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机拍照过程中,Pre-flash(预闪光) 和 Main flash(主闪光) 是常见的两种闪光灯使用模式,通常用于提高低光环境下的拍摄质量,尤其在自动曝光(AE)和自动对焦(AF)系统中起到关键作用。下面是对二者的详细解释及其区别:
1. Pre-flash(预闪光)
定义:
 Pre-flash 是在实际拍照前进行的一次或多次低强度的闪光,主要用于采集环境信息,辅助相机进行曝光、白平衡和红眼检测等任务。
主要用途:
-  自动曝光(AE,Auto Exposure):测量环境光线的亮度,帮助相机调整最佳的曝光参数(如快门速度、ISO、光圈值)。 
-  自动对焦辅助(AF Assist):在低光环境下帮助相机对焦,提高对焦精度。 
-  红眼消除(Red-eye Reduction):通过预闪光让被摄者瞳孔缩小,减少主闪光时产生的红眼现象。 
-  白平衡测量(AWB,Auto White Balance):预先分析光线的色温,确保最终拍摄图像的色彩准确性。 
工作流程:
-  相机在按下快门时,先触发一到多次低强度的预闪光。 
-  预闪光的反射光由相机的光学传感器检测,计算环境光亮度和色温。 
-  根据检测结果,调整主闪光的亮度、曝光时间、白平衡参数等。 
示例: 在夜晚或昏暗环境拍照时,快门按下后可以看到一个短暂的小闪光(这是预闪光),然后才会有更强的主闪光完成拍照。
2. Main flash(主闪光)
定义:
 Main flash 是正式拍摄时触发的主要闪光,通常比预闪光强度更高,主要目的是为拍摄场景提供额外光源,确保照片曝光充足。
主要用途:
-  补光:在光线不足时提供足够的光线,确保图像清晰、亮度适中。 
-  冻结动态场景:高速闪光可以有效捕捉快速运动的物体,避免模糊。 
-  增强主体:在逆光或复杂光线环境中突出主体,提升画面细节和立体感。 
工作流程:
-  预闪光完成曝光测量和参数调整后,相机触发主闪光,完成图像拍摄。 
-  主闪光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几毫秒),但光强较高,确保主体清晰曝光。 
示例: 在黑暗环境中,按下快门后相机会发出一个明显强烈的闪光,这就是主闪光。
3. Pre-flash 和 Main flash 的区别
| 特性 | Pre-flash(预闪光) | Main flash(主闪光) | 
|---|---|---|
| 触发时间 | 拍照前(曝光参数测量阶段) | 拍照时(正式曝光阶段) | 
| 光强 | 较弱,通常不可见或微弱感知 | 较强,用户能清晰感知到 | 
| 作用 | 测光、对焦辅助、白平衡、红眼消除 | 提供拍照光源、提高曝光、冻结动态画面 | 
| 持续时间 | 时间更短,通常低于主闪光 | 时间稍长,通常几毫秒 | 
| 是否记录在照片 | 否,仅用于辅助测量 | 是,影响最终图像曝光 | 
| 典型应用场景 | 低光环境中的测光和红眼消除 | 昏暗环境补光,逆光增强主体 | 
4. 扩展概念
-  Flash Timing(闪光时序) -  前帘同步(Front Curtain Sync):在快门打开时立刻触发闪光,适合常规静态拍摄。 
-  后帘同步(Rear Curtain Sync):在快门关闭前触发闪光,适合拍摄拖影效果的动态画面。 
 
-  
-  Flash Power(闪光功率) -  预闪光一般设置较低功率,主闪光根据环境光调整为全功率或部分功率输出。 
 
-  
-  Smart Flash(智能闪光) -  现代智能手机相机使用多级闪光,结合 LED 和多帧合成提升低光成像质量,避免过曝和闪光硬影。 
 
-  
5. 实际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  如果关闭预闪光,可能会导致曝光不准确、色彩失真、红眼现象增加。 
-  开启预闪光可能会延迟快门时间,影响抓拍速度,特别是在多帧处理(如 MFNR)中需额外计算时间。 
-  在强光环境(如白天室外)通常不会触发预闪光和主闪光,因为环境光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