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大全2》让我首次意识到:此前写的不是“代码”,只是“能运行的字符”。书中三个核心思维,彻底重构了我的编程认知。
一是“分而治之”的模块化思维。从前写业务逻辑,常把代码塞进一个函数,动辄几百行,调试像“拆毛线球”。书中强调“每个函数只做一件事”,比如用户注册拆解为“验证参数”“查询数据库”“发送验证码”,代码清晰且易修改,改验证码规则只需动一个函数。
二是“预防优于修复”的防御性编程。我曾因忽略“空值判断”导致线上bug——用户传null昵称,程序直接崩溃。书中提到“永远假设输入不可信”,用 if (nickname == null) return "匿名用户" 兜底,用try-catch捕获数据库异常,这些“多余”代码,实则是程序稳定的“安全阀”。
三是“为阅读而写”的可读性思维。书中“代码是写给人看的,只是偶尔让机器执行”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从前我认为“注释越多越好”,后来才懂,好代码本身就是“自注释”:清晰的函数名(如 getUserById 而非 getU )、合理缩进、简洁逻辑,比长篇注释更有用。
这三个思维,让我从“完成需求”的执行者,变成“保障质量”的设计者。若你也常因“代码难维护”“bug多”头疼,这本书或许能给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