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端法测量 Fe-Cr-Al 丝的电阻率
实验时间:2025/11/03
一、实验目的
- 了解接触电阻在低阻测量中的影响;
- 掌握四端测量法的原理与操作;
- 学会计算金属导线的电阻率及分析测量误差。
二、实验仪器
- Fe-Cr-Al 合金丝(待测样品)
- 标准电阻(精度 0.1 级)
- 滑线电阻器(总电阻约 30 Ω)
- 稳压电源(额定电流约 3 A)
- 四位半数字万用表(精度 0.05 级)
- 螺旋测微器、米尺、导线、开关等
三、实验原理
在测量低阻时,导线连接和接触处常引入附加电阻,称为接触电阻,一般为几十毫欧到几毫欧量级。若采用两端法测量,总电阻为:
其中 ( R_x ) 为样品电阻,( R_1、R_2 ) 为引线电阻,( R_c ) 为接触电阻。
当被测电阻仅为毫欧级时,上式中附加项将导致显著误差。
为消除此类影响,采用四端法(Kelvin 法)测量。该方法将电流供给回路与电压测量回路分离,使电压表仅反映样品两点间的真实电势差。
1. 四端法的基本原理

被测样品两端分别接入两组导线:
- 外侧端子 ( J, J' ) 供电流 ( I );
- 内侧端子 ( P, P' ) 接电压表测电压 ( U )。
此时电压表测得的压降为样品的电势差:
由于电压表内阻远大于导线电阻,流经测量引线的电流极小,故可忽略压降影响,从而消除了接触电阻与引线电阻对结果的干扰。
2. 低值电阻的比较测量法
实验中常利用标准电阻与样品电阻串联,构成恒流或恒压电路,测量两者的电压比值来求未知电阻。
设标准电阻 ( R_n ) 两端电压为 ( U_n ),样品电压为 ( U_x ),电路电流为 ( I ),则:
代入 ( R_s = \frac{U}{I} ),可得:
即样品电阻与标准电阻成比例关系。
当采用恒流源时,电流恒定;若使用恒压源,则应保证两端串联后电压分配适当,防止电流过大导致样品发热。
3. 电阻率计算
设样品长度为 ( L ),直径为 ( d ),横截面积:
则其电阻率为:
将比较测得的 ( R_s ) 代入,可得:
式中各量均可实验测得,从而求出 Fe-Cr-Al 丝的电阻率。
4. 电阻率测量的不确定度估计
若各量的相对不确定度分别为 ( u_{U_x}, u_{U_n}, u_d, u_L, u_{R_n} ),则电阻率的综合相对不确定度为:
本实验主要误差来源于直径和电压测量。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精度约为 0.01 mm,标准电阻及电压测量误差通常在 0.05 级左右,满足低阻测量的精度要求。
四、实验内容
- 测量金属丝在不同位置的直径(6 次取平均);
- 测量导线的有效长度;
- 按电路图连接标准电阻与样品,测两者电压并记录;
- 改变电源电压重复测量,绘制 ( U_x )–( U_n ) 关系;
- 计算 ( R_s ) 与电阻率 ( \rho ),并估算相对不确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