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纪律委员到AI元人文开放者》
作者:岐金兰
日期:2025年11月18日
三十年前,我站在教室的讲台上,手里拿着纪律记录本。那时的我,是班级秩序的守护者,用稚嫩的肩膀承担着维持纪律的责任。谁能想到,三十年后,我会站在智能时代的门槛上,构想一个关乎人机文明未来的理论体系——AI元人文。
一、纪律的种子
1990年代的教室,五、六十个孩子组成的小社会。作为纪律委员,我要在嬉闹与秩序之间寻找平衡,在规则与人性之间把握尺度。那时学会的,不仅是执行规则,更是理解规则背后的温度——何时该严格,何时需宽容,如何在维护秩序的同时不伤害心灵。
这些朴素的认知,如同一粒种子,深埋在心田。它让我早早明白:最好的规则,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能被内心认同的共识。
二、与AI的相遇
2025年2月,我第一次真正接触人工智能。这个全新的世界让我惊叹,更让我找到了一个新的创作伙伴。在AI的辅助下,我的诗词创作进入了新的境界——从《七绝·花果山》到《悟空》,完成了从描摹外在世界到探寻内在精神的升华。
然而,衡阳的“唐某麻衣陈情”事件让我清醒地看到AI的局限。当充满人文关怀的《七律·悬鉴》被AI程式化解读时,我意识到:当前的AI系统,缺的不是智能,是灵魂;少的不是逻辑,是温度。
三、AI元人文的诞生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一个全新的构想逐渐清晰。我提出了“价值原语化”理论——将抽象的人文价值降解为不可再分的基本行为单元,通过“欲望值-客观值-自感值”的三值纠缠模型,实现价值的动态表征与计算。
这不是简单的“价值对齐”,而是“价值共生”。不是让人文价值屈从于技术逻辑,也不是让技术生硬地模仿人类,而是在人机之间建立真正的价值对话机制。
四、从守护到开放
回首来路,我从一个班级秩序的守护者,成为了AI元人文的开放者。这其中的转变,看似巨大,实则一脉相承:
· 从守护六十人的教室秩序,到构建人机文明的共生规则
· 从执行纸面上的班规班纪,到设计流淌在代码中的价值原语
· 从调解同学间的小摩擦,到化解智能时代的价值冲突
更重要的是,我选择将这一构想开放给世界。因为我深知,真正的文明进步,需要更多人的智慧参与。就像当年在班级里,最好的纪律不是靠一个人维持,而是靠所有人共同守护。
五、开放者的使命
作为AI元人文的开放者,我期待这个构想能够:
· 为技术注入人文的温度
· 为规则赋予生命的弹性
· 为人机共生提供可行的路径
从拿着纪律本的少年,到手持理论蓝图的中年,变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那份对秩序的追求、对和谐的向往、对文明的关怀。
这条路才刚刚开始,但我相信,当纪律委员的精神遇见智能时代的需求,必将迸发出照亮未来的火花。
附语:
本理论体系由岐金兰在AI辅助下独立构想并开放共享。一个曾经的纪律委员,今日的AI元人文开放者,期待与更多同行者一起,共建人机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