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目标
- 三层价值
- 提高运营效率(操作层)
- 加强运营管控(管理层)
- 防范运营风险(决策层)
- 参考资料
CIO修炼之“一三四六”
一个目标
从只关注技术转变为同时关注企业业务和战略,并努力围绕如何让企业更赚钱这个目标适时向CEO提出改善业务管理的建议。
例如,销售部门为了完成业绩总会答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导致产品型号、品种的复杂化,BOM数据急剧增长,生产效率下降。
三层价值
提高运营效率(操作层)、加强运营管控(管理层)和防范运营风险(决策层)。
要实现这三层价值,就必须在系统规划、立项阶段就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评估标准,在开发、实施、验收等过程中严格执行预设的标准,保证信息系统使用方、提供方、运维服务方及管理考核方的密切参与。为此,我们曾经制定了IT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评估”管控流程,具体说明如表1.1所示。

提高运营效率(操作层)
减少无效消耗、缩短循环周期、降低出错率,最终让业务运转更顺畅、资源利用更高效。
- 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缩短财务月结的时间,一般能从10天缩短到3天以内(ERP);
- 取消重复性的数据记录和统计,一点录入,全体共享,取消人工统计的岗位,节省人力(ERP/PLM/MES/HRM);
- 快速提供数据分析报表,提高决策效率(ERP/BI);
- 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改善服务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CRM);
- 流程化管理,无纸办公,在线审批,提升办公效率(OA/BPM);
- 与供应商等业务伙伴之间实现在线业务管理,提高交互效率(SCM/ERP);
- 协同设计、同步研发,提高新产品开发效率(PLM);
- 通过详细周密的计划管理,提升物流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ERP);
- 产品模块化、部件通用化,实现用户需求机型的快速个性化选配,缩短交付周期,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PLM/ERP/MES)。
加强运营管控(管理层)
管理层:介于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如部门总监、经理),负责 “抓落实”。核心是将决策层的战略拆解为具体计划,组织团队执行,确保目标达成。
通过 IT 系统加强运营管控,核心是给管理层搭建 “透明、可追溯、可预警、可量化” 的管理抓手,让管理从 “事后复盘” 转向 “事中监控、事前预警”,确保业务按战略方向高效推进,降低运营风险。
但现实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管理者并没有很好地利用信息系统改善管理。甚至信息系统已经实施了很多年,管理者还在沿用之前的管理方法和思路。这就需要CIO不断发掘好的经验,向业务管理层推广,真正调动起管理层的积极性,发挥信息系统的管控作用,为企业核心业务服务。
- 通过信息系统管控用户的操作权限,实现职责清晰、可追溯、可审计,便于考核;
- 对零件图纸版本、BOM版本等实现规范化管理,便于查询、追溯和售后服务查找配件;
- 对新增零件进行控制,鼓励使用现有零件,提高零件通用化率,从设计环节降低成本;
- 采购收货环节实现规范化的收货、检验、不合格品退货流程,用系统记录对供应商的供货合格率、按时交货率等进行考核,进而提高供应商的供货能力;
- 利用ERP系统的循环盘点功能,把仓库的盘点工作常态化,及时发现库存问题并进行改善;
- 利用库存分析数据,对每种物料的库存数量、周转天数等进行考核,优化库存结构管理;
- 利用系统的生产过程记录、追溯功能,对产品质量进行追溯,分析原因并制定改善方案,持续改善质量;
防范运营风险(决策层)
决策层:企业最高层级(如董事长、CEO、董事会),负责定 “大方向”。核心是确立企业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决定重大投资、业务布局、组织变革等关键事项。
为决策层搭建 “实时、全面、可预警” 的数字驾驶舱,让决策层能精准掌控运营风险,从 “被动应对问题” 转向 “主动防范风险”。
信息系统的第三层价值是为决策层提供及时的数据分析,有效防范运营风险。要做好数据分析,就必须先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