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简介,什么是封装
二、封装的优点与好处
三、封装的示例
四、可封装的场景
一、简介,什么是封装
通俗理解:封装,简而言之,就是把数据(变量)和操作这些数据的方法(函数)打包在一起,形成一个“黑箱”,外界只能通过预设的接口(方法)来访问或修改这个“黑箱”里的内容,而无需知道其内部是如何工作的。
专业术语:封装是面向对象编程(OOP)的四大基本原则之一,它通过隐藏对象的属性和实现细节,仅对外公开接口来控制外部对对象的访问。
二、封装的优点与好处
原理探索:在Python中,我们主要通过创建类(class)来实现封装。类是一种自定义的数据类型,它可以包含属性(变量)和方法(函数)。属性用于存储数据,方法则是对这些数据进行操作的函数。通过设置访问权限(public, private),我们可以控制哪些内容可以被外部访问,哪些内容应该保持私有。
-  public(公有): 不加任何前缀的属性或方法,默认可以被任何代码访问。
-  private(私有): 以两个下划线__开头的属性或方法,表示这是类的内部实现细节,不应直接从外部访问。
封装的优点与好处:
1、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封装使得代码结构清晰,逻辑更加集中,便于阅读和理解。
2、增强安全性:通过限制对内部数据的直接访问,可以防止外部代码误操作导致的数据损坏。
3、易于维护和升级:当需要修改内部实现时,只需调整类的内部代码,对外部代码的影响降到最低。
4、促进代码复用:封装好的类可以作为组件,在不同的项目中重复使用,提高开发效率。
三、封装的示例
Python中的封装主要依赖于名称修饰(Name Mangling)机制来实现私有属性的保护。当你为一个属性或方法加上双下划线__前缀时,Python会自动修改其名称,使其对外部代码不可见。
 
 
例如,如果你定义了一个名为__secret_value的私有属性,Python实际上会将其名称修改为_类名__secret_value。这种机制有效地阻止了外部代码直接访问该属性,除非通过类提供的公共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