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关于驱动方面的常用命令行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驱动加载与卸载、设备查看与管理、驱动信息查询以及驱动开发等。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命令行工具及其功能介绍:
-  驱动加载与卸载: - insmod:加载指定内核模块(驱动)。例如,- insmod xxx_drv.ko将加载名为- xxx_drv.ko的驱动模块。
- rmmod:卸载指定内核模块(驱动)。例如,- rmmod xxx_drv.ko将卸载名为- xxx_drv.ko的驱动模块。
 
-  设备查看与管理: - ls -l /dev/xxx:查看设备列表。此命令用于显示- /dev目录下特定设备的详细信息。
- mknod:创建字符或块设备节点。例如,- mknod /dev/xxx c 252 0将创建一个主设备号为 252 的字符设备节点。
- rm:删除设备节点。例如,- rm /dev/xxx将删除名为- xxx的设备节点。
 
-  驱动信息查询: - lspci:显示PCI设备列表。该命令列出了所有PCI设备,包括其制造商、型号以及驱动程序使用情况。
- lsusb:列出USB设备列表。此命令用于显示连接到USB总线的设备信息,包括设备制造商、型号和驱动状态。
- lshw:显示硬件信息。它会列出所有的硬件设备以及它们的属性、型号等详细信息。
- modinfo:显示指定内核模块的详细信息。这可以用来查看特定驱动程序的版本、描述和参数等。
 
-  驱动开发: - 创建和编译驱动:在驱动开发过程中,通常需要创建源文件(如 .c文件)和Makefile文件,然后使用make命令进行编译。编译完成后,会生成.ko文件,即驱动模块文件。
 
- 创建和编译驱动:在驱动开发过程中,通常需要创建源文件(如 
-  其他常用命令: - uname -a:查看内核、操作系统和CPU信息。
- cat /proc/cpuinfo:查看CPU信息。
- cat /proc/devices:查看已加载的设备列表。
- lsmod:列出当前加载的内核模块列表,包括驱动模块。
- cat /proc/kmsg或- dmesg:查看内核日志,有助于调试驱动问题。
 
请注意,这些命令通常需要以root或具有适当权限的用户身份运行。此外,驱动开发和管理通常需要深入的Linux内核知识和经验,因此在进行相关操作时请谨慎行事,并确保了解每个命令的作用和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