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程序员修炼之道》时,书中 “DRY 原则” 这部分内容,几乎是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 —— 原来 “别重复写代码” 这件事,不是随口说说的习惯,而是有明确逻辑支撑的实践准则。
书里把 DRY 原则解释为 “不要重复你自己”,但不只是简单说 “别复制粘贴代码”。它强调的是 “避免重复的知识”,比如一段实现某个核心功能的逻辑,要是在代码里反复出现,不仅会让代码变臃肿,更麻烦的是以后要改这个逻辑时,得把所有重复的地方都改一遍,很容易漏改出错。这一点我特别有体会,之前写作业时总觉得 “这段代码短,复制过去省事”,现在才明白,图一时方便的背后,藏着后续维护的大麻烦。
书中还举了例子,比如把重复的逻辑抽成一个通用的函数或模块,用的时候直接调用就行。这让我突然想起老师上课总说 “写代码要‘偷懒’,把重复的活交给一个‘工具’做”,原来这就是 DRY 原则的实际用法。之前我总觉得 “自己写的代码自己能看懂就行”,但书里说,DRY 原则不只是为了自己方便,也是为了和别人协作 —— 要是大家都重复写逻辑,团队项目里的代码会乱得像 “一团麻”,谁都没法快速接手。
现在再看自己之前的代码,发现好多地方都踩了 “不遵守 DRY” 的坑:比如处理用户输入验证,在登录、注册、修改信息三个地方各写了一遍;计算成绩排名,在 “成绩查询” 和 “报表导出” 里又各写了一遍。要是早懂 DRY 原则,把这些重复的逻辑抽出来,代码会清爽很多,改的时候也不用到处找。
这本书里关于 DRY 原则的解读,让我意识到编程不是 “写出来就行”,而是要 “写得巧”。以后做项目时,我第一件事会先想 “这段逻辑会不会再用到”,尽量不做 “重复劳动”—— 毕竟谁也不想改代码时,对着好几处一样的地方挨个修改,既费时间又容易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