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3
脱产了。正好还是运动会,到时候会有人来一起在机房。
DAY -12~-10
运动会,感觉好青春啊 hhh。这个气温也是迅速下降,好在机房还是冬暖夏凉。
DAY -9~-5
一个人在机房,但其实也还好,主要就是做同学的好题题单。模拟赛没咋打,因为我还得上一点文化课(哭哭)
DAY -4~0
有同学陪我一起脱产了!还是蛮开心的,脱产的每日日常增加了打球,真的太爽了
DAY 1
上午
又是一年好多度的流水账时刻
早上睡大觉,真的爽。然后先复习了字符串(伏笔了)和 \(\text{exgcd}\) ,然后和同学聊了聊天。
然后越来越紧张啊,真的特别特别紧张,中午去食堂吃饭的时候感觉手都拿不稳筷子了。好在碰见了一些文化课的同学,和同学玩了玩,竟然就不紧张了,真的好神奇啊。
考前给自己搞了个心理预设。考差也没关系,又不会死,最后反正都要高考,所以大可不必紧张。但是总是希望考的好点对吧,加油加油!
下午
\(\text{12:30}\) 出发, \(\text{13:10}\) 分就到杭师大了。勤园挺空旷的,是我没有来过的考场,之前好像都在恕园?
当时脑子空空,挺放松的没什么想法。因为到的比较早,和同学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休息和睡觉。
今天的风儿甚是喧嚣。今天的风挺大的,整个地方都充满了风带来的声音。风吹凉了眼睛,刮过鼻翼,桂花的香味趁机钻到了鼻子里,还是蛮有秋天的味道的。最近学校里的桂花也很香。之前摘了一枝,只让香味在机房留了一天。然后和同学照了张相,不照可惜了。
\(\text{14:00}\) 进入考场,感觉不错,还是比较清醒的。 \(\text{14:25}\) 下发密码。 \(\text{14:30}\) 开始 \(\text{T1}\) ,好!看看 \(\text{T1}\) ,不太会,想想想,稍微手玩一下,很快就会了。然后差不多 \(\text{15min}\) 写完。开始 \(\text{T2}\) ,这么神秘!不太会,想想想,看看数据范围 \(k<=10\) 。好,继续想,这个东西如果城市化不花钱的话,那么这就是一个裸的最小生成树,然后考虑加进来怎么做?我们直接 \(2^k\) 就行了。但是你的 \(m\) 真的太大了。我们考虑剪一点东西。发现我们搞出原图的生成树之后就很简单了!好,写写写, \(\text{15:07}\) 调完,测大样例,你怎么跑了 \(\text{3s}\) ,给并查集加了按秩合并,下面把排序换成了归并,有点难搞啊!然后在 \(\text{15:30}\) 左右搞完了,只跑了 \(\text{1.2s}\) ,感觉不错!看 \(\text{T3}\) ,是字符串!当时挺激动的。想了大概半个小时,有了 \(L\sum^{2}\) 的做法,一看数据范围,谔谔了,这怎么 \(5e6\) 啊,这不是哈希的数据范围?这我搞啥啊?其实当时有点崩溃,平时模拟赛打少了,平时练习这个时候大概就会去看题解,考试的时候真没想到怎么办。然后想了 \(\text{15min}\) 优化,没有成果。不能这样!然后重新鼓起勇气,开始写!仔细研究部分分,只有 \(\text{50}\) 分。唉,还是努力写!然后写写写,调调调,过大样例了,唉,这时候 \(\text{17:45}\) 了。开 \(\text{T4}\) ,稍微读读题,发现我们有阶乘做法!因为这是排列 \(\text{dp}\) ,那么我们往 \(\text{dp}\) 上想,大概是状压的样子,直接开写!然后稍微搞搞部分分,一直写到 \(\text{18:23}\) 都没有调出来。啊,气死我了,这亏的还是蛮多的。不能上头!强迫自己然后检查一下,建建文件夹就结束了。
希望不要有什么低级错误啊。
晚上
出考场,和同考场的同学讨论 \(\text{T3}\) 。到楼下,碰到了同学,蛮开心的。还碰到了高三学长,全部打暴力是吧!这分数要是太高了出题人可能就要被问候了。还有学长来关心我的考试了,蛮开心的!然后走路到大巴的路上一直在聊天。大巴上在写游记,然后就结束了。之后基本都是在看做法和讨论题目啊。
赛后回顾
稍微回想一下,好像还真没有什么策略失误,前两题发挥也很好,第三题看到是我最喜欢的算法也很开心,虽然最后没有想出来。第四题就是纯纯脑子已经不够用了,已经是混沌了。其实差不多我想完 \(\text{T3}\) 我的脑子就已经混沌了。
嗯,这是不是人生中最后一次 \(\text{csp}\) 了,高三的话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闲情来打。额,随便啦。
感觉还行,不过 \(\text{APIO}\) 应该是去不了了,如果这次考试运气好点,最后关头能把 \(\text{T4}\) 调出来的话, \(\text{APIO}\) 应该还有点希望。不过也没事,继续加油吧!
洛谷 \(\text{T1}\) 评绿? \(\text{T2}\) 是蓝我觉得确实差不多, \(\text{T3}\) 的紫也是意料之中, \(\text{T4}\) 纯粹没看。
\(\text{T3}\) 好像是扫描线 \(+\) 字典树?好吧好吧,没话说,考场上确实是转化偏掉了,我往容斥的方向想了,这也挺自然的,之后就困在容斥的思路里出不去了,不过也还好。
\(\text{T2}\) 我的做法应该没问题吧。主要的问题就在于这个的最小生成树不是唯一的,这样我们的做法还对吗?考虑反证法,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最小生成树的构建方式,使得答案变得更优。考虑最小生成树构建的过程,我们有一种最小生成树的构建方式,也就是你搞出来一个最小生成树,然后你用新的边去替换原来的边。这个是次小生成树的做法。对于原图的最小生成树,我们会通过替换边的方式来获得最终的答案。那么在加入边的过程中我们会获取原树上这个点的路径边权 \(\max\) 如果 \(\max\) 不同,那么这个就和最小生成树的最小性质矛盾了。可能证的有点麻烦,但应该就是这个思路
\(\text{T1}\) 原来我的做法是反悔贪心啊,那还是蛮高级的。这个用数学归纳法就可以证了,假设前 \(i-1\) 个我们的方案是最优的,现在我们加入第 \(i\) 个,那么加入后如果超过了众数出现次数的限制,我们就对里面的进行修改,所以我们这个做法其实也是对的。
之后会把 \(\text{T3}\) \(\text{T4}\) 补掉
理想分数 \(100+100+50+32=282\)
预期分数 \(100+100+50+12=262\)
实际 \(=\)?
等成绩又是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