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测试计划与方案文档常常被视为"必要的麻烦"——人人都知道需要它,但很少有人真正重视它。研发团队可能会觉得它过于繁琐,产品经理则可能怀疑它的实际价值。
但事实是,一份精心准备的测试计划与方案能够将项目成功率提升数倍。它不仅是测试人员的行动指南,更是团队之间的沟通桥梁,能有效避免项目后期的互相推诿和责任不清。
那么,如何撰写一份既精简实用又能让开发和PM都信服的测试计划呢?本文将为你揭晓答案。
01、测试计划vs测试方案:概念辨析
在深入讨论如何编写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测试计划与测试方案的区别,这两个术语经常被混淆,但它们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测试计划是组织管理层面的文件,关注的是做什么以及如何组织。它定义了测试活动的范围、策略、资源、进度和风险。
测试方案则是技术层面的文件,关注的是如何做。它详细描述了测试的技术选型、工具、环境、用例设计方法等。
在实际项目中,中小型项目通常将两者合并为一个文档,而大型项目则可能分开维护。本文提供的模板兼顾了两者的内容,你可以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02、测试计划/方案核心模板
以下是一份经过多年实践验证的测试计划/方案模板,既全面又不失简洁:
1. 文档基本信息
-
文档版本
-
项目名称
-
创建日期
-
作者
-
评审人
-
版本历史
2. 项目概述
-
测试背景
-
项目目标
-
参考资料
3. 测试范围
-
测试内容
-
不测试内容
-
测试重点
4. 测试策略
-
测试级别
-
测试类型
-
测试方法
5. 准入准出标准
-
测试启动标准
-
测试暂停/恢复标准
-
测试完成标准
6. 风险评估
-
已知风险
-
潜在风险
-
应对措施
7. 资源安排
-
人力资源
-
环境资源
-
工具资源
8. 进度安排
-
测试任务分解
-
时间估算
-
里程碑
9. 交付物
-
测试文档
-
测试报告
-
其它产出
接下来,我们详细讲解如何填写其中的关键部分。
03、关键章节填写指南
1. 测试范围:画好边界,避免扯皮
测试范围是测试计划中最重要但也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明确的范围可以防止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产品经理之间的责任推诿。
填写要点:
-
测试内容:按功能模块详细列出,最好与产品需求文档保持一致
-
不测试内容:明确声明哪些不在本次测试范围内,特别是那些容易被误解的功能
-
测试重点:根据风险分析,标识出需要特别关注的模块
示例:
测试内容:
用户登录注册模块(包括手机号登录、第三方登录)
商品浏览与搜索模块
购物车与下单流程
不测试内容:
不包含支付渠道的兼容性测试(仅测试主渠道)
不进行性能压测(单独的性能测试计划)
不覆盖IE11以下浏览器
测试重点:
下单支付流程的完整性
高并发场景下的库存准确性
核心功能的回归测试
注意:测试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当需求变更时,应及时更新并通知所有相关人员。
2. 风险评估:提前预判,有备无患
风险评估体现了测试负责人的经验和预见性,也是争取更多资源或时间的依据。
填写要点:
-
已知风险:已经确定存在的问题,如环境不稳定、需求不明确等
-
潜在风险: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如人员变动、依赖部门延期等
-
应对措施:针对每项风险的具体应对方案
示例:

3. 准入准出标准:明确规则,减少摩擦
准入准出标准是测试活动的"交通信号灯",让所有人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测试,什么时候可以结束测试。
填写要点:
准入标准(测试启动条件):
-
代码已完成并完成单元测试
-
关键功能开发已完成
-
测试环境已准备就绪
-
基础测试数据已准备
示例准入标准清单:
开发完成自测报告
产品完成体验走查
测试环境部署完成
持续集成流水线正常
准出标准(测试完成条件):
-
所有测试用例已执行完毕
-
致命和严重级别缺陷已修复并验证
-
剩余缺陷有明确解决方案和时间表
-
测试报告已通过评审
示例准出标准:
测试用例执行率100%
缺陷修复率:致命/严重级别100%,一般级别90%以上
产品验收通过
测试报告已完成并分发
04、如何利用测试计划进行测试估时
测试估时是测试计划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准确的估时不仅有助于项目排期,也能建立测试团队的专业信誉。
估时四步法:
第一步:任务分解(WBS)
将测试活动分解为最小可估算单元,通常包括:
-
测试计划与方案编写
-
测试用例设计与评审
-
测试环境搭建
-
测试用例执行(按模块细分)
-
缺陷管理与回归测试
-
测试报告编写与总结
第二步:基准时间估算
为每个任务估算最可能的时间,可以采用:
-
类比估算法:参考类似项目的历史数据
-
三点估算法:估算最乐观、最悲观和最可能时间,公式为(乐观+4×最可能+悲观)/6
-
功能点估算法:根据功能点数量乘以基准生产率
第三步:增加缓冲时间
考虑以下因素增加缓冲时间:
-
需求变更风险:预留10%-20%
-
缺陷修复延迟:根据开发团队历史表现
-
人员经验差异:新手需要更多时间
-
环境不稳定因素:根据历史情况
第四步:整合与调整
将各任务时间整合,并根据依赖关系调整,最终形成测试进度表。
实用估时技巧:
-
使用历史数据:建立测试效率基线,如"执行1个测试用例平均需要X分钟"
-
团队参与:让实际执行测试的人员参与估时,提高准确性
-
分段估时:先估易估的部分,难估的部分使用宽范围(如3-5天)
-
考虑学习曲线:新项目或新技术的前期任务要预留学习时间
示例测试进度表:

05、让测试计划获得认可的秘诀
即使是最完善的测试计划,如果不能获得开发和PM的认可,也难以发挥其价值。以下是几个实用建议:
1. 尽早参与
在需求阶段就介入,提前了解项目背景和目标,这样制定测试计划时更能切中要害。
2. 使用共同语言
避免使用过多测试专业术语,用开发和产品经理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如引用用户故事、功能点等。
3. 组织正式评审
邀请开发负责人、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参与测试计划评审,收集各方反馈并及时调整。
4. 保持灵活可变
明确测试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当项目情况变化时,会及时调整并通知相关人员。
5. 展示价值
强调测试计划如何帮助团队降低风险、提高效率,而不仅仅是测试团队的工作清单。
06、实际应用案例
案例:电商促销项目测试计划
背景:某电商平台计划开展618大促活动,需要制定相应的测试计划。
成功做法:
-
范围明确:明确测试覆盖促销核心流程(领券、下单、优惠计算),不测试辅助功能如商品评价
-
风险评估充分:识别出高并发、库存准确性等关键风险,并制定了应对措施
-
准出标准严格:规定必须通过全链路压力测试才能上线
-
进度安排合理:预留了3天缓冲时间应对可能的需求变更
成果:项目顺利上线,大促期间未出现严重问题,测试团队获得了项目组的公开表扬。
07、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Q:项目周期紧,没有时间写详细的测试计划怎么办?
A:采用"轻量级测试计划",聚焦于三个最关键部分:范围、风险和准出标准,确保团队至少在这三点上达成共识。
Q:如何应对频繁的需求变更?
A:在测试计划中明确变更处理流程,规定任何需求变更必须经过正式评审,并评估对测试工作的影响,必要时调整测试计划和进度。
Q:开发和产品经理不配合测试计划评审怎么办?
A:将评审会议改为"测试要点沟通会",聚焦于讨论测试范围和重点,减少形式感,提高参与度。
结语
测试计划与方案不仅仅是文档工作,更是测试专业性的体现。一份优质的测试计划能够为整个项目团队提供清晰指引,降低项目风险,提高交付质量。
记住,测试计划的价值不在于文档本身有多厚,而在于它是否真正指导了测试活动,是否得到了团队认可并严格执行。
开始应用本文的模板和技巧,让你的测试计划成为连接测试、开发和产品的桥梁,而不仅仅是放在文件夹里的一纸文书。
高效的测试不是为了发现更多错误,而是为了尽可能早地避免错误。—— Glenford Myers
本文原创于【程序员二黑】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大家关注笔者的公众号:程序员二黑,专注于软件测试干活分享,全套测试资源可免费分享!
最后如果你想学习软件测试,欢迎加入笔者的交流群:785128166,里面会有很多资源和大佬答疑解惑,我们一起交流一起学习!
高效的测试不是为了发现更多错误,而是为了尽可能早地避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