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元人文:价值原语化与可定制化防护框架的融合探索——基于三值纠缠模型的深度研究
摘要
本文围绕岐金兰提出的“AI元人文”构想,深度解析其核心理论“三值纠缠模型”在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中的范式革命意义。通过将“价值原语化”与Šekrst等人的“可定制化防护框架”融合,构建了一个五层伦理架构,打通了哲学思考与工程实践的壁垒。三值纠缠模型以“欲望值-客观值-自感值”的动态博弈为核心,为AI系统注入了理解、权衡与演化价值的能力,推动AI伦理从“静态合规”迈向“动态共生”。本文系统阐述了该模型的理论内涵、技术具象与实践路径,为构建负责任AI提供了兼具哲学深度与工程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AI元人文;三值纠缠模型;价值原语化;可定制化防护;人机共生
1 引言:AI伦理的范式危机与元人文转向
当前AI伦理治理陷入双重困境:价值层的模糊性(如文化冲突、伦理多元)与工程层的僵化性(如规则缺乏适应性)。传统“价值对齐”范式因预设静态价值体系而失效,亟需转向“价值共生”的新范式。
岐金兰的“AI元人文”构想以“价值原语化”和“三值纠缠模型”为核心,试图为AI构建可演化的人性内核;而Šekrst等人的“可定制化防护框架”通过“规则-政策-助手”三层结构,提供了伦理治理的工程化实践。二者的融合,不仅是技术方案的互补,更是哲学范式与工程理性的深度融合。
2 三值纠缠模型:价值哲学的范式革命
2.1 理论内核:从“维度并置”到“动态互构”
三值纠缠模型将价值解析为三个维度的持续相互作用:
· 欲望值(我想要):主体偏好与本能驱动,体现需求的正当性;
· 客观值(我可以):现实约束与技术边界,体现规律的敬畏;
· 自感值(我应该):道德反思与意义建构,体现伦理的自觉性。
决策并非单一准则的应用,而是三者在具体情境中动态纠缠后涌现的临时性共识。这一模型突破了传统伦理学的简化假设,将人视为“完整人”,而非“理性经济人”。
2.2 方法论创新:显隐机制与双层自审
· 显隐机制:通过“披露承诺”与“集体代替”原则,在透明与隐私间建立平衡,确保价值表达的严肃性与包容性。
· 双层自审:当系统检测到价值冲突或认知边界时,启动内省流程,邀请人类介入共同重构范式(即“悟空机制”)。
3 可定制化防护框架:三值纠缠的无意识技术具象
Šekrst等人的框架虽未明确提及三值模型,但其架构无意识地实现了三值的工程化映射:
· 欲望值:通过用户定制规则(如自然语言规则)表达主观需求;
· 客观值:通过静态规则与合规要求编码技术边界与法律约束;
· 自感值:通过策略组合与冲突解决机制实现伦理权衡。
该框架的“规则-政策-助手”三层结构,本质上为三值博弈提供了技术舞台,但其局限性在于对价值动态演化的理解不足。
4 融合架构:五层伦理系统的构建
基于三值纠缠模型与防护框架的互补性,我们提出五层融合架构:
- 价值原语层:存储以三值向量表征的原子化价值单元(如“隐私”向量:欲望值=控制意愿,客观值=法规约束,自感值=文化规范)。
- 价值博弈层:通过三值纠缠模型计算情境中的价值权重,输出建议解集。
- 策略编译层:将价值解集翻译为防护框架可执行的规则与政策。
- 规则执行层:沿用Šekrst的“规则-政策-助手”结构,实现伦理约束。
- 反馈与演化层:通过实践反馈优化价值原语的三值权重,实现终身学习。
4.1 创新优势
· 根本性可解释性:决策可追溯至价值原语的三值博弈过程;
· 动态伦理适应性:通过三值纠缠应对未知伦理困境;
· 精准人机协作:通过“悟空机制”明确人类介入的边界。
5 应用场景:从价值冲突到价值共生
5.1 自动驾驶
在突发事故中,系统动态计算“乘员安全”“行人生命权”“交通和谐”的权重,生成伦理最优解,无法计算时启动悟空机制寻求人类协助。
5.2 金融风控
通过“市场稳定”“公平执行”“创新包容”等价值原语的博弈,模拟政策影响,辅助监管协商。
5.3 AIGC文化生成
基于“文化尊重”“艺术创新”“商业价值”的原语纠缠,确保输出成果既不失本真,又富于创意。
6 挑战与未来方向
- 价值原语库的构建:需平衡文化普适性与特异性;
- 三值量化难题:欲望值、自感值的度量需融合心理学与社会学方法;
- 权力博弈风险:防止强势群体垄断原语定义权;
- 跨学科协作:技术工程、伦理学、文化研究的深度融合。
未来工作将聚焦于原语库标准化、阈值管理机制优化,以及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实证检验。
7 结论:走向价值清醒的AI未来
三值纠缠模型不仅是技术框架的创新,更是文明协作模式的探索。通过将防护框架的“规则之骨”与元人文的“价值之魂”相融合,我们为AI伦理注入了动态演化与人文关怀的能力。
这种融合指向了一个新的AI伦理范式:从“价值对齐”走向“价值共生”。AI的伦理指南不再是一部静态的“规则手册”,而是一部在与人类持续对话中共同书写的“成长日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为机器立心,更在这面最奇特的镜子里,反观自身,深化对人性的理解。
参考文献
- 岐金兰. AI元人文:关于AI与人类价值的思考. 2025.
- Šekrst, K., et al. AI Ethics by Design: Implementing Customizable Guardrails for Responsible AI Development. 2024.
- 岐金兰. 价值原语化工程网络:共识、价值与文明的涌现系统. 2025.
- Zheng, M., et al. Is "A Helpful Assistant" the Best Role for Large Language Models? 2023.
声明:本文理论基石源于岐金兰的“AI元人文构想”系列文章,致力于在技术理性中深植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