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综合计划局局长张静波表示,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不动摇。目前,载人登月任务各项研制建设工作总体进展顺利。
在当日上午举行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他介绍,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着陆器、望宇登月服、探索载人月球车等飞行产品已完成初样阶段主要工作,科学研究与应用系统已完成各次飞行任务载荷方案设计,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等地面系统研制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今年以来,工程先后组织完成长征十号运载火箭二级动力系统试车与系留点火试验,完成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试验,推进揽月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后续将持续实施揽月着陆器集成测试、梦舟载人飞船热试验与最大动压逃逸试验,以及长征十号运载火箭低空飞行和技术验证飞行等关键科目;在明年的任务标识征集中,除天舟十号货运飞船,神舟二十二号、二十三号载人飞船任务外,还包含了梦舟一号载人飞船任务的标识,该型飞船主要用于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同时也兼顾近地空间站运营。
张静波强调,锚定目标不动摇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后续仍有大量新技术需验证,产品研制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飞行试验安排衔接紧密、进度紧张,工程各环节面临风险与挑战。全线将继续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科学统筹、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研制任务,为如期实现载人登月奠定坚实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工程自立项实施以来,在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载人月球车、月面遥感卫星等方面采用商业竞争模式,吸引商业力量广泛参与任务研制;目前相关方向已完成竞争择优、签订合同并启动研制,商业航天参与规模比例不断提升,带动工程加速发展的效果日益显著。后续在月面科学探测器平台、撞击坑探测器平台等科学载荷研制中,将继续采取商业竞争模式,进一步推动商业航天力量深度参与工程建设。
在工程化冲刺的同时,登月任务也在加速推进工程数字化研制转型。以数字样机与虚拟仿真为牵引,将关键软件与系统级行为前移到可运行、可量化的仿真环境中,目的在于提前暴露耦合和时序问题、验证方案可行性、压缩实体试验的迭代成本与风险。面向飞控、测控通信等嵌入式环节,天目全数字实时仿真软件SkyEye提供基于可视化建模的硬件行为级仿真平台,支持用户通过拖拽的方式对硬件进行行为级别的仿真和建模,工程师可不受物理硬件限制,随时访问目标系统,快速搭建虚拟硬件模型并提前进行开发、测试和验证工作,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软件交付,有效节省实体试验资源。
总体来看,载人登月工程正从方案论证转入试验密集期与工程化冲刺期,关键产品、地面系统与任务组织同步提速;在“国家工程 + 商业航天”的协同推进和数字化研制的加持下,登月目标的时间表与路线图愈发清晰、可执行。
参考文献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510/30/WS690303cba310c4deea5ef173.html
http://ysp.net.sasac.gov.cn/n2588025/n2588124/c34235311/content.html
https://www.cmse.gov.cn/xwzx/202506/t20250617_56687.html
https://www.gov.cn/yaowen/tupian/202508/content_70355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