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扭伤与骨折:生存级鉴别与处理
核心目标:准确鉴别 → 有效固定 → 控制肿胀与疼痛
第一步:快速鉴别——是扭伤还是骨折?
这是你首先要做的决策。通过以下特征进行判断:
| 特征 | 肌肉/韧带扭伤 | 骨折(骨头断裂) |
|---|---|---|
| 疼痛 | 疼痛,但通常可以忍受。活动时加剧。 | 剧痛,难以忍受。触碰骨折点有极尖锐的痛点。 |
| 功能 | 受伤部位仍能部分承重或活动,虽然很痛。 | 完全无法承重或活动。患者会本能地避免任何移动。 |
| 外观 | 肿胀、淤青。但肢体外形正常。 | 可能出现畸形:不正常的弯曲、缩短或旋转。 |
| 感觉与声音 | 无特殊感觉。 | 受伤时可能听到或感觉到 “咔嚓”声。骨折端摩擦可能感到 “骨擦感”(不要故意去试!)。 |
重要原则: “当你无法明确鉴别时,一律按骨折处理。” 过度固定一个扭伤没有大害,但把一个骨折当成扭伤来活动,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第二步:通用紧急处理原则
无论扭伤还是骨折,在最初24-48小时内的处理原则是一致的,核心是 RICE原则(或其升级版POLICE)。
RICE 原则(适用于扭伤和骨折固定前/后)
- R - Rest(休息):立即停止活动,不要让受伤处承重。
- I - Ice(冰敷):用布包裹雪、冰袋或冷水,对伤处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隔2-3小时一次。目的是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
- C - Compression(加压):用弹性绷带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受伤区域。包扎力度要适中,不能过紧(参考我们之前讨论的血液循环检查)。
- E - Elevation(抬高):将受伤的肢体抬高到超过心脏水平的位置。利用重力帮助液体回流,极大减轻肿胀。
POLICE 原则(更适用于扭伤中后期)
- PO - Protection(保护) & OL - Optimal Loading(适当负荷):在疼痛可控的前提下,尽早进行无负重的轻微活动,有助于恢复。对于骨折,此条不适用,必须严格固定。
第三步:针对性固定技术(生存核心技能)
情况A:扭伤(如脚踝、手腕)
- 使用弹性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并严格执行RICE原则。
- 如果伤情较重,可以临时用木板、树枝等制作一个简易夹板,模仿骨折固定方法,以提供更好的支撑。
情况B:骨折——你的任务是有效固定
固定不是为了接骨,而是为了:
- 防止骨折端移动,避免损伤神经血管。
- 减轻剧痛。
- 方便搬运。
固定原则:
- 固定上下两个关节:比如小腿骨折,需要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
- 夹板要足够长和坚固:使用木板、树枝、卷起的杂志、登山杖等。
- 加衬垫:在夹板和皮肤之间填充柔软物(衣物、袜子、泡沫垫),防止压伤。
- 使用三角巾、绷带、绳子等牢固捆绑。
具体固定示范:
-
前臂/手腕骨折:
- 夹板:从手指肘关节下方的木板。
- 固定:用绷带将夹板绑在前臂,然后用三角巾将整个前臂屈肘90度吊在胸前。
-
小腿/踝关节骨折:
- 夹板:找两根长木板,分别放在小腿的内侧和外侧,长度从脚底到大腿根部。
- 固定:用绷带或布条在脚踝、小腿中部、膝盖上方、大腿处分别捆绑固定。在脚踝和膝盖的骨突处加厚衬垫。
-
大腿骨折:
- 这是最严重的情况之一,因为大腿肌肉力量强大,骨折端容易错位,出血量大。
- 夹板:你需要一个长的夹板,从脚底到腋下。另一根短夹板从大腿内侧到会阴部。
- 固定:将长夹板放在身体外侧,短夹板放在大腿内侧,然后用绷带在胸部、腰部、骨盆、大腿、膝盖、脚踝多处固定。这是最需要牢固固定的骨折。
第四步:药物与监测
- 止痛:立即服用布洛芬,它同时有抗炎镇痛作用。
- 监测并发症:固定后,必须每隔一段时间检查伤肢远端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运动、感觉、颜色/温度,参考我们之前讨论的)。如果出现脚趾冰冷、麻木、颜色变紫,说明固定过紧,需要立即松开调整。
简洁总结:你的行动清单
- 鉴别:根据 剧痛、畸形、无法活动 判断为骨折。不确定就当骨折处理。
- 通用处理:立即执行 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抬高)。
- 固定:
- 扭伤:弹性绷带加压。
- 骨折:用夹板固定伤处上下两个关节,加好衬垫,牢固捆绑。
- 悬吊:上肢骨折用三角巾悬吊。
- 药物与监测:服用布洛芬止痛,并严密监测伤肢末端血运。
在野外,一个成功的固定能决定伤员是能自行走出困境,还是需要耗费巨大资源被抬出去。请务必在安全时,用棍子和旧衣服进行模拟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