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Agent设计模式与工程化 ——《动手学Agent应用开发》学习心得
==================================================================================
最近参加了Datawhale开源组织举办的组队学习。本篇的学习内容是Task03:四选一学习:五、Agent设计模式与工程化
【教程地址】
https://gitlink.org.cn/datawhalechina/build_good_agents
==================================================================================
参考资料:以下不限本篇,也包括前面几篇的阅读参考资料,懒得修改一起放这里
==================================================================================
AI Agent工程化迭代指导及其设计模式的调研 - 郑瀚 - 博客园 (cnblogs.com)
一文读懂 AI Agent 的企业级落地逻辑丨科普扫盲-阿里云开发者社区 (aliyun.com)
AI Agent工程化体系从产品到技术全景解析-开发者社区-阿里云 (aliyun.com)
90%的AI Agent项目死在交付前?最佳实践方法论教你避坑落地 (baidu.com)
ToB才是真正的破局点?AI Agent智能体在企业落地与应用的场景及架构探讨 - 文章 - 开发者社区 - 火山引擎 (volcengine.com)
企业AI Agent落地路径详解-五步循环_Dtalk
打造企业专属AI Agent:从设计到落地的完整实施指南 | BetterYeah AI智能体
Agent 架构综述:从 Prompt 到 Context (uml.org.cn)
从原理到实践:万字长文深入浅出教你优雅开发复杂AI Agent - 知乎 (zhihu.com)
==================================================================================
1、Agent设计模式与工程化是什么
AI Agent 正在从“工具集合”走向“智能体系统”,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核心范式。
AI Agent在企业中的落地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还需要一套完整的工程化思想来指导其设计、实施与优化。
Agent 工程化是面向一个项目或产品,理解并把握 Agent 技术的发展规律与实践路径,从技术架构、能力边界、数据资源,到应用场景,最后进行效果评估,工程化标准起来就是服务不同使用场景和业务痛点的解决方案(业务和技术,资源和架构)。
2、AI能力模型

3、生成式AI应用设计模式全景图


4、Agent如何落地工程化
工程化一词是很泛化的技术用语,包含的内容极广。广义的讲,非算法类的技术实现和产品设计,都可以归类为工程化。
工程化 = 产品工程(Product Engineering)+ 技术工程(Technical Engineering)
这两部分协同决定了一个 AI Agent 是否「能用、好用、规模化可用」。
4.1、产品工程
目标:让 AI 能用和好用,用户用得明白、用得舒服、用得下去。从增长的视角就是,不仅要下载量,还要留存率和活跃度。
产品工程在乎的是产品哲学、产品商业、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等综合思考,让 AI 不再只是“黑箱”,而是能做到有感知、有引导、有反馈,并且具备自我纠错的机制。我们先对产品工程做一个拆解,然后选择一些重点模块进行展开阐述它们在成就一款成功的 AI Agent 中所起到的作用。
| 模块 | 定义 |
|---|---|
| 需求建模 | 明确 AI 应用到底为谁服务、能解决什么问题,避免“为了用 AI 而用” |
| UI/UX 设计 | 把 AI 的复杂行为变成用户能理解、能操作的界面和流程 |
| 人机交互流程 | 让 AI 会“问问题”“确认决策”,像助理一样有节奏地完成任务 |
| Prompt 工程 | 用好提示词这把“魔法棒”,提升 AI 输出质量和一致性 |
| 反馈闭环 | 让用户能反馈结果,让系统能学会改进或提示失败 |
| 权限与合规 | 控制谁能用、用什么数据、防止 AI 滥用或泄密 |
4.2、技术工程
目标:让 AI 背后那套系统启动的快、跑得稳、扩得动、看得清
技术工程用于验证产品工程。和互联网时代的快鱼吃慢鱼类似,AI 时代也同样看中技术工程效率,第一时间跑通产品工程,进行市场验证,并快速迭代。技术工程是支撑 AI 应用的后勤系统,涵盖架构与模块化、工具调用机制、模型与服务集成、流量和访问控制、数据管理与结构化输出、安全与隔离机制、DevOps 与可观测性等。
| 模块 | 定义 |
|---|---|
| 架构与模块化 | 把 AI 应用拆成小模块,每个组件职责清晰,方便组合与维护 |
| 工具调用机制 | 让 AI 能调数据库、查天气、下单等,真正“做事” |
| 模型与服务集成 | 接入多个模型(DeepSeek、Qwen、本地大模型等),统一调用和管理 |
| 流量和访问控制 | 控制不同用户、不同模型的使用频率和访问权限,防止被滥用或打崩 |
| 数据管理与结构化输出 | 把 AI 的自由文本变成结构化数据,让系统能接着用或存入数据库 |
| 安全与隔离机制 | 防止数据串用、越权操作,特别在多租户/企业应用中关键 |
| DevOps 与可观测性 | 支持灰度发布、新功能回滚、性能报警,记录每次调用发生了什么,有问题能定位,有指标能优化,确保持续稳定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