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则报告,系统总结了植物育种中常用的交配设计(Mating Designs)方法。
定义与目的
定义:交配设计是指为产生后代而在植物群体间有计划的杂交方案。目的:理解性状或行为的遗传控制机制;为作物品种开发提供基础群体。
选择交配设计的因素
•植物的授粉方式(自花或异花授粉)•杂交方式(人工或自然)•花粉传播媒介(风或昆虫)•是否存在雄性不育系统•项目目的(育种 vs 遗传研究)•所需群体规模
遗传假设前提
二倍体行为、无连锁、无非等位基因互作、无复等位基因、无母本效应、无基因型×环境互作等。
主要交配设计方法(6种)
|
设计名称 |
特点 |
应用 |
|
双亲交配(BIP) |
成对杂交,产生全同胞家系 |
简单,但信息有限 |
|
多父本杂交(Polycross) |
自然开放授粉,用于合成品种育种、估算一般配合力(GCA) |
适合强制异交植物 |
|
顶交(Topcross) |
与通用测验种杂交,评估新自交系 |
初步评估配合力 |
|
北卡罗来纳设计(NC I~III) |
系统性强,可估算加性、显性、上位性方差 |
NC I:估算加性与显性方差 |
|
完全双列杂交(Diallel) |
所有组合杂交,信息量最大 |
评估GCA和SCA,适合后期育种 |
|
Line × Tester设计 |
顶交的扩展,使用多个测验种 |
简单有效,估算GCA与SCA |
总结与建议
交配设计选择应依据育种阶段与目标:•早期阶段:Polycross、Topcross•中后期:Diallel、NC设计、Line×Tester
•信息量排序:Diallel > NC II > NC III > NC I > BIP•群体覆盖度排序:BIP > NC I > Polycross > NC III > NC II > Diallel•结论:合适的亲本选择与交配设计是育种成功的关键。
这份报告为植物育种者提供了系统、实用的交配设计选择指南。
















如要获取PDF版本一起交流学习,请加入“生物信息与育种”知识星球。社群含有大量智能育种相关资料和心得,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