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s{x}m :初始化堆内存大小
 -Xmx{x}m : 最大堆内存大小
 一般将Xms Xmx 这两个参数值设为相同值,防止反复GC、导致内存抖动。
-Xloggc:{path}_%p_%t.log: GC日志文件,这对垃圾回收器的调整和内存问题诊断有重要作用。其中%p表示进程号占位符,%t表示日志文件生成时间戳的占位符,这两个占位符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定位某个应用某个时间段的gc日志文件名。
-XX:+PrintGCDetails :打印更详细的gc信息,如内存分区信息(新生代、老年代等)、堆信息(堆总大小、已使用大小等)
 -XX:+PrintGCDateStamps:打印垃圾回收的时间戳
  -XX:+PrintGCCause:打印每次 GC 事件的触发原因
 PrintGCDetails 、 PrintGCDateStamps、 PrintGCDateStamps 这三个参数一般结合起来一起使用,用来打印更详细更全面的GC信息
-XX:+UseGCLogFileRotation:开启gc日志轮转
 -XX:GCLogFileSize={x}M :单个GC日志文件大小
 -XX:NumberOfGCLogFiles={x}:GC日志文件的最大个数
 UseGCLogFileRotation 、 GCLogFileSize 、 NumberOfGCLogFiles这三个参数一般同时使用,用来防止单个GC日志文件过,同时减少GC日志文件的总大小。当单个日志文件大小达到GCLogFileSize设置的阈值时,JVM会将GC信息输出到一个新的日志文件中,而当日志文件个数进一步达到NumberOfGCLogFiles设置的阈值时,JVM就会将GC信息覆盖输出到最老的那个GC日志文件中。
-XX:HeapDumpPath={path}_name.hprof: 堆转储文件位置,堆转储文件对于在没有打印系统日志是的故障分析非常重要
 -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 :当发生堆内存溢出时,自动生成堆转储文件。
 HeapDumpPath 、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 这两个参数一般一起使用,当发生内存溢出错误时自动生成HeapDumpPath指定路径下的转储文件。
-XX:ErrorFile={path}_%p.log:Error日志文件位置(其中%p是进程号占位符),当jvm遇到致命错误时会生成这个日志文件。
-XX:OnError={command} :程序发生致命错误时自动执行的命令,当然他也可以是一个shell脚本。一个典型的用法是,当程序崩溃时执行一个指定的脚本,让这个脚本发送告警通知或告警邮件。
-XX:OnOutOfMemoryError={command} :jvm发生内存溢出时自动执行的命令,同上。
-XX:+CrashOnOutOfMemoryError:jvm发生内存溢出时程序生成转储文件、错误日志(即生成HeapDumpPath指定的转储文件,生成ErrorFile指定的错误日志)后崩溃退出。如果同时配置了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 、 ErrorFile、 OnOutOfMemoryError={command1} 、 OnError={command2}而没配置此参数,则只会生成转储文件和执行命令command1 ;而若是还配置了此参数,就会生成转储文件 、Error错误日志文件、执行命令 command1 、执行命令 command2。 这个参数其实不建议使用,这是一种非正常的退出,可能ShutdownHook没有被执行完。
-XX:-OmitStackTraceInFastThrow :防止在大量重复性异常抛出时不打印堆栈。这个参数还是挺有用的,之前有一次就是因为没加这个参数,系统日志文件没有打印堆栈信息,费了很大劲儿才找到有问题的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