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之编程进阶 Python高级
第五章 时间类模块
@
目录
- 人工智能之编程进阶 Python高级
- 前言
- 一、
time模块:底层时间操作(Unix 时间戳)
- 常用函数
- 时间格式化代码(
strftime/strptime)- 二、
calendar模块:日历相关功能
- 常用功能
- 三、
datetime模块:面向对象的时间处理(推荐!)
- 核心类
- 1. 获取当前时间
- 2. 创建自定义时间
- 3. 时间格式化与解析
- 4. 时间运算(
timedelta)- 5. 时区处理(
timezone)- 6. 其他实用方法
- 四、三大模块对比总结
- 五、典型应用场景
- 1. 计算年龄
- 2. 日志时间戳
- 3. 定时任务间隔检查
- 4. 时区转换(Web 应用)
- 六、注意事项与最佳实践
- 七、扩展建议
- 总结
- 资料关注
前言
Python 中处理时间与日期的核心模块有三个:time、calendar 和 datetime。它们各有侧重,适用于不同场景。下面系统介绍它们的功能、用法、区别及最佳实践。
一、time 模块:底层时间操作(Unix 时间戳)
基于 C 语言的 time.h,提供底层时间函数,以**秒为单位的时间戳(Unix Timestamp)**为核心。
常用函数
import time# 1. 获取当前时间戳(浮点数,单位:秒)
ts = time.time()
print("时间戳:", ts) # 1730987654.123456# 2. 将时间戳转为本地时间元组(struct_time)
local = time.localtime(ts)
print("本地时间:", local)
# time.struct_time(tm_year=2025, tm_mon=11, tm_mday=7, ...)# 3. 将时间戳转为 UTC 时间元组
utc = time.gmtime(ts)
print("UTC 时间:", utc)# 4. 格式化时间(转为字符串)
formatted = time.strftime("%Y-%m-%d %H:%M:%S", local)
print("格式化时间:", formatted) # 2025-11-07 18:55:00# 5. 解析时间字符串(转为时间元组)
parsed = time.strptime("2025-11-07 18:55:00", "%Y-%m-%d %H:%M:%S")
print("解析结果:", parsed)# 6. 睡眠(暂停程序)
time.sleep(1) # 暂停 1 秒# 7. 获取可读时间字符串
print(time.ctime()) # Fri Nov 7 18:55:00 2025
时间格式化代码(strftime / strptime)
| 代码 | 含义 | 示例 |
|---|---|---|
%Y |
四位年份 | 2025 |
%y |
两位年份 | 25 |
%m |
月份(01-12) | 11 |
%d |
日(01-31) | 07 |
%H |
小时(00-23) | 18 |
%M |
分钟(00-59) | 55 |
%S |
秒(00-60) | 30 |
%A |
星期全名 | Friday |
%a |
星期缩写 | Fri |
%B |
月全名 | November |
%b |
月缩写 | Nov |
⚠️
time模块不处理时区转换(除本地/UTC),也不支持日期运算。
二、calendar 模块:日历相关功能
用于生成日历、判断闰年、获取星期等。
常用功能
import calendar# 1. 判断是否为闰年
print(calendar.isleap(2024)) # True
print(calendar.isleap(2025)) # False# 2. 获取某月日历(文本形式)
cal_text = calendar.month(2025, 11)
print(cal_text)
# November 2025
# Mo Tu We Th Fr Sa Su
# 1 2
# 3 4 5 6 7 8 9
# ...# 3. 获取某月日历(列表形式)
weeks = calendar.monthcalendar(2025, 11)
print(weeks)
# [[0, 0, 0, 0, 0, 1, 2],
# [3, 4, 5, 6, 7, 8, 9], ...]# 4. 获取星期几(Monday=0, Sunday=6)
weekday = calendar.weekday(2025, 11, 7) # 2025-11-07 是星期五
print("星期:", weekday) # 4# 5. 设置一周起始日(默认 Monday=0)
calendar.setfirstweekday(calendar.SUNDAY)# 6. 打印全年日历
# calendar.prcal(2025)
✅ 适用场景:生成日历视图、计算工作日、节日判断等。
三、datetime 模块:面向对象的时间处理(推荐!)
现代 Python 时间处理的首选,提供 date、time、datetime、timedelta、timezone 等类,支持日期运算、时区、格式化等。
核心类
| 类 | 用途 |
|---|---|
datetime.date |
年-月-日(无时分秒) |
datetime.time |
时:分:秒.微秒(无日期) |
datetime.datetime |
日期 + 时间(最常用) |
datetime.timedelta |
时间间隔(用于加减) |
datetime.timezone |
时区信息(UTC 或固定偏移) |
1. 获取当前时间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 date, time, timedelta, timezone# 当前本地时间(无时区信息 → naive)
now = datetime.now()
print("当前时间:", now) # 2025-11-07 18:55:00.123456# 当前 UTC 时间
utc_now = datetime.utcnow() # 已弃用!推荐下面方式
utc_now = datetime.now(timezone.utc)
print("UTC 时间:", utc_now)
🔔 重要:
- naive datetime:无时区信息(如
datetime.now())- aware datetime:有时区信息(如
datetime.now(timezone.utc))
避免混用 naive 和 aware 对象!
2. 创建自定义时间
# 创建具体日期时间
dt = datetime(2025, 11, 7, 18, 55, 30)
print(dt) # 2025-11-07 18:55:30# 仅日期
d = date(2025, 11, 7)# 仅时间
t = time(18, 55, 30)
3. 时间格式化与解析
# 格式化为字符串
s = now.strftime("%Y-%m-%d %H:%M:%S")
print(s) # "2025-11-07 18:55:00"# 从字符串解析(需指定格式)
dt_parsed = datetime.strptime("2025-11-07 18:55:00", "%Y-%m-%d %H:%M:%S")
print(dt_parsed) # datetime(2025, 11, 7, 18, 55)
💡 推荐使用第三方库
dateutil.parser.parse()自动解析多种格式。
4. 时间运算(timedelta)
# 1 天后
tomorrow = now + timedelta(days=1)# 2 小时 30 分钟前
past = now - timedelta(hours=2, minutes=30)# 计算两个时间差
diff = tomorrow - now
print(diff.days) # 1
print(diff.total_seconds()) # 86400.0# 支持:days, seconds, microseconds, milliseconds, minutes, hours, weeks
5. 时区处理(timezone)
from datetime import timezone, timedelta# UTC 时间
utc_dt = datetime.now(timezone.utc)# 创建东八区(北京时间)
tz_beijing = timezone(timedelta(hours=8))
bj_dt = utc_dt.astimezone(tz_beijing)# 或直接创建带时区的时间
bj_time = datetime(2025, 11, 7, 18, 55, tzinfo=tz_beijing)print("UTC:", utc_dt)
print("北京:", bj_time)
🔒 生产建议:
使用zoneinfo(Python 3.9+)或pytz处理复杂时区(如夏令时):from zoneinfo import ZoneInfo ny_time = datetime.now(ZoneInfo("America/New_York"))
6. 其他实用方法
# 获取今天日期
today = date.today() # date(2025, 11, 7)# 替换部分字段
new_dt = now.replace(year=2030, minute=0)# 获取时间戳
ts = now.timestamp() # 转为 float 时间戳# 从时间戳创建 datetime
dt_from_ts = datetime.fromtimestamp(ts)
四、三大模块对比总结
| 功能 | time |
calendar |
datetime |
|---|---|---|---|
| 核心单位 | 秒(时间戳) | 日历逻辑 | 日期/时间对象 |
| 面向对象 | ❌ | ❌ | ✅ |
| 日期运算 | ❌ | ❌ | ✅ (timedelta) |
| 时区支持 | 仅本地/UTC | ❌ | ✅(需显式设置) |
| 格式化/解析 | ✅(需格式字符串) | ❌ | ✅(更直观) |
| 适用场景 | 系统级、性能敏感 | 日历生成、星期计算 | 日常开发首选 |
✅ 推荐策略:
- 新项目一律使用
datetime- 需要高性能时间戳用
time.time()- 生成日历或判断闰年用
calendar
五、典型应用场景
1. 计算年龄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def calculate_age(birth_date: date) -> int:today = date.today()return today.year - birth_date.year - ((today.month, today.day) < (birth_date.month, birth_date.day))age = calculate_age(date(1990, 5, 15))
2. 日志时间戳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log_time = datetime.now().strftime("[%Y-%m-%d %H:%M:%S]")
print(f"{log_time} INFO: 程序启动")
# [2025-11-07 18:55:00] INFO: 程序启动
3. 定时任务间隔检查
last_run = datetime.now()
interval = timedelta(minutes=5)if datetime.now() - last_run > interval:print("执行任务...")last_run = datetime.now()
4. 时区转换(Web 应用)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 timezone
from zoneinfo import ZoneInfo # Python 3.9+user_tz = ZoneInfo("Asia/Shanghai")
utc_time = datetime.now(timezone.utc)
local_time = utc_time.astimezone(user_tz)
六、注意事项与最佳实践
- 始终明确时区:
- 存储时间用 UTC
- 展示给用户时转为本地时区
- 避免 naive datetime:
- 在涉及多时区系统中,务必使用 aware datetime
- 不要用
datetime.utcnow():- 它返回的是 naive 对象,应改用
datetime.now(timezone.utc)
- 它返回的是 naive 对象,应改用
- 时间比较前确保类型一致:
- naive 不能与 aware 比较,会报错
- 解析用户输入时验证格式:
- 使用
try-except捕获ValueError
- 使用
七、扩展建议
- 复杂时区:使用
zoneinfo(Python 3.9+ 内置)或pytz - 自然语言解析:
dateutil.parser - 高性能时间处理:
pandas.Timestamp(大数据场景)
总结
经过学习常见的时间模块 time、calendar 和 datetime,我们可以有效解决 Python 中所有时间与日期相关的需求!建议优先使用 datetime,它是现代 Python 时间处理的标准答案。
资料关注
公众号:咚咚王

《Python编程:从入门到实践》
《利用Python进行数据分析》
《算法导论中文第三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 (盛骤) 》
《程序员的数学》
《线性代数应该这样学第3版》
《微积分和数学分析引论》
《(西瓜书)周志华-机器学习》
《TensorFlow机器学习实战指南》
《Sklearn与TensorFlow机器学习实用指南》
《模式识别(第四版)》
《深度学习 deep learning》伊恩·古德费洛著 花书
《Python深度学习第二版(中文版)【纯文本】 (登封大数据 (Francois Choliet)) (Z-Library)》
《深入浅出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迈克尔·尼尔森(Michael+Nielsen) 》
《自然语言处理综论 第2版》
《Natural-Language-Processing-with-PyTorch》
《计算机视觉-算法与应用(中文版)》
《Learning OpenCV 4》
《AIGC:智能创作时代》杜雨+&+张孜铭
《AIGC原理与实践:零基础学大语言模型、扩散模型和多模态模型》
《从零构建大语言模型(中文版)》
《实战AI大模型》
《AI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