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SG-Nav 分层思维链H-CoT | 在线分层3D场景图 | 目标导航 - 教程

news/2025/10/18 19:32:37/文章来源:https://www.cnblogs.com/tlnshuju/p/19150082

【机器人】SG-Nav 分层思维链H-CoT | 在线分层3D场景图 | 目标导航 - 教程

2025-10-18 19:28  tlnshuju  阅读(0)  评论(0)    收藏  举报

SG-Nav是一种基于LLM的零样本目标导航框架,其核心设计包括:

构建在线分层3D场景图采用分层思维链(H-CoT)提示 LLM引入基于图的重感知机制

该框架已在MP3D、HM3D、RoboTHOR 三大基准数据集上,证明了其在复杂环境中目标探索与导航的有效性。

论文地址:SG-Nav: Online 3D Scene Graph Prompting for LLM-based Zero-shot Object Navigation

代码地址:https://github.com/bagh2178/SG-Nav

下面是示例效果:

参考链接:复现 SG-Nav 具身导航

一、SG-Nav 简介

SG-Nav 是基于LLM零样本目标导航框架,核心目标是解决现有同类方法的三大痛点:缺乏场景上下文感知LLM 推理能力未充分发挥难以高效处理感知误差

在零样本目标导航任务中,智能体无需针对特定场景训练或微调,仅需依据输入的 RGB-D 数据(含彩色图像与深度信息)和目标类别文本,就能在未知环境中导航至目标物体;任务成功的判定标准为:在规定步数内停在目标物体的指定距离范围内。

为实现这一目标,SG-Nav 利用三大核心设计协同工作:

  • 一是构建在线分层 3D 场景图,补足场景上下文;
  • 二是采用分层思维链(H-CoT)提示 LLM,充分激活其推理能力;
  • 引入基于图的重感知机制,化解感知误差问题。就是三

目前,该框架已在 Matterport3D(MP3D)、Habitat-Matterport 3D(HM3D)、RoboTHOR 三大基准数据集上完成实验验证,证明了其在复杂环境中目标探索与导航的有效性。

如下图所示,左侧:SG-Nav 的 “结构化场景 + 精准导航”。中间:H-CoT 与子图推理的 “桥梁作用”。右侧:传统智能体的 “碎片化推理与失败导航”

这张图通过对比,核心传达了SG-Nav 的 “分层 3D 场景图 + 层次化链式思维提示(H-CoT)” 技术组合的价值

  • 结构化场景图为 LLM 献出了 “完整、层次化” 的场景上下文,避免传统方法的 “信息碎片化”;
  • H-CoT 让 LLM 能基于场景图的结构关系(而非零散物体)进行推理,确保目标定位精准;
  • 最终实现 “导航更准确、推理可解释” 的零样本目标导航,超越传统方法的性能瓶颈。

二、SG-Nav 特点分析

2.1. 场景表征:结构化捕捉动态场景信息

分层 3D 场景图:全维度上下文建模

构建包含物体、组、房间三类节点的分层结构,实现从细粒度语义到粗粒度空间的完整场景刻画:

  • 物体节点:通过开放词汇 3D 实例分割生成,附带语义类别、置信度等核心属性;
  • 组节点:由 LLM 辅助聚合,将机制或空间关联的物体归为一类(如 “客厅家具组”);
  • 房间节点:通过房间实例分割直接获取,界定空间归属边界。

这种结构能精准保留物体间的空间与效果关系,例如清晰呈现 “沙发属于客厅家具组,位于客厅中且与桌子相邻” 的关联,为后续推理给予结构化场景知识。

实时更新与精简:高效动态适配

借助双重机制平衡场景覆盖与计算效率:

  • 增量更新:新物体节点加入时,采用批量提示 LLM 的方式降低交互频次,避免计算复杂度激增,实现场景图的实时扩展;
  • 边缘修剪:依据多维度规则去除冗余连接 —— 短边需经 VLM(如 LLaVA)验证,长边需满足无遮挡、平行于墙且同房间等条件,确保场景图在动态更新中始终保持精简,为 LLM 推理提供高效输入基础。

2.2. LLM 推理:激活深度可解释性推理能力

分层思维链(H-CoT)提示:分步解析场景

创新采用 “子图拆分 + 分层提问” 的提示策略,最大化 LLM 的推理价值:

  1. 将 3D 场景图拆解为若干子图,以子图为单位输入 LLM;
  2. 设计递进式问题链:先预测子图与目标的距离,再生成关联问题并解答,最终输出子图含目标的概率;
  3. 将子图概率插值到探索前沿,得到前沿区域的目标存在概率。

这种方式充分激活 LLM 的常识推理与分步决策能力,且推理过程完全可解释,例如会输出 “沙发在客厅,电视通常与客厅沙发相对,因此该子图有电视的概率较高” 的逻辑依据,满足人机交互对决策透明性的需求。

支持适配不同类型 LLM,兼具开源与闭源方案的兼容性:

  • 开源选型:如 LLaMA-7B(对应版本 SG-Nav-LLaMA);
  • 闭源选型:如 GPT-4-0613(对应版本 SG-Nav-GPT)。

通过对比不同模型的性能表现,为场景需求提供灵活的模型部署选择,具备较强的扩展性。

2.3. 应对感知误差:基于图的重感知提升鲁棒性

针对视觉感知中的假阳性问题,设计多视角验证 + 关系校验的重感知机制:

  1. 触发条件:检测到疑似目标物体时,暂停直接导航;
  2. 重感知流程:从多个视角重新观测目标区域,结合场景图中的物体关系信息,累积计算目标可信度;
  3. 判定规则:设定最大观察步数(N_max = 10)与可信度阈值(S_thres = 0.8),若在步数限制内累积可信度达标,则判定为真实目标并导航,否则判定为假阳性并放弃。

该机制从根源上解决了感知误差导致的导航失效挑战,大幅提升智能体在艰难环境中的任务鲁棒性。

2.4. 性能表现:突破现有技巧性能瓶颈

在 MP3D、HM3D、RoboTHOR 三大主流基准材料集上均实现显著突破:

  • 在高难度 MP3D 基准中,首次实现零样本方法性能超越有监督途径 —— 传统有监督方法 SemEXP 的 SR 为 36.0,
  • 而 SG-Nav(视 LLM 选型)的 SR 可达 40.1 或 40.2,验证了其核心优越性。

在 per-category SR(类别级成功率)对比中,对场景关系依赖度高的目标类别表现尤为突出:

  • 针对 fireplace(壁炉)、towel(毛巾)等与其他物体关联紧密的目标,凭借场景图的上下文建模优势,定位精度远超传统方法,展现出对麻烦场景中各类目标的强适配性。

三、模型框架

SG-Nav的模型框架,如下图所示;从 “输入感知” 到 “动作输出与解释”,可分为6 个核心模块

各模块间通过“素材流动” 实现 “感知 - 建图 - 推理 - 决策 - 解释” 的闭环:

1. 输入与基础建图(左侧模块)

  • 输入信息
    • Agent Pose(智能体位姿):定位智能体在环境中的位置与朝向;
    • Observation RGB-D(RGB-D 观测):获取环境的彩色图像与深度信息,用于感知物体、空间;
    • Object Goal(目标物体):文本形式的目标(如 “找到电视”),定义导航任务。
  • 建图过程:结合Agent PoseRGB-D观测,通过Mapping模块生成Occupancy Map(占据栅格图)—— 用栅格表示环境 “已占据 / 未占据” 空间,为后续导航提供基础几何地图。

2. 分层场景图与子图构建(中间左模块)

  • 核心作用:将 “几何地图 + 物体感知” 升级为结构化语义表征,保留 “房间 - 组 - 物体” 的层级与关系上下文。
    • Hierarchical Scene Graph(分层场景图):包含三类节点 ——Room Level(房间,如 “客厅”)、Group Level(物体组,如 “客厅家具组”)、Object Level(物体,如 “沙发”“桌子”),节点间通过边表示空间 / 功能关系(如 “沙发与桌子相邻”)。
    • Subgraphs(子图):将大场景图拆分为多个小的子图(每个子图聚焦部分节点与关系),降低后续 LLM 推理的复杂度,让推理更聚焦。

3. LLM 分层思维链(H-CoT)推理(中间右模块)

  • 核心作用:激活 LLM 的 “常识推理 + 结构化思考” 能力,为 “前沿区域” 打分。
    • Prompt(提示词设计):将 “子图 + 目标物体” 转化为自然语言提示(如 “子图中有沙发、桌子,目标是电视,电视可能在哪里?”),输入 LLM;
    • LLM推理:LLM 基于场景图的层级 / 关系(如 “沙发属于客厅家具组”“电视常与沙发相对”),为每个子图与目标的 “相关性” 打分;
    • Interpolate(插值):将 “子图分数” 整合为Frontier Score(前沿区域分数)—— 前沿是 “已探索与未探索区域的边界”,分数越高表示该前沿越可能导向目标。

4. 基于图的基重感知机制(右上模块)

  • 核心作用:消除 “感知误差(假阳性目标)” 问题,提升导航鲁棒性。
    • Re-perception(重感知):当检测到 “疑似目标” 时,智能体从多个视角重新观测该区域;
    • Credibility Judgement(可信度判断):结合多视角观测与场景图关系,计算目标的 “累积可信度”;
    • Accumulate Credibility(累积可信度):若可信度≥阈值(如 0.8),判定为 “真实目标”(绿色对勾);否则判定为 “假阳性”(红色叉号),放弃该目标。

5. 动作生成(右中模块)

  • Deterministic Local Policy(确定性局部策略):结合两部分信息生成动作:
    • LLM 推理得到的Frontier Score(选 “分数最高的前沿” 作为探索方向);
    • 重感知的可信度结果(若目标为假阳性,切换到 “继续探索” 模式);
    • 最终输出Action(如 “前进”“左转”“停止”)。

6. 可解释性输出(右下模块)

  • Explanation(解释生成):基于 LLM 的推理过程与场景图关系,生成自然语言解释(如 “In living room, TV and sofa are on both sides of table.”),让导航决策 “可解释、透明”,满足人机交互需求。

SG-Nav 通过“分层场景图保留上下文→LLM 推理激活常识→重感知处理感知误差→策略生成动作→解释提升可解释性”的流程,完成 “零样本、鲁棒、可解释” 的目标导航,突破了传统方法 “缺乏上下文、推理黑箱、易受感知误差影响” 的局限。

四、在线3D场景图构建

在线 3D 场景图是 SG-Nav 实现高效零样本目标导航的核心支撑,其核心价值是为后续LLM推理供应结构化、动态化的场景表征。

4.1、构建流程:从节点生成到边优化的全链路

构建流程遵循 “节点生成→边连接→边修剪” 的逻辑,确保场景图既能覆盖完整信息,又能保持精简高效。

1. 三层节点生成:从细粒度物体到粗粒度空间

节点是场景图的基础单元,借助 “物体 - 组 - 房间” 三层结构,构建场景信息的分层刻画:

  • 物体节点:基于开放词汇 3D 实例分割技巧,处理智能体获取的 RGB-D 内容,识别环境中的物体。每个节点包含三大核心信息 —— 语义类别(如沙发、桌子)、检测置信度、3D 坐标,精准实现物体的语义与空间定位。
  • 组节点:依赖 LLM 的常识推理能力生成。将所有物体节点的类别信息批量提示给 LLM,由 LLM 根据能力或空间关联性聚合物体,例如将 “沙发、茶几、椅子” 归为 “客厅家具组”,完成语义层面的关系抽象。
  • 房间节点:通过房间实例分割技术从 RGB-D 数据中提取,明确房间的类别(如客厅、卧室)与 3D 范围,提供粗粒度的空间归属边界,界定物体所在的大空间区域。

2. 边的初始连接:低复杂度实现实时增量更新

边用于表征节点间的关联,初始连接阶段核心应对 “实时扩展” 问题:

  • 连接策略:新节点(物体 / 组 / 房间)加入时,先采用 “密集连接” 初步关联所有已有节点;再凭借批量提示 LLM否存在空间 / 机制关系,最终确定有效边。就是的方式,将新节点与旧节点的类别文本打包,让 LLM 一次性判断节点间
  • 复杂度优化:该方式将边连接的时间复杂度从O(m(m + n))(m 为新节点数,n 为旧节点数)降至O(m),避免计算量激增,满足场景图的在线增量更新需求。

3. 边的修剪:去除冗余,保证场景图精简有效

修剪阶段通过 “短边 + 长边” 双重规则,筛选无意义连接,确保场景图的有效性:

  • 短边修剪:针对同 - RGB-D 帧内物体间的短边,用视觉语言模型(VLM,如 LLaVA)验证。截取两个物体的 2D RGB 图像区域输入 VLM,若 VLM 判定无语义 / 空间关联,则修剪该边。
  • 长边修剪:针对远距离节点的长边,需同时满足三个空间规则:① 连线无障碍物遮挡(依据占据栅格图判断);② 边的方向与墙壁平行;③ 连接的节点属于同一房间。不满足任一规则则修剪。

这张示意图直观展示了 SG-Nav 中在线 3D 场景图的 “边连接与修剪” 流程

核心是通过 “先密集连接、再针对性修剪”,保证场景图的精简性与有效性,为后续 LLM 推理提供高质量的结构化关联。

4.2、构建流程:在线 3D 场景图的价值

1. 为 LLM 推理给予结构化场景上下文

相比传统零样本方法仅用 “目标类别文本” 提示 LLM,场景图提供了更完整的信息:

  • 包含物体、物体间关系、空间归属的结构化数据,例如 “沙发与电视相对,沙发在客厅家具组,客厅家具组在客厅”;
  • LLM 可基于这些信息做深度推理,大幅提升目标定位的准确性。

2. 支持动态环境适应,保证导航可靠性

经过 “增量更新 + 边修剪” 机制,场景图能动态响应环境变化:

  • 智能体探索新区域时,可实时加入新节点、更新边;
  • 环境中物体位置变化或连接失效时,可及时修剪无效边,确保场景表征始终准确,为导航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 降低 LLM 推理复杂度,提升决策效率

结构化、精简的场景图,从两方面优化 LLM 推理:

  • 避免将大量无序原始数据输入 LLM,减少 LLM 的信息处理负担;
  • 清晰的层级与关系让 LLM 推理更高效、逻辑更明确,间接提升智能体导航决策的速度与准确性。

五、层次化链式思维提示决策

在 SG-Nav 框架中,层次化链式思维提示决策(H-CoT)是打通 “3D 场景图结构化表征” 与 “LLM 常识推理能力” 的关键,经过 “子图拆分→分层推理→概率计算→决策解释” 的闭环,解决了传统零样本方法 “LLM 提示碎片化、推理无解释” 的痛点,为导航提供精准且透明的决策依据。

5.1、技术设计逻辑:贴合 3D 场景图,激活 LLM 深度推理

传统链式思维(CoT)多基于 “线性文本” 引导推理,而 H-CoT 针对 3D 场景图 “物体 - 组 - 房间” 的分层结构,设计了 “子图聚焦 + 分层对齐” 的推理逻辑,核心思路有两点:

  1. 降低 LLM 信息过载:全局 3D 场景图节点 / 边过多,直接输入会干扰 LLM。H-CoT 先将其拆分为 “以单个物体为中心” 的子图(含中心物体、所属组 / 房间、直接连接物体),让 LLM 仅处理 “局部场景上下文”,避免冗余信息干扰;
  2. 对齐场景与推理分层:3D 场景图的 “物体→组→房间” 层级,天然匹配人类认知逻辑(如 “椅子→客厅家具组→客厅”)。H-CoT 的推理步骤也遵循这一分层 —— 先判断物体关联,再结合组功能、房间属性优化,让 LLM 的常识(如 “电视常与客厅沙发相对”)精准匹配场景,提升推理准确性。

5.2、核心实施步骤:四步完毕 “子图推理→前沿决策”

H-CoT 的核心目标是 “为每个探索前沿计算目标存在概率”,凭借 4 个步骤引导 LLM 输出结构化结果,每步均搭配 “指令 + 示例” 的提示模板:

1. 步骤 1:子图拆分与输入构建 —— 给 LLM “聚焦的场景信息”

  • 子图拆分规则:以每个 “物体节点” 为中心,关联其 “父节点(组 / 房间)” 和 “直接连接的物体节点”,形成独立子图。例如 “沙发子图” 包含:沙发(物体)→客厅家具组(组)→客厅(房间),及 “沙发 - 桌子(相邻)”“沙发 - 电视(相对)” 的边;
  • 提示词格式:将子图的 “节点类别、层级、边关系” 转化为自然语言,示例:“当前子图:中心物体 [沙发],所属组 [客厅家具组]、房间 [客厅];关联关系 [沙发与桌子相邻、与电视相对]。目标物体 [电视],请完成以下推理。”既保留结构化信息,又避免 LLM 处理图形内容的障碍。

2. 步骤 2:分层推理引导 —— 四阶段激活 LLM 分步思考

不直接让 LLM 输出概率,而是利用 4 个递进阶段补全推理逻辑:

  • 阶段 1:物体级距离预测:基于常识预测中心物体与目标的距离,示例提示:“预测 [沙发] 与 [电视] 的最可能距离(米)并说明理由。示例:[桌子 - 椅子]→{‘距离’:0.5,‘理由’:‘椅子紧邻桌子’}”
  • 阶段 2:组 / 房间级问题生成:让 LLM 生成 “补全信息缺口的问题”,示例提示:“基于 [客厅家具组] 和 [客厅] 信息,生成 1 个问题优化距离预测。示例:[冰箱 - 微波炉,厨房电器组]→{‘问题’:‘二者是否同属厨房电器组?’}”
  • 阶段 3:子图信息匹配解答:用子图客观信息回答问题,避免 LLM “幻觉”,示例提示:“已知 [沙发与电视同属客厅家具组、边关系为相对],回答‘二者是否同属一组且有空间关联?’→{‘答案’:‘是’,‘依据’:‘子图呈现同组且相对’}”
  • 阶段 4:距离转子图概率(P_sub):通过公式p_{pbu}=\frac{1}{d+\varepsilon }(d 为预测距离,ε 避免分母为 0)将距离转化为 0-1 概率,示例提示:“结合推理:沙发与电视距离 2 米、同属客厅家具组且相对→{‘距离’:2.0,‘概率’:0.5,‘总结’:‘概率中等,因同组且相对’}”

3. 步骤 3:前沿概率插值 —— 将子图概率转化为导航依据

探索前沿(已探索与未探索区域的边界)是智能体的候选探索点,H-CoT 通过 “距离加权” 将子图概率(P_sub)整合为前沿概率(P_fro):

  • 核心公式p_{i}^{fro}=\sum _{j=1}^{M}\frac{p_{sub}}{D_{ij}}
  • 其中,p_{i}^{fro}是第 i 个前沿的概率,M 是子图总数,D_{ij}是前沿 i 与子图 j 的欧氏距离;
  • 通俗解读:子图越近,对前沿概率的贡献越大(如 “沙发子图距前沿 A1 米,其 0.5 概率的贡献远大于 10 米外的卧室子图”),确保智能体优先探索 “高概率区域附近的前沿”。

4. 步骤 4:决策解释生成 —— 让推理过程透明化

计算出最优前沿(P_fro 最高)后,提示 LLM 总结 “最近 3 个子图的推理过程”,生成自然语言解释,

示例:“选择前沿 A 的原因:1. 距沙发子图 1.2 米(概率 0.5,沙发与电视同组且相对);

电视高频区域),综合概率最高。就是2. 距桌子子图 1.8 米(确认此处为客厅核心区);3. 距客厅子图 2.5 米(客厅

既解决传统手段 “决策黑箱” 问题,又能在人机交互(如家庭机器人)中提升用户信任。

六、基于图的重新感知机制

在 SG-Nav 框架中,基于图的重新感知机制是攻克零样本目标导航 “感知误差(假阳性目标)” 难题的核心技术。

其通过 “多视角观测→子图可信度加权→累积判定” 的动态闭环,让智能体主动验证疑似目标真实性,彻底摆脱传统方法 “单次误判即导航失败” 的缺陷,为复杂环境下的导航提供关键鲁棒性支撑。

6.1、核心实施流程:四步闭环过滤假阳性目标

该机制仅在 “智能体检测到疑似目标” 时触发,利用 “触发→观测→计算→判定” 四步完成假阳性过滤,每一步均围绕 “提升可信度判断的准确性” 设计:

1. 步骤 1:触发条件 —— 疑似目标触发验证模式

当智能体的 “开放词汇 3D 实例分割模块” 检测到 “类别匹配目标” 的物体(如目标是 “椅子”,检测到标签为 “椅子” 的物体)时,不立即导航触发重新感知机制。此时智能体的任务从 “探索未知区域” 切换为 “围绕疑似目标采集多视角数据”,启动验证流程。就是,而

2. 步骤 2:多视角观测 —— 获取动态感知数据

为避免 “单视角偏见”,智能体会向疑似目标移动,并在移动中从多个视角(正面、侧面、斜上方等)采集 RGB-D 材料,每次观测(记为第 k 次,k=1,2,...,N_{max})同步更新两类关键信息:

  • 检测置信度C_k:由 3D 实例分割模块输出,反映该视角下 “物体属于目标类别的概率”(如正面看 “椅子”C_k=0.9,侧面因遮挡降至C_k=0.6);
  • 局部子图:将新观测到的物体、关系融入 3D 场景图,生成围绕 “疑似目标” 的局部子图(含疑似目标与周围物体的关联,如 “疑似椅子与桌子相邻”),为后续结合场景关系判断提供依据。

3. 步骤 3:可信度计算 —— 视觉与场景关系加权融合

针对第 k 次观测,机制通过公式计算 “目标可信度S_k”,核心是将单视角视觉置信度与 3D 场景图的子图关系结合,避免仅依赖视觉的片面性。

机制的性能依赖两个核心参数的合理设定,同时存在一个隐含约束,确保验证过程既准确又不影响导航效率:

参数取值设计依据与约束
N_max10

平衡 “验证精度” 与 “导航效率”:步数过少(如 3 步)可能视角不足误判;

步数过多(如 20 步)会占用总导航步数(500 步上限),导致后续探索时间不足。

10 步是实验验证的最优平衡值。

S_thres0.8

基于资料集统计设定:MP3D 数据集验证显示,

真实目标的累积可信度普遍≥0.8,

假阳性目标普遍 <0.8,

该阈值能最大化 “真阳性识别率” 与 “假阳性拒绝率” 的平衡。

智能体向疑似目标移动时,必须在已探索区域内移动,避免因验证假阳性目标闯入未知区域(增加碰撞风险)。

这一约束经过 “占据栅格图(Occupancy Map)” 的 “已探索区域标记” 建立,确保验证过程安全可控。

七、效果展示

目标导航,在 MP3D、HM3D 和 RoboTHOR 上的结果。

可视化测试示例:

用于 LLM 的前沿评分,推理输出的可视化

  • 为前沿区域着色,高分的前沿展示为红色,低分的前沿显现为蓝色

分享完成~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news/939735.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Dr. Jane Goodall

Dr. Jane Goodallwhen I was in gomi particularly I felt very very close to a great spiritual [Music] power if we think of the Bible it would be in which we live and move and have our being and I felt th…

专用硬件神经网络优化技术解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针对专用硬件优化神经网络架构的技术方案,通过优化搜索空间设计和结合专家经验,在多个实际应用中实现了高达55%的延迟降低,涵盖了检测模型、分类模型和语义分割等具体应用场景。专用硬件神经网络优化…

学习逆向的背景知识(自用)

学习逆向的背景知识(自用) 常见的寄存器指令指针(程序计数器) IP EIP RIP 寄存下一个指令的地址通用寄存器:累加器寄存器 EAX RAX 寄存算术运算结果基址寄存器 EBX RBX 寄存引用偏移量的基址…

Linux-网络安全私房菜(二)

Linux-网络安全私房菜(二)目录防火墙防火墙简单操作iptablestips建议系统资源篇章理解数据流输出重定向stress压力测试命令free命令netstat命令ss命令软件包篇章rpm包管理dpkg包管理磁盘篇章MBRfdiskGPT(GUID)gdiskpar…

pycharm使用远程的ssh的解释器

今天使用了远程ssh的解释器1.使用 专业版本的pycharm 2. 3. 解释器使用 .conda/envs/.../lth/python.exe 4. 5. 如果你有一些数据集也在这附近,需要把数据集 exclude掉 总的来说, 这么做就够了。 可惜我老师只有…

Android SSL Pinning检测利器:SSLPinDetect技术解析

本文详细介绍了SSLPinDetect工具的技术原理和实现,这是一个用于Android应用安全分析的SSL Pinning检测工具,通过多线程扫描、内存映射读取和预编译正则表达式等技术,实现高效的静态代码分析。SSLPinDetect:Android…

AI元人文:社区调解的数字剧场

AI元人文:社区调解的数字剧场 在AI元人文的视野下,社区调解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变——从对错的裁判转变为多方价值诉求在特定情境舞台上的创造性对话。这不仅是方法的升级,更是对调解本质的重新定义。 一、从对抗…

2025年粉末冶金制品/零件厂家推荐排行榜,专业制造与高品质服务的首选!

2025年粉末冶金制品/零件厂家推荐排行榜,专业制造与高品质服务的首选!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粉末冶金制品及零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帮助采购决策者筛选出优质的粉末冶金制品及零…

详细介绍:【探寻C++之旅】第十六章:unordered系列的认识与模拟实现

详细介绍:【探寻C++之旅】第十六章:unordered系列的认识与模拟实现pre { white-space: pre !important; word-wrap: normal !important; overflow-x: auto !important; display: block !important; font-family: &qu…

Dubbo入门-Dubbo的快速使用

什么是Dubbo Dubbo是一个分布式、高性能、透明化的RPC服务框架。 提供服务自动注册、自动发现等高效的服务治理方案,可以和Spring框架无缝集成。 Dubbo中服务端最核心的对象:ApplicationConfig:配置当前应用信息 Pr…

15 接口的介绍

15 接口的介绍接口 专业的抽象 定义 只有规范,自己无法写方法 规范的含义是,定义规则,即‘若,则’这类规范。 如:如果你是老师,则你要具备教学生的能力。 使用 public interface Name1{//接口中的所有定义都是抽…

傅里叶变换及DCT点滴

上图来自 PDF Fourier Transforms and th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Algorithm, Paul Heckbert. 如果a_n都相等的话,A_k是等比数列求和. 为啥傅里叶变换在解密中也有用?因为解密涉及大整数的分解,which涉及一…

【未完待续】MkDocs 部署安装教程

MkDocs 简介MkDocs 是一个基于 Python 的 Markdown 的静态网站生成工具,常用于快速搭建项目文档网站。 它界面简洁大方,配置简单,生成速度快,特别适合技术手册、内部知识库等场景,并可部署到 Github Pages,因此深…

傅里叶变换点滴

上图来自 PDF Fourier Transforms and th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Algorithm, Paul Heckbert. 如果a_n都相等的话,A_k是等比数列求和. 为啥傅里叶变换在解密中也有用?因为解密涉及大整数的分解,which涉及一…

[PaperReading] SAIL-Embedding Technical Report: Omni-modal Embedding Foundation Model

目录SAIL-Embedding Technical Report: Omni-modal Embedding Foundation ModelTL;DRDataRecommendation-aware Data ConstructionDynamic Hard Negative MiningQ:动态难负样本挖掘是什么原理?\(\lambda^*\)是如何动…

How to Practice English Daily for 30 mins

How to Practice English Daily for 30 minsWelcome to Bookish English 2. Tell me honestly, how many times have you said, "Ill start learning English tomorrow." But tomorrow never comes, right?…

Flash 8.0下载安装

Flash 8.0下载安装https://www.yutu.cn/softhtml/softsetup_136.html

英伟达个人AI超算Spark技术解析

英伟达DGX Spark个人AI超级计算机将于10月15日上市,搭载GB10 Grace Blackwell超级芯片,具备每秒千万亿次计算能力,支持高达2000亿参数AI模型,为研究人员提供桌面级AI训练解决方案。英伟达“个人AI超级计算机”将于…

[buuctf]jarvisoj_level3_x64

首先查看一下文件的保护措施在用ida打开看一下这里很明显在read函数进行输入的时候存在栈溢出,然后观察一下文件,没有后门函数,也没有可以用的binsh,那就可以向libc泄露这方面去想了 由于这里是64位的程序,所以在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