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读研择校贴,生物合成行业领先的单位一览SWHC002
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介绍-随笔05-CSDN博客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基因组所)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
https://www.agis.org.cn/bsgk/yjsjj/index.htm    #官网
https://www.agis.org.cn/kydw/kydwyjzx/22c21f02228a40c49f5895cc017a0f22.htm    #合成生物学中心基因组所概况
-  成立时间:2014年 
-  支持单位: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市政府 
-  管理模式:理事会管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  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 
改革与创新
-  贯彻“四个面向、两个一流”指示精神:开展科研自主权改革、科技人才评价等国家级科技体制改革试点。 
-  被列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现代院所改革的“试验田”。 
-  构建“3+2”学科体系: -  基于多组学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和合成生物学技术 
-  研究方向:生物育种与食品健康 
 
-  
-  参与建设与获批创新载体: -  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 
-  农业农村部农业基因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 
 
-  
科研成果
-  科研论文:在《Nature》《Science》《Cell》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500余篇。 
-  育种成果:基因组设计育种获得国审、省审新品种40余个。 
-  研究领域:在农业基因组学等领域占据世界前沿。 
-  自然指数排名:2019年以来位列全国农业科研院所前列。 
标志性成果与荣誉
-  入选重要科技成果: -  “‘十三五’十大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 
-  “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  “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 
-  “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 
 
-  
-  荣获奖项: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周光召基金会基础科学奖 
-  科学探索奖 
-  全国创新争优奖状 
-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与先进模范人物 
-  深圳市市长奖 
-  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 
 
-  
未来目标
-  国家战略需求:立足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  高水平农业科技:致力于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  国际领先地位:打造国际一流生命科学与生物农业原始创新引擎。 
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的梳理
人员组成
-  总人数 :139人 -  博士生导师:8名 
-  研究员:8名 
-  副研究员:8名 
-  博士后:30名 
 
-  
-  人才与荣誉 -  国家自然基金杰青1名、优青2名 
-  农科院“青年英才”4名 
-  深圳市高层次人才16名 
 
-  
-  推动基因组设计育种、组学大数据驱动的人工设计等方向,建设现代农业育种研究中心。 
-  致力于解决合成生物学在农业领域的关键问题,打造天然产物研发和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 
创新团队 / Innovation Groups of CAAS
-  经济作物全基因组设计育种创新团队 Economic Crop Genome Design Breeding Innovation Team 
-  农业生物转录组与代谢组创新团队 Agricultural Transcriptomics and Metabolomics Innovation Group 
课题组 / Labs
-  黄三文课题组 / Huang Sanwen Lab 
-  熊兴耀课题组 / Xiong Xingyao Lab 
-  张春芝课题组 / Zhang Chunzhi Lab 
-  王丽课题组 / Wang Li Lab 
-  张新岩课题组 / Zhang Xinyan Lab 
-  闫建斌课题组 / Yan Jianbin Lab 
-  程时锋课题组 / Cheng Shifeng Lab 
-  李伟课题组 / Li Wei Lab 
-  李素华课题组 / Li Suhua Lab 
任务目标 / Objectives
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立足农业合成生物学基础研究前沿,目标是:
-  建立全基因组设计育种平台,推进精准化和定向育种。 
-  推动多组学大数据挖掘与利用。 
-  实现植物底盘生物人工设计,探索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与应用。 
-  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农业育种研究中心和天然产物研发中心。 
研究方向 / Research Areas
-  合成育种: -  通过组学大数据驱动,研究农艺性状基因的通路和调控网络。 
-  使用基因编辑技术,实现高效精准育种。 
-  成果:培育出第一代二倍体马铃薯自交系“优薯1号”,实现了快速迭代的育种模式。 
 
-  
-  合成代谢: -  构建基于植物底盘的合成代谢构建体系。 
-  成果:成功解码红豆杉高质量基因组,揭示紫杉醇的生物合成机制,推动绿色环保生产工艺的开发。 
 
-  
-  组学区块链技术: -  基于分子图谱和大数据,开发农业食品表征与溯源数字化底盘。 
-  为农业食品产业链提供可信标准,推动食品供应链数字化变革。 
-  成果:“基于分子图谱的农业食品表征与溯源数字化底盘”项目在广东种业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基因组所)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在理论创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合成生物学研究与产业化作出了突出贡献。保研考研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