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计算机网络基础
- 相关技术
- Rip 路由更新操作
 
 
- 2 体系结构(OSI 7层, TCP/IP4层)
- 应用层
- 运输层
- 网络层
- IPv4
- 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 CIDR
- IPV6
 
- 数据链路层
- 循环冗余校验CRC
- 协议
- 设备
 
- 物理层
- 传输媒体
- 信道复用技术
- 宽带接入技术
- 数据通信
 
 
- 3 网络
- 局域网(以太网Ethernet)
 
- 4 通信过程
- 编码:
- 信道极限容量
 
- 5 名词解释
- 待续、更新中
1 计算机网络基础
-  三大特征:信息化 /网络化/数字化 
-  分类1: 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 ;互联网(资源共享/共享)与互连网 
 分类2: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局域网PAN
 分类3: 公用网/专用网
-  发展历史:arpanet/三级结构互联网(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ISP结构的互联网(主干ISP/地区ISP/本地ISP) 
-  组成:边缘(C/S或P2P模式通信)/核心部分(电路/报文/分组交换) 
-  性能: 1速率: 
 1Gb=10^3 Mb=10^6 Kb =10^9bit
 1GB=1024MB=2^20 KB=2^30 Byte=2^30 * 8 bit
 2带宽: 频带宽度/最高数据率
 3吞吐量:通过某个网络(接口等)的实际数据量
 4时延:
 发送时延: 电脑处理, =帧长度bit / 发送速率bit/s
 传播时延: 通过链路时间,=信道长度m / 传播速率 m/s
 处理时延: 路由器处理(查找转发表等)
 排队时延: 经过路由器等待处理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往返时间RTT: 发送时间=数据长度/发送速率(一方主机确认信息的时间)
 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
相关技术
- 互联网交换点 IXP: 两个网络直接相连并交换分组,无需通过第三个网络来转发分组
Rip 路由更新操作
路由器6 收到路由器4的更新路由信息, 尝试更新路由器6的路由表
1 r4 中距离都加1
2 r4中的信息在r6中没有,添加
3 下一跳路由器相同: 若距离变大或小,则更新
下一跳路由器不同, 比较距离, 若小于r6表中距离则更新,否则不更新
2 体系结构(OSI 7层, TCP/IP4层)

由高到低排序
 协议:即规则,
- 语法:信息结构或格式(txt / zip )
- 语义:请求与响应等动作
- 同步:顺序
应用层
功能: 完成进程间的通信
协议
-  DNS: 域名系统 
 53
 域名解析成IP地址
-  .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80
 web服务器间 传输超文本文档
-  SM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25
 发送邮件
运输层
功能: 为进程间通信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服务:
可靠服务   (顺丰快递员送到你手上)
设备:
网关: 网络层及以上
协议
-  TCP: 
-  UDP: 
网络层
类似物流的 分拣中心和配送网络
功能:
- 在路由器上生成转发表
- 转发分组
服务:
无连接 (  无需建立持久的连接 )/ 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分组)服务;   可以出错( 向某地方扔石头, 到底能不能扔到指定地方不关心,纯粹玩)
设备:
路由器 (中间设备)
两个层面
传送的数据   (数据层面)
传送的路由信息  (控制层面)
虚电路
是一种逻辑连接
IPv4
IP地址标志了网段( 网络号 )  , 也标志了主机( 主机号  )
::  意思: 定义为
0.0.0.0 : 表示本网络地址; 0.0.0.0 /0  默认路由
127.0.0.1:环回测试地址
分类:
A  0.0.0.0   127.0.0.0 
B  128.0.0.0  191.255.0.0
C  192.168.0.0  223.255.255.0
D  224.0.0.0  239.255.255.255  多播或组播地址 
E  240.0.0.0   255.255.255.255   保留地址私有地址:
10.0.0.0   10.255.255.255
172.16.0.0   172.31.255.255
192.168.0.0   192.168.255.255A类: 网络号n=8位 ; 固定网络号0  ( 网络号2^7, 主机数 2^24-2 ) ; 地址掩码255.0.0.0/8  ;
B类: n=16, 固定10
C类: n=24 ,固定110
(A/B/C都是单播)
D类:(多播)
E类: (保留)网络号全0: 
主机号全0: 表网络地址(5.0.0.0 )   ;    全1:表该网段所有主机, 非单一的指定主机( 5.1.1.1 )地址掩码: 网络前缀全1, 主机号全0构造超网
路由聚合
无编号网络/匿名网络: 两个路由器相连的区间构成的网络, 用 /31地址块,只有两个地址
IP地址与Mac地址
Mac地址: 数据链路层使用
IP地址: 网络层及以上可以直接使用Mac地址通信,为什么还要多个IP?
各种不同网络使用各种不同Mac地址, 互相通信困难,  才有了IP
ARP协议:
解决的问题: 同一局域网中, IP 到 Mac地址的解析(I儿子 找 M妈妈; 高层的IP 找 低层的Mac )
要点:  在主机ARP 高速缓存中存放IP 到 Mac的映射表( 动态更新)
过程: 
先在本地缓存表中查找,有则将该Mac地址写入帧并转发; 
没有,广播自己IP/Mac 以及要找对方主机的IP地址, 运行arp进程的都会收到;  
某主机收到该IP地址与自己IP地址相符则单播给对方; 且发送方记录映射关系
IP数据报格式
IP地址特点:
分等级地址结构
根据网络前缀转发分组,减少查找转发表的时间
多归属主机: 连接到两个网络,同时具有两个相应的IP地址
不同网络前缀使用路由器互连
以太网交换机链路层设备,只有Mac地址
计算:
网络地址= IP地址 ( 按位与 and)  &&   地址掩码
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 CIDR
解决/延迟的问题:
IP地址枯竭
要点:
网络号 变  网络前缀
区别: 网络前缀位数 n 可变
方法:斜线记法/ CIDR记法
下一跳
相邻的目的地
三家,一条线上,b居于其中 ; a 去 c家玩, 跳数可当做距离数, a的下一跳目的地就是b家, b家的下一跳就是c家
总共2跳 
rip
r4与r6相邻, r6加1即可得到相应链路条数
相互比对,下一跳一样不更新, 哪个短留哪个, 没有路由信息则添加
洪泛法
对相邻间的路由器进行广播转发,直到所有结点都收到该信息
IPV6
解决: IPv4耗尽情况,采用更大地址空间的新版本IP, 即 IPv6
 当前情况: IPv4和IPv6共存, 不能直接去掉IPv4,因为IPv6不能一次性部署完
IPv6的变化:
更大的地址空间
扩展的IPv6更多的层次ipv4三个层次,
支持即插即用(自动配置)
IPv4,4字节对齐,IPv6,8字节对齐
IPv6固定首部40个字节后缀默认为 / 64
其他协议:
ARP
ICMP
IGMP
数据链路层
功能:
-  两台相邻主机间的数据传输 
-  数据传输中的差错控制 
-  封装成帧 
 数据前后添加首部和尾部—帧
 帧定界: 确定帧的界限
 帧开始符:soh
 帧结束符:eot
-  透明传输 无论什么比特的数据,都能没有差错的通过数据链路层 
 数据中出现soh或eot, 在前加入转义字符esc
 如数据中的eot变为esceot
-  差错检测 
 传输过程不理想,有比特差错,进行检测
 方法:
循环冗余校验CRC
-  前提条件: 二进制 与 K(x)多项式的转换 / 约定好的除数 K(x) ,r为g(x)中最高次幂 
-  转换数据: 
 原始数据: 101001 转换为 K(x)= x^5+ x^3 +1(x^0)
 约定好的除数: 1101 转换为 g(x)=x^3+ x^2 +1…, r=3 (最低位为0 , 则 不写 )
被除数: k(x) * x^3 =x^8 +x^6 + x^3= 101001000
或者r=3,  则在原始数据后添加3个0 , 得到101001 000
运算:
被除数101001000 / 除数1101 (模二/异或运算,  相同为0,不同为1),得到余数 帧检验序列 FCS= 001
r=3, 则帧检验序列  得到的余数也是3位
-  发送的数据: 原始数据+FCS: 101001001 
-  检验: 发送的数据 / 约定好的除数 , 余数为0, 正确 
作用:实现无比特差错传输
协议
PPP点对点协议:
计算机和ISP通信时所用的协议, 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如IP
支持全双工链路过程	
建立LCP链路连接,NCP链路连接,通信完毕关闭NCP连接,收回IP地址
设备
交换机 /	网桥或桥接器 (中间设备)
-  适配器 Mac地址 就在适配器的ROM中 
 功能: 过滤帧, 混杂模式监听接收帧; 串并传输转换
Mac帧: 目的地址6,源地址6B,类型2B(协议),数据1500B,FCS 4B
-  二层交换机,又称交换式集线器 特点:几个端口,几个冲突域功能: Mac地址与转发端口的交换表, 表中没有则交换机广播,广播后记录相应信息缺点与解决: 广播时重复转圈查找 ,浪费资源.因而有了 生成树协议STP
信道:
 3. 点对点通道
 4. 广播通道
链路:相邻结点间的物理线路(物理链路)
 数据链路:协议+硬件/软件(逻辑链路)
物理层
功能: 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
注意: 传输媒体如: 双绞线/光纤不包括在 物理层
Mac地址: 6字节, 48位
传输媒体
导引型(有线)
-  双绞线(屏蔽stp/无屏蔽utp) 
 5类双绞线: 100Mbit/s, 带宽100Mhz
 超5类双绞线(5E): 1Gbit/s, 带宽125Mhz
-  同轴电缆 
 抗干扰性好
 1ghz
-  光缆 
 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
非导引型(无线)
 低频: 30khz~300khz
 中频: 300khz~3mhz
 高频: 3mhz~30mhz
 超高频: 30mhz-300mhz-3ghz-30ghz-300ghz
- 无线电微波:
 微波: 频率范围–300mhz~300Ghz, 波长(1m-1mm)
- 短波通信(高频)
- 微波接力
- 卫星通信: 传播时延较大
- 红外通信
- 激光通信
信道复用技术
复用: 多信道融合/共享
-  频分复用FDM 
 根据频率, 不同信号划分到不同的频率位置
 频分多址(多个用户)FDMA
-  时分复用TDM 
 每个时间段中, 有每个信号固定的时间帧
 时分多址(多个用户)TDMA
-  码分复用CDM 
码分多址CDMA
- 波分复用
 光的频分复用
 分波器: 光复用器/光分用器
宽带接入技术
有线宽带接入
 无线宽带接入
宽带: 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的技术
 带宽:
-  频率范围 
-  传输速率 
-  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下载带宽 远大于> 上行带宽
升级版V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线)
DSL(对称数字用户线)
 带宽平均与上行和下行;
 适用于企业
-  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 
 居民宽带接入网
 光纤+同轴, 分别传输光信号与电信号
 数据率取决于多少个用户正在传输数据; 人数多,速率低
-  光纤到户 FFTx 技术 
 光纤铺设到家门口,之后才将光信号转为电信号
 FFTC(光纤到路边)
 FFTZ(光纤到小区)
 FFTB(光纤到大楼)
 FFTF(光纤到楼层)
 FFTO(光纤到办公室)
 FFTD(光纤到桌面)
设备
转发器 (中间设备)
集线器
数据通信
模型: 源, 传输, 目的系统
数字传输系统:
 数字传输标准—同步光纤网SONET
3 网络
局域网(以太网Ethernet)
-  原因: 未形成统一的局域网标准 
-  结果: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分为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逐渐消失) 和 媒体接入控制子层MAC 
-  服务:不可靠交付; 虚拟局域网VLAN 
-  通信方式:半双工通信,交替进行 
-  网状结构: 总线型广播式以太网通信,同一时间仅允许一台主机通信,占用资源.因而出现了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协议 CSMA/CD星型以太网:集线器为核心扩展以太网:1.物理层扩展2.数据链路层扩展: 网桥
虚拟局域网VLAN:
	提供的一种服务,应对广播风暴, 财务安全,划分逻辑上的局域网以太网帧格式:(以支持vlan)目的地址6B -源地址6B-VLAN标签4B-类型2B-数据1500B-FCS 4B
4 通信过程
发送器—调制解调器(调幅/频/相)—线路通道—接收器—终点
 发送器发送消息 . 消息, 数据, 信号
 信道中通信方式:
 单工通信, 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
编码:
归零码:1为正, 0为负
 不归零码: 1在高处,0在低处
 曼彻斯特编码:1在起始高位, 0在起始低位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分界线处无跳变不连续1, 分界线有跳变连续0
信道极限容量
信噪比:
-  s/n=信号的平均功率/噪声的平均功率 
-  db=10 log10(s/n) db 
香农公式: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c= W log2(1+s/n) bit/s( 其中w为信道带宽hz)
5 名词解释
- 主机
 计算机/站点
待续、更新中
 
  
 —————————————————————
 以上就是今日博客的全部内容了
 创作不易,若对您有帮助,可否点赞、关注一二呢,感谢支持.