 网络安全准入技术之MAC VLAN 一文了解Wi-Fi 7有哪些新的特性 Wi-Fi 6和5G 在应用场景上的区别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pingmian/88091.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